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2013专题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记忆十年  
青春在雪域高原闪光——央企玉树援建青年突击队
来源:青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08-23 16:15:47
编辑:刘志强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4月14日是玉树地震三周年的日子,也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决战和收官之年。这天,省委书记骆惠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郝鹏,省委常委、秘书长王小青,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苏宁,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旦科分别出席了援建单位——中国建筑总公司第八工程局玉树灾后重建前线指挥部(以下简称中建)、中国中铁建设集团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中铁)、中国中铁建工集团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中铁建)、中国水电建设集团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中电建)“四家央企”的开复工仪式,并向援建单位授予“工人先锋号”和“青年突击队”旗帜。

  4月的三江源头,春意盎然;重建中的玉树,生机勃发。

  连绵不断的群山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下,群山环抱中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朝阳散射在一排排已竣工的民房上,在微风中与升起的袅袅炊烟融合在一起,显得那样安详宁静;一座座整齐划一、装饰一新的教学楼静静地沐浴在春风里,教室内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与重建的强劲音符相交织,显得那样朝气蓬勃;林立的塔吊、穿梭的车辆、轰鸣的机器、声声的工号,决战收官之年的玉树结古镇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地上,辛勤的建设者们正在挥汗如雨地追赶着建设的步伐……

  这就是2013年春天的新玉树,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正慢慢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当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玉树孤儿学校板房教室的黑板上写下的“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已经或正在变为现实。

  如今,春风拂高原,枝头绽新绿。当一个崭新的玉树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难忘,2010年4月14日,大地的震颤,使地处三江源头的高原明珠——玉树,在顷刻间变得支离破碎!人们难忘,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全国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大量救灾物资急速运往灾区,一支支救灾和灾后重建队伍迅速集结开赴灾区!人们难忘,两年前别妻离子、带着大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的援建者!

  今天,当人们在感叹新玉树之美、新玉树之大之时,无不由衷地称颂为新玉树建设付出大量心血的建设大军和那一个个普通的建设者们。在这百万建设大军中,中建、中铁、中铁建、中电建“四家央企”对口援建着灾区大部分重建项目,是玉树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而在这“四家央企”中,有一支力量更是不可估量,那就是青年突击队。他们凭借着“勇于担当、责任奉献”的援建精神,谱写了玉树灾后重建的新篇章。

  2013年4月2日,共青团青海省委对包括中建、中铁、中铁建、中电建“四家央企”在内的21个参与玉树灾后重建的企业青年突击队进行了命名表彰。

  “玉树速度”、“玉树奇迹”的创造者

  有人说,能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生活就算是奇迹。也有人说,玉树灾后重建是人类迄今为止在高海拔地区实施的大规模原址重建,条件之苦、困难之多、情况之复杂更是世所罕见。然而,就在这世所罕见的最苦、最难、最复杂之地,参与玉树灾后重建的青年突击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玉树奇迹。

  2010年4月,因为大地的一次无情震颤,把或远在千里之外、或在富庶之地、或在江南之滨的中建、中铁、中铁建、中电建“四家央企”召集到了高寒缺氧、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海拔3800多米的三江之源,从事任务重、工期紧、责任大的援建工作。

  在“四家央企”的援建职工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到了70%以上,青年成为援建队伍的主力军。初到玉树,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种种难以预料的困难,为了凝聚青年,带领青年全面投身繁重的重建工作,“四家央企”相继成立了前线(现场)指挥部团委,并在各项目部成立团支部,将一批能力强、热情高的优秀青年安排到团干部岗位上,加强了团组织建设。

  援建工作启动后,面对困难、针对任务,各指挥部团委结合各项目部、施工点的工作任务,成立青年突击队。据统计,在过去两年的援建工作中,“四家央企”前线(现场)指挥部团委先后共组建青年突击队达40多支。可以说,在“四家央企”里,大到一个项目部、小到一个施工点,都是一个青年突击队,凡是急难险重任务,青年突击队总是冲在最前头。

  30年前,中建第三工程局在承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时,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一个奇迹,为此被称之为“深圳速度”。30年后,中建、中铁、中铁建、中电建“四家央企”,在不知要比深圳施工艰难多少倍的玉树创造了“玉树速度”。

  “我们是青年突击队员,在玉树灾后重建的光荣使命面前,我们决心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慨,直面重建工作的艰巨,勇往直前、勇挑重担、坚韧不拔、建功立业!”这是中电建玉树援建青年突击队的誓词。

