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让群众幸福感不断升温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陶成君    发布时间:2018-01-31 16:26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讯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过去的一年,我省坚持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民生领域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台一项项惠民之举,落实一条条务实行动……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次第展开,续写的一件件、一桩桩民生实事、好事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加码。

  新的起点,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海东人大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只为让海东170余万各族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畅所欲言 摄影:冶晓刚 黄灵燕

  为民谏言 摄影:冶晓刚 黄灵燕

  愉悦参会 摄影:冶晓刚 黄灵燕

  推进教育均衡化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省各类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5年免费教育扩大范围,成为全国第二个中职免费教育省份。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化,推进基础教育稳步发展,积极兑现党委和政府“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宝兰花代表建议,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加大城市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

  曾水清代表建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省对六州实行15年免费教育,但只涉及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建议西宁、海东所有学生全部实行15年免费教育。

  刘凤梅、马玉兰代表建议,基层缺乏音乐、美术专业教师,建议有计划地培养喜欢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在职教师,转型为音乐、美术类教师。或由省上委托师范院校免费培养音乐、美术等师范生,使我省教育更好地均衡发展。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新核定乡村小学教师编制,按年级、科目确定编制名额。对农村教师的职称需评聘统一,逐步提高基层教师的待遇水平,调动乡村教师积极性。

  此外,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运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科技手段,努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破解看病难题

  医疗是民生之需——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我省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缓解。

  宝兰花代表建议,省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镇贫困“两癌”患病妇女的救助,让贫困“两癌”患病妇女普受惠、长受惠。

  马庆华代表建议,希望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力度,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乡村医护人员医疗水平,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增加基层医疗人才力量,形成人才阶梯型结构,全面落实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

  同时,按照化隆县实际人口增加医务人员编制,推出优质待遇机制,突破人才瓶颈,通过医共体平台,使医疗资源下沉,出台稳固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县级医院得到可持续发展。

  杨公林代表建议,适当降低残疾人从业人员退休年龄。加大残疾人康复项目建设,让社区低保、精准扶贫以外的三、四级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白秀川代表建议,加大对医养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老人享受更好的医养条件。同时,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配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患有精神病和癫痫病人员继续免费发放治疗药物。逐步降低或取消县级医院“门槛费”,取消转院证办理程序,拉开省级医院和县级医院报销比例。

  增加群众幸福感

  脱贫攻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马维忠代表建议,在分配危旧房改造项目指标时,给民和重点倾斜;适当提高危旧房改造补助额度,户均达到3.5-4.5万元。同时,调整“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规划和指标,或出台允许重复享受的相关政策,使已享受危旧房改造补助的搬迁户能享受易地扶贫搬迁优惠政策。希望将民和纳入东部城市群建设规划重点,每年给予0.5至1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曾水清代表建议,乐都区66.3%的人口生活在海拔2000米至4000米条件较差的山区,仅有5个乡镇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川水地区,其余乡镇平均海拔在2400米以上,地形复杂,交通条件较差,群众生活困难,干部职工收入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希望省政府将乐都区划定为三类县区,提高干部职工福利待遇,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

  李发辉代表说,过去的五年,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海东市民和县北山乡1455户老百姓整乡搬迁,住进了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圆了几辈子的进城梦,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衷心感谢党中央、感谢总书记。建议加快易地搬迁后的土地流转,使部分劳动力离乡不离土,继续通过规模化经营增收,解决好后续发展问题。

  韩海珍代表说,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传统的村落文化、特色旅游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各类文化遗产保护设施尚属空白。建议:在特色文化保护上整体规划,让特色文化与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的水平,对农村文化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保护。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个巨大磁场已经凝聚起各族群众的信心和力量。新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民生改善必将取得新进展,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