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做好“以生命感动生命的神圣职业”——访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莉娟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花木嵯    发布时间:2018-03-12 08:43    编辑:朵海平

  青海新闻网讯 “我一直认为,教师是一项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感动生命的神圣职业。”说起教育,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莉娟脱口而出的总是这句话。

  当然,这句话也毫无悬念地出现于她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的提案——关于在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中加入通识课程的内容中。

  执教18年,学习心理学专业出身的李莉娟当年放弃留在上海工作的机会,怀揣着一种朴素的家乡情结,回到了青海。

  那时,青海了解并关注心理学这一领域的人寥寥无几。从法学院的犯罪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开始,李莉娟越发热爱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工作,心理学专业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人的共性,却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李莉娟说,看着与自己每天朝夕相处的学生,有些正是花一般的年纪,却很难见到笑容;有些孩子小小的年纪,却超乎常人的成熟……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此,他自己尝试并建议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在教学方法上尝试从讲授式转变成体验式。在警察心理训练课程中,用个人成长小组的方法开展团体心理训练,让学生们先认识自我,从遗传、性格养成、原生家庭、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并改变自己。”李莉娟说。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教育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李莉娟说,现在青海一些农牧区的教学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等软件水平,让发展教育成为贫困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助力,实现教育功能“外溢”这一理想目标。

  更重要的是,3D打印、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让那些我们曾经十分熟悉的职业逐步消失,面对这样的新时代,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孩子应该如何应对呢?

  2015年11月,为了推动和强化中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在上海正式发起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

  李莉娟说,通识教育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超越了功利性与实用性,是一种人文教育。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