  加多滩项目点是中电建在玉树州称多县歇武镇12个援建项目点中开工最晚的一个。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指挥部团委在加多滩项目点组建了三支青年突击队,加班加点,合理调配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施工进度突飞猛进,创造了一天完成8套房、九天完成一栋楼(农房)的玉树速度、玉树奇迹。

  有时候,创造奇迹的不一定是巨人,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话、一次不经意的感动。这句话、这次感动让人有勇气走过所有的困难,直至胜利。

  2011年8月1日,由中建承建的安冲乡寄宿小学举行了隆重的新校园入园仪式。这所小学是整个援建工程中最为偏僻、也是灾区唯一一所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用时仅三个半月建成的学校。三个半月建成一所学校,这在高海拔地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一支青年突击队——中建青岛分公司安冲小学项目部青年突击队。

  2011年3月低,中建青岛分公司安冲小学项目部受领任务——承建安冲乡寄宿小学,4月开工,在8月1日前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

  4月1日,项目部援建人员全体开拔到距离玉树县城140多公里的安冲乡寄宿小学施工点。当强烈的高原反应让这些从海滨城市青岛来的小伙子们感到“生不如死”的时候,当大家看到一堆堆的废墟、交通运输极不畅通、时不时就会停水停电的施工环境和吃夹生饭、喝黄泥水的生活条件后,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了:在生活和施工条件如此困难的地方三个多月完成建设规模3000平方米的工程,这可能吗?

  然而,当大家看到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学校里手脚被冻裂、小脸被冻的通红却仍坚持上学求知的孩子们后,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再难也要又快又好地将学校建成!

  4月13日,安冲乡寄宿小学工程破土动工。在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大的情况下,中建青岛分公司安冲乡寄宿小学项目部青年突击队应运而生,“大干两个月,让孩子们早日搬进新学校”的青年建功竞赛活动也同时开展。突击队员们以顽强的意志挑战生命极限,攻坚克难,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抗争。终于,在8月1日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将一所崭新的学校矗立在了高原之巅。在三个多月的施工过程中,再苦再累再难,就算是生命受到了威胁,突击队员们也没有一个人掉下一滴眼泪,但当国歌在空中回响、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看到老师和孩子们脸上那喜悦的笑容,大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泪水是喜悦、是幸福、是胜利的泪水!

  150天完成了22500平方米的玉树州民族中学建设任务;160天完成了结古镇540套安置房;40天38栋住宅楼就主体封顶……这一个个数据就是一个个玉树速度、一个个玉树奇迹。

  “这是在高海拔地区,假如是在沿海地区,青年突击队创造的‘玉树速度’也许将超过‘深圳速度’”。中铁建玉树灾后重建指挥部团委书记王超在向记者介绍中铁建青年突击队的情况时感慨地说。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

  谁都知道,在高海拔地区不能剧烈运动,否则轻者伤身重则有生命危险。然而,参加玉树灾后重建的青年突击队员们却“疏忽”了这点,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里,他们挑战生命极限,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援建精神,义不容辞地扛起了灾后重建的大旗,顽强拼搏在重建第一线,充分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赢得了灾区人民的广泛赞誉。

  “80后”突击队长王永翔

  在中建青岛分公司有一位“80后”项目经理,他叫王永翔。作为中建青岛分公司最年轻的项目经理,它肩负着与自己年龄不相衬的重大使命。刚来到高原,强烈的高原反应还没克服,他就要担起玉树康巴艺术中心项目经理的重担。由于交通运输不畅等原因,施工材料供应不及时,致使前期工程进度滞后。为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赶进度,项目部组建了青年突击队,他就是突击队长。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施工中,他带领突击队员加班加点抢进度,突击队员们实行倒班制,而他却是连轴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因为连续工作,加之高原反应,总是睡不好觉的他,嘴唇变成了绛紫色,双眼挂满了血丝,人也瘦了一大圈。在他和队员们的艰苦努力下,工期赶超在了预定时间之前。玉树州州长王玉虎在视察该项目建设时称,该项目不论是安全文明施工还是工程进度,在玉树所有援建项目中都首屈一指。

  在去年中秋之夜,王永翔拨通了家里的电话,4岁的女儿说青岛的月亮可大可圆了,问他在玉树能不能看到月亮。听到女儿的话,他哽咽了。孩子哪里知道,高原的月亮更大更圆,可在他心中,只能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一家不圆万家圆。

