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投身新时代 谋求新作为——海东县区书记畅谈新海东发展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陶成君    发布时间:2018-01-29 16:14    编辑:朱月琴

  青海新闻网讯 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王建军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参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如何将政府工作报告贯穿到县(区)发展中?记者采访了海东市各县(区)参会的人大代表们,大家纷纷表示,要贯彻好、学习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铆足干劲,乘势而上,共谱新海东建设新篇章。

  陶启业:为新青海建设贡献互助力量

  “王建军省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体现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四个转变’新思路,是指导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完全赞同和拥护。”市委常委、互助县委书记陶启业说。他表示,报告紧紧围绕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转变”新思路和“一个同步、四个更加”奋斗目标审视省情现状、提出工作举措,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一脉相承,体现了省政府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

  陶启业表示,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省委全会、省人代会精神,既是当前全省上下重要政治任务、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拓展延伸。互助县将迅速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开展系统深入的大学习调研,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全面系统掌握会议精神实质,找准方向、找出差距、找到结合点,把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具体化,着力把会议谋划的战略部署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以钉钉子精神做好今后各项工作。

  “我们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好会议精神的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化县情认识、找准问题症结,科学谋划新时代新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努力用党的会议精神指导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互助建设。”陶启业说。今后,将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互助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绿色产业园和土族故土园“三园”引领现代农业示范县、生态经济强县和高原旅游名县“三县”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好“五四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贡献互助力量。

  靳力:新时代新起点开辟发展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青海发展站在新起点上。面对新时代、新起点,平安区如何开辟发展新路径,踏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平安的新征程?平安区区委书记靳力给出了答案。

  靳力表示,平安区持续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全面启动了“袁家村·河湟印象”项目,并在北京举办了高原硒产业招商引资暨产品推介会。同时,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年共投入各类资金5.7亿元,实施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等扶贫项目,6个贫困村启动旅游扶贫,5个乡镇完成易地搬迁,全区22个贫困村摘帽,1156户3704人脱贫。我们坚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积极开展春秋两季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植树造林535公顷,栽植各类苗木69万株。

  与此同时,持续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作用,目前进驻单位24家,设立窗口83个,至去年11月份办件量达到21.4万件。全面启动河长制改革工作,83个自然村的302条一级河(沟)道全部设立村一级河长,实现全区所有水体河长制全覆盖。引进全国首家互联网中医院落户平安,改善了群众看病难的现状。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成立巡察组全面启动巡察工作,让基层党组织切实承担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全面开展乡镇纪委“三转”工作,有力促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平安区将如何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贡献平安力量?靳力告诉记者,平安区将从坚定不移讲政治、坚定不移谋发展、坚定不移保生态、坚定不移惠民生、坚定不移强党建等五个方面,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投身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平安的热潮中。

  李发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海东市循化县委书记李发荣说。他表示,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涵盖生态、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振兴,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的生动实践,要系统认识,准确把握。

  李发荣告诉记者,循化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农业的分量、农村的面积、农民的数量在全县都占很大比重,农业问题是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也是维护全县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基础和保证。近年来,循化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优势,提出了“农业稳县”发展战略,并立足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光热条件,以“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基地为引领,大力发展以“一核两椒”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牛羊繁殖”“生态牧场”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形成了农牧业稳步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对我县而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李发荣说。

  下一步,循化县将进一步夯实农业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化技术支持下的高效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在确保农业产业本身的较高效益的基础上,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牵引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及其他各项产业健康良性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有效实施。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循化旅游资源独特且富集,可开发景点达92处,其中有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的孟达天池、十世班禅大师故居、骆驼泉等景区,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未来几年,循化县将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积极学习借鉴湟中县卡阳乡村旅游、大通县边麻沟花海景区在产业集聚度、产业成熟度、经营管理理念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波浪滩景区、撒拉尔水镇等重点旅游项目为牵引,加快景区建设、景点串联和景城融合,辐射带动街子镇三兰巴海村、查汗都斯乡红光村、文都乡麻日村等区域性的乡村旅游业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并集中打造白庄镇乙日亥花海基地、孟达山万亩花海、清水乡下滩村特色果品采摘基地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抓好民俗体验旅游线路的创建工作,让乡村旅游成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此基础上,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大规模开展城镇周边植树造林、公路绿化、河道流域绿化、乡村绿化、宅院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不断厚植生态底色,释放生态效应。扎实开展“美丽循化”创建和“碧水蓝天”“家园美化”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特色集镇、厕所革命等项目建设,统筹抓好农村交通、饮水安全、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于保障基本民生上,力求把“蛋糕”分得更加公平合理,切实提高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具体来说,就是要认真做好教育、医疗、文化、就业、养老服务、住房、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食品药品安全等事业,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做到保就业稳定、保义务教育、保基本医疗、保基本养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村实现振兴崛起。特别是把“拉面经济”为主的劳务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来打造。持续推进“拉面经济”为主的劳务经济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目前全国从事各类餐饮业的达到了7430多家,从业人员3.6万人,年收入达15个亿以上。

