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绿播三江源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宋明慧    发布时间:2018-01-29 09:04    编辑:崔永焘

  青海新闻网讯 桑周才仁是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林场的一名护林员,如今已经是加入到保护林场队伍的第10个年头了,自小在这里长大的他看着身边的居住环境不断变好,话语间总能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自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眼前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而且能看到的野生动物数量和以前比起来也多了不少,保护好家门前的生态环境,让家乡越变越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桑周才仁说道。现如今,通过不断加强生态治理、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工作思路等方式,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也加入到了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绿水青山的行列中。

  狠抓工作落实,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取得成效

  2017年,我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统一部署,强化管理、规范运行,有力推进了工程实施运行。

  2017年4月18日,省政府召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推进会,正式确定年度目标任务为:确保完成9亿元项目投资和相应的建设任务。

  据青海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提供的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共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项目投资9.02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2%,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年度投资目标建设任务。

  这一年,果洛藏族自治州认真抓好“创新”试点,在黑土滩治理工程实施中,提出“实验性地对有机颗粒肥现场晾晒,进一步降低水分含量,并适量增加草籽化肥播撒人员”的思路,经试播达到作业设计要求。2017年度班玛县百亩苗圃建设项目完成率达100%,并于2017年9月29日通过了省、州联合检查验收。

  据介绍,2017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共治理黑土滩5.64万公顷,人工造林1466公顷,封沙育草3.09万公顷,复合治沙400公顷,生物治沙200公顷,保护湿地2.73万公顷,防治高原鼠兔3.2万公顷,防治毒草14.8万公顷、虫害47.02万公顷,安装招鹰架31365架、鹰巢架7868架,鼠害扫残46.67万公顷,建成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11000多户。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三江源实现“智慧”生态保护

  将“智慧+”从城市领域拓展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通过不断强化科技支撑,让三江源实现“智慧”生态保护。2017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在三江源地区建立了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为促进三江源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改善、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持续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7年,我省组织实施了“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建设”,已初步建成具有相关信息采集、分析、诊断、决策和指导等功能的智慧生态畜牧业全流程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并在贵南、河南和泽库三县开展实验示范。

  据介绍,目前我省已初步建成“天然草地合理放牧-饲草基地建植与管理智慧支撑-优良青贮饲料加工-饲料精准配置-牦牛、藏羊冷季补饲与健康养殖-高原特色畜产品加工信息化管理-畜产品质量追溯与电商平台”为一体的智慧生态畜牧业产业链,为构建三江源生态保护“减压增效”的“智慧生态畜牧业”新模式提供了全面有效的信息与技术支撑。

  2017年,我省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及大数据平台,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与生态保护决策提供定量化、高精度的空间信息支撑与精准化服务。

  与此同时,2015年立项的《沙生草地大颖草繁育与适应性研究》已种植大颖草原种繁殖田13.33公顷,已在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果洛州良种牧草繁育站、铁卜加草原改良试验站三个地区进行最佳播量、最佳行距、施肥及最佳收获期研究。沙生草种大颖草草种已通过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审评。

  创新工作举措,让三江源生态不断释放“红利”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正是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等因素,才使得三江源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弥足珍贵,当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之际,青海大地上从政府到百姓,也正在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用实际行动保护着三江源头的绿水青山。

  如今,当黄南州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以“多元化发展”为合作经营基础,在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同时,不仅增加了牧民收入,还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过去一年,黄南州坚持发展生态畜牧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有效解决了超载过牧问题和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草地生态环境明显向好。坚持三江源项目与精准扶贫相结合,2016年至2017年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全部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共举办培训班178期5520人次,有力促进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绿色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加快推进热贡唐卡、石刻、特色民族手工制品加工等文化产业发展,2017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3.5万人以上,文化产业增收达6.5亿元以上。

  过去一年,我省把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农牧项目实施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精准扶贫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果洛州达日县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与退牧还草工程舍饲棚圈项目配套结合建设并顺利完成,户均增收8000元。

  2017年,玉树州把群众转产增收作为生态搬迁和生态保护的关键,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扶持、群众参与等工作举措,积极引导群众从事商贸运输服务、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开展特色养殖生产经营活动等,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大力开辟就业渠道,不断培育新型产业,努力增加经济收入。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