  王永祥是2012年2月离开青岛来到玉树的,在上车的那一刻,妻子女儿含泪与他告别,车走远了,可妻子女儿仍站在家门口不愿离去。“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如此遥远的离别。”谈起这些,这个1米80的铮铮铁汉眼圈潮湿了……

  “当地人”孙金顺

  玉树县安冲乡被锁在连绵起伏的大山中,仅有一条窄窄的盘山公路乡里。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在这条路上行车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这样的路况,要想尽快把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运抵施工现场是件极不容易的事。中建青岛分公司玉树援建项目部就承担着安冲乡200多套农牧民住房的承建任务。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项目经理、青年突击队队长孙金顺就带领突击队员硬是把设备“大卸八块”,把建筑材料分散,找来农用车、三轮车,一点一点往上运,找不来农用车、三轮车时,他和突击队员们就肩扛手抬。一次,在运送物资时突遇大雨,河水暴涨,车辆无法开进。如果物资不能及时送到施工点就会影响工期。于是,孙金顺带头跳进齐腰深的河水中,冒着被大水冲走的危险一点一点往对岸扛。在他的感召下,队员们也都跳进了河中,相互搀扶着把物资安全运到了对岸。

  孙金顺是中建青岛分公司玉树援建项目部第一批来到玉树的人员,两年多来他几乎把自己“关”在了大山里,与一批批新来的队员们一起住在阴冷潮湿的帐篷里,烧着牛粪煮方便面,喝着沉淀后的通天河水。想家的时候就拿着手机翻过几座山来回寻找信号,向家人报一声平安。由于他长时间呆在大山里,在恶劣的施工和生活条件的“摧残”下又黑又瘦、胡子拉碴,如果不说话,当地牧民都以为他是“一家子”。

  “女兵”师飞艳

  在玉树灾后重建援建的大军中,由于体力、身体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制约,女子可谓寥寥无几。然而,在中电建玉树援建现场指挥部二工区就有一位女性援建者,她的名字叫师飞艳。

  师飞艳是2010年分配到中电建的大学生,在玉树参加重建工作是一件苦、累、脏的事,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有时都吃不消,对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来说就更加难熬了,有不少女孩子一听说要到千里之外的青海高原参加灾后重建工作都辟之不及,而师飞艳却愉快地接受了,来到玉树从事技术服务工作。她说,能参加玉树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件荣幸、光荣的事,而且还能学到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

  初到玉树,头疼、头晕、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吃不下饭等高原反应症状十分强烈,她咬牙坚持着。晚上睡不着觉,她索性不睡,要么看老技术员绘制的图纸、要么整理学习笔记。由于勤奋好学,从走出校门到玉树重建工地,师飞艳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学生到技术员的转变,成为了中电建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的一名技术员,成了整天奔波忙碌在施工一线的青年突击队员。皮肤晒黑了、粗糙了,虽然让她难过,但她没有说一句怨言。“施工一线需要我,我也需要在一线刻苦学习、刻苦锻炼。”师飞艳这样说。

  爱情诚可贵,奉献价更高

  爱情是幸福的,美好的爱情总是可贵和令人向往和追求的。可对于参加玉树灾后重建的青年来说,爱情诚可贵,奉献价更高。在玉树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年轻的青年突击队员们把建设美丽新玉树摆在了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为此,有的牺牲了亲情、有的牺牲了爱情。但在灾区人民群众心里,他们是最亲最亲的亲人。

  “失踪”三个月,他成了“光棍”

  康旭升,2009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铁二十一局,2010年6月加入中铁建玉树灾后重建队伍,是一名技术管理人员。

  距离结古镇100多公里的玉树县仲达乡是中铁建的援建地。根据援建任务要求,仲达乡歇格村的援建项目要先期开工。为此,项目部成立了歇格村援建项目青年突击队,并决定由康旭升带领几名青年突击队员先期前往仲达乡歇格村进行实地考察和施工准备。当时的歇格村没有施工用水、用电,道路也不通,再加上大部分震损房屋没有拆迁,致使援建项目先期开工受阻。为了能尽快开工,康旭升主动与当地村民沟通,一边修路,一边拆迁震损房屋。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2010年8月18日歇格村援建项目正式开工了。由于没有手机信号,通讯设施也在地震中损毁,在从进入歇格村开始到基建工程完工,3个多月没有离开过工地,康旭升也没与家人取得联系。本来天各一方的情侣谈情说爱就只能靠打电话,可康旭升却“失踪”了,等他终于有机会来到结古镇给女朋友打电话时,女朋友已经另有所爱。同事们知道后,也帮他向那姑娘解释,可那姑娘说了一句“找个干工程的只能守空房”,然后便一去不回头。