  “今后,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引导拉面产业积累资本向多领域、全行业推进二次创业,以此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李发荣说。

  

  杨海林:凝心聚力促进民和各项事业发展

  省人大代表、海东市民和县委书记杨海林在发言中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九大精神,把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细化为落实的具体行动,内涵丰富、举措扎实、精炼实在。民和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四个转变”落实好报告精神。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脱贫攻坚的内容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这些振奋人心的发展数据和成绩,不仅是白纸黑字的政绩,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据杨海林介绍,截至2017年底,民和县7个乡镇66个村5413户23210人实现了脱贫目标,2018年将完成35个村2866户11681人脱贫退出目标。“完成今年目标,我们将做好产业扶贫,实施一批能长期实现增收的扶贫产业,强力推进‘一核六园’扶贫产业园建设,扶持更多贫困人口脱贫。”杨海林说。此外,还将做好7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投入更多精力、物力,采取更积极主动措施,啃最硬的骨头。

  生态环保方面,民和县将结合县情划定生态环保红线,把南北山、“两条大河”及支流、重要水源涵养地、川口镇和马场垣乡纳入禁采区,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清水出省”,对破坏环境者终身追究责任。同时,加强国土绿化工作,持续开展春秋季义务植树,在2017年完成植树6.8万亩基础上,2018年计划再植树8万亩。鼓励和支持个人、企业在荒山荒坡发展特色种植,促进生态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争取项目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处理要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农村保洁实现常态化,整治垃圾死角,创新保洁员管理方式。民和工业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严控引进“三高”企业,严格管控污染排放,逐步发展成为绿色产业园。落实好河长制,用激励机制抓好村级河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青海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激励各类人才到农牧区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基于此,民和县将进一步夯实基础抓好乡村振兴。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加快土地流转,调整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大力实施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马场垣乡下川口村、满坪镇山庄村等生态旅游资源,着力发展一批生态旅游特色村。依托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把官亭镇建成高品质特色小镇。实施“厕所革命”,在旅游景区、城镇、农村建设一批合格环保的厕所。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服务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依托旅游、矿山等资源,实施“破零工程”,逐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青海东部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建设中,民和承东启西处于比较有利的地理位置,重点要补齐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短板。”杨海林说。下一步,民和县将加强与兰州市红古区沟通协商,强化城市各项发展规划衔接,借助川海大桥和团结大桥年内建成通车时机,抓紧发展商业、餐饮、宾馆和娱乐业,打造中高端商业综合体,提升品质,吸引消费。加快县城美化、亮化、绿化,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水平,重点解决好川官沿线集镇没有集贸市场的问题,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升东部门户整体形象。

  刘建昱:全力推进化隆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贯穿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省委‘四个转变’发展新思路及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三大历史任务,立意高、分析深、措施实,聆听之后令人十分振奋和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全力做好今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省人大代表、海东市化隆县委书记刘建昱说。

  在今后的工作中,化隆县将认真对标省委全体会、省人代会的各项部署要求,积极探索会议精神在化隆的实践路径。

  据刘建昱介绍,化隆县将在转型升级上谋划思路,努力打造实力化隆。注重对国家战略的深度研究,坚持自身发力和向外借力并举,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牧业与生态体验、健康养生、文化创意、观光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农村发展“活力源”。进一步加快“一区一园”、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学习借鉴湟中卡阳、大通边麻沟旅游扶贫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打造民俗文化、宗教朝圣、传统村落、清真餐饮、黄河长廊、休闲观光等特色旅游板块,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依托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和群科镇“拉面特色小镇”建设,以“互联网﹢拉面﹢N”的模式,着力建设全国拉面店食材供应的“中央大厨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拉面经济“升级版”。同时,在生态建设上补齐短板,努力打造绿色化隆。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的工作要求,坚持保护、建设、治理并重,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大监督检查、考评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巩固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成果,筑起“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三道防线。贯彻国家和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建立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的国土空间利用规划。大力开展城镇、乡村、寺院、道路绿化及“三荒”造林,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落实好河长制,开展“碧水蓝天”和“家园美化”专项行动,使“山水化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民生福祉方面,化隆县将在服务人民上多出实招,努力打造幸福化隆。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统筹做好易地搬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对口帮扶等各项工作,构建大扶贫格局,高质量完成51个贫困村、10693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抓好6个深度贫困乡镇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实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拓展合作办学、异地办班等模式,提升教育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疫病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推进“健康化隆”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在民族团结上狠下功夫,努力打造和谐化隆。突出民族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推进创建“九进”活动,加大先进乡镇创建力度,深化各行业共创共建,汇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正能量。

  党建方面,将持续发力,努力打造清风化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抓好农村、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组织、指导社区、机关、学校等单位开展好“双重管理、双向服务”“共驻共建”等活动,提升各领域党建工作水平,并打造出一批有亮点、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经济转型、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精准扶贫、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事关化隆发展的重点难点工作,努力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出特色、“做”出成效。进一步强化政治站位,夯实主体责任,深化作风建设和同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工作,深刻汲取630户异地搬迁问题的经验教训,抓好精准脱贫工作,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