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三江源国家公园迈出了最坚实一步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25 10:34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讯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

  去年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认真贯彻王国生书记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和王建军省长的重要批示要求,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创新了体制、形成了机制、实施了项目、建立了制度、培训了人员、开通了网站、发布了标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建设“生态大省”和“生态强省”的战略思路,是对“青海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价值也在生态”的深刻领会和主动作为,是青海在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战略推进中最新的实践成果和战略升华。

  2017年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全面破解了“九龙治水”。在三江源头迈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的坚实一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按照党中央要求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大胆试、大胆创、自主改,强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坚定改革决心,狠抓工作落实,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体制试点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体制试点启动以来

  开创新局面

  2016年3月5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4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印发了《关于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部署意见》,提出了“三步走”的“125”工作目标,即“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建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化了依法建园、绿色建园、全民建园、智慧建园、和谐建园、科学建园、开放建园的理念,不断完善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机构运行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多元投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监测评估考核体系、项目体系、生态保护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以保护优先理念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自始至终贯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这一理念,深入把握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特殊性,确定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突出三江源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续利用,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强调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目标是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联动共赢,切实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统领体制试点各项工作,实现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为中华民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供给。

  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组建管理体制:通过人员划转和职能整合,组建省、州、县、乡、村五级综合管理实体,实现生态全要素保护和一体化管理。同时,对3个园区所涉4县进行大部门制改革,精简县政府组成部门,形成了园区管委会与县政府合理分工、有序合作的良好格局,彻底解决“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管理体制弊端。

  ●优化重组保护地:遵循山水林草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然遗产提名地等各类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优化组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可可西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有效推进。

  ●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制定并落实了园区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目前共有1005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培训、评估、考核等工作有序开展。组建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

  ●创建社会参与机制:一方面,强化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处理好牧民群众全面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推动国家公园建设与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转岗创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建立国家公园共享共建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主动建立与三江流域省份和新疆、西藏等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协作共建共享机制。

  以政策制度建设保障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编制《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规划和生态保护、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社区发展与基础设施等5个专项规划。颁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为国家公园内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依据。研究编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南》,明确了当前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标准。在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惩治,充分发挥司法途径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以人才科技和资金支撑助推体制试点

  ●建立人才科技保障:在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开设国家公园专业,首批80名学生已入班学习。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咨询专家组,并与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江源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等一批科研项目启动实施,科技支撑全面增强。同时,对省州县乡村干部、生态管护员、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100场次、20000多人次,并组织有关人员赴美国开展“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培训,全面提升国家公园管理水平。

  ●建立资金项目保障: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资金筹措保障。通过分批安排专项资金和整合现有项目,统筹实施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信、生态大数据中心等8大类生态保护能力建设项目。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实施标志性建筑、保护站标准化、森林公安派出所、巡护道路、生态监测、综合服务中心等必要的基础设施项目。

  2017年重点工作

  亮点纷呈

  一年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对今年的体制试点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解,并建立了高效务实的试点工作推进和督查机制,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截至年底,相关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成效明显。试点中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不断强化机构管理运行: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系统试点一年来的机构运行、编制支撑等进行系统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报送了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草案)和成立局属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的报告,明确了省、州、县管理权限、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年内省编委会审议。

  ●加强相关规划编制

  经过反复打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集中各方面智慧的基础上,编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18年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范围包括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四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

  ●探索制定法规政策

  针对当前国家公园建设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运行机制、职能职责、行政执法等方面缺乏相应法律依据这一现状,组织业务骨干和法律专家组成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研究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草案)。

  ●开展自然资源管理改革

  截至目前,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青海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实施方案》,已完成技术招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等前期工作,在治多县扎和乡启动了试验示范点建设。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治多县扎河乡口前村、杂多县阿多乡多加村、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多秀村、玛多县玛查里镇玛拉驿村开展草原确权承包登记试点工作。

  ●有序推进生态保护建设

  投资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实施18个保护监测设施项目、5个科普教育服务设施项目、12个门禁系统项目、13个森林公安派出所项目。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监测设施、森林公安派出所、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完成投资7.5亿元,占总投资的75%。

  依程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展陈中心设计方案,并于9月初进行了初审,目前正在进行细化和修改,待设计方案确定后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扎实推进三江源二期工程、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2017年在国家公园范围内组织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项目5大类,共计8个项目,总投资4535万元,其中:黑土滩治理项目1个,投资450万元;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项目2个,投资1010万元。

  选择园区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治多县扎河乡马赛村、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和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发展体制机制示范村建设试点工作,为体制试点提供引领示范。

  ●引导社会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组织开展了《建立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省份合作协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研究课题》,完成长江流域上海、湖北、江苏三省、黄河流域内蒙古、山东、河南、宁夏、青海的调研,并形成了《关于建立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协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议》。

  ●加强执法巡护力度

  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相继组织开展了环保部遥感监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点核查、集中巡护、“2017利剑行动”“绿水行动”和“绿盾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发生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破坏自然资源集中巡护行动和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累计出动人员(警力)3000余人(次),查处各类破坏自然资源行政案件135起,罚款80余万元,处理违法单位135家(次)。

  ●广泛开展宣传推介

  组织中央主流媒体和省垣媒体分批赴三江源进行实地采访,与全国54家媒体联合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国媒体行”大型采访活动,推出系列报道1000余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完成了《中华水塔》《绿色三江源》两部记录片的拍摄和播出以及20部国家公园广告片的拍摄、制作和播出。

  2018年四个方面扎实

  推进工作

  将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计划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形成并上报省级总结评估意见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纳入中央财政准备方案,开展和迎接体制试点总体评估考核。同时,总结保护成效,适时对园区范围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实现对三江源头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全面施行《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制定出台和落实《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生态保护和建设等5个专项规划。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规范标准建设导则》,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建立自然资源数据库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试点和草场承包经营权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启动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试点,制定功能分区管控办法,进一步加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强化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

  ●加强社会参与和对外交流

  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制度,规范管理志愿者招募、教育培训、协助管理等活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志愿服务。研究推进三江流域共建共享机制,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公园沟通力度。建立国内外“友好公园”关系、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学术活动,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树立国家公园整体形象

  开展国家公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态公益岗位、生态体验向导等人员培训及国际交流学习等。做好传统技艺和文化产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强化文物的保护和展示利用,使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遗产保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确保优秀文化世代流传。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