  “这不怪人家姑娘,谁让我是搞工程的呢。虽然失恋了,但看到灾区人民住进了新房,当听到牧民对我们说扎西德勒的时候,我为我的工作感到骄傲!”康旭升淡定地对记者说。

  “不被承认”的小两口

  张震和卢珊是中建青岛分公司玉树援建项目部里一对“不被承认”的小两口,原因是他俩领了结婚证却没有举办婚礼,因此同事们都开他们的玩笑说他俩是“非法夫妻”。

  张震和卢珊于2012年1月在吉林老家领了结婚证,并定于2月14日情人节那天举办婚礼。请帖发出了,亲朋好友也都通知到了,可就在双方家人和这对“准夫妻”为准备婚礼忙的不亦乐乎时,2月1日,张震接到了公司打来的电话,说“今年是玉树援建的决战之年,援建任务繁重”,要求张震和卢珊2月5日前赶到玉树参加援建工作。接到电话,张震和卢珊虽然感到遗憾,但还是立即开始准备动身,但双方家长怎么也不同意他们不举办婚礼就走。提前举办婚礼时间已经来不及,向公司领导请几天假他俩又觉得张不开嘴,毕竟援建工作是大事,不能耽搁。他俩苦口婆心地做通了双方家长的思想工作,打好行囊,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家乡,2月4日到达了玉树。

  到玉树后,两人加入了青年突击队,迅速投入了紧张的援建工作。张震和卢珊同在一个援建点,但各有各的岗位,张震是工地施工员、卢珊是预算员,他俩起早贪黑地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时几天都见不了一面。

  “虽然没举办婚礼,但既然已领结婚证就是合法夫妻。你们两个人都二十八九岁了,赶快要个孩子吧!”家里的老人是不是就会打电话催促他们。家里的老人怎能知道,在这个特殊环境里这小两口怎能要孩子。“等原援建工作结束后我们一定给你们一个孙子。”每次老人打电话来,他俩就会这么说。

  援建工地上的婚礼

  2011年7月29日,中电建现场指挥部第六工区为技术员蒲建金在工地的小餐厅里举办了一场简单而热闹的婚礼。在婚礼上,工区负责人深表歉意地对蒲建金夫妇说:“再不让你们结婚,我们就太对不起你们了!”

  工区负责人为啥要这么说呢?原来,为了援建工作,蒲建金已经5次推迟婚期了。蒲建金与未婚妻杜丽琴的婚期本来定于2010年“五一”,但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后,他所在的公司奉命调往玉树开展援建工作,婚期没能如期举行,便计划安排到“十一”。结果,十月份工期正紧,婚期又被延期。于是,蒲建金打算2011年春节回去再结婚,可到冬休时,为了让同时能回家,他主动要求留守,说等过了年他再回去。可还没等过完年,因为援建任务繁重,公司就决定人员提前返回玉树。这次,蒲建金的婚又没结成。到了2011年5月,工区领导特批让蒲建金回家结婚,可当时援建任务十分繁重,工区恨不能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在这种情况下,蒲建金又主动放弃了回家结婚的打算。就这样,为了玉树灾后重建,蒲建金的婚礼一推再推。

  由于婚期一推再推,远在家乡的未婚妻杜丽琴以为蒲建金变心了,一气之下拿着两人的结婚证跑到了玉树,她想当面质问蒲建金是不是不再爱她。当她来到玉树她才知道,自己的爱人真的是忙于重建工作走不开。于是,她决定在玉树与爱人举办婚礼。

  2011年7月29日这天,蒲建金、杜丽琴终于在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吊塔林立的施工工地上结婚了。本来工区领导给蒲建金放了三天假,好让他带着妻子到西宁去度个“蜜日”,可第二天,蒲建金就又加入了突击队的行列,与往常一样出现在了繁忙的施工工地上。

  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援建者,这就是我们的青年突击队,这就是我们可爱的青年突击队员。在玉树灾后重建现场,像这样的年轻人数不胜数,像这样的青年突击队员比比皆是。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夸夸其谈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不足内地50%的氧气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他们却用实际行动实现着他们的铮铮誓言:泰山压顶不弯腰,直面困难、勇往直前、勇挑重担、坚韧不拔、建功立业! (作者:刘天远)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玉树援建现场的“一老一少”
[04月16日]
·中国中铁举行“援建林”造林植树活动
[04月15日]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