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路”的那头是幸福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兴发    发布时间:2018-03-14 09:05    编辑:何继红
装修一新的充满着撒拉族特色的农家院。摄影:李兴发

  青海新闻网讯 “循隆高速的开通,进一步激活了红光村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机遇又一次垂青了红光村的村民,迎来红火幸福的日子不远了!”村民喇哈三欣喜地说。

  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保留着全国唯一一所当年由红军西路军修建的清真寺,以及小学和十八座红军宅院,红色历史遗迹强劲地拨动了这个村子新时代发展的每一个音符。

  站在村口,一条贯穿村落的柏油路宽且平坦,宅院的围墙和院门既透露着撒拉族的民族特色,又还原出了当年红军时期的样子。沿路来到村里的广场,东边的“红军庄廓院”主题已经完工,等待最后的处理;西边不少民宅的大门上挂着“老班长农家院” “工兵营农家院”等带有红军部队气息的招牌;广场上巨大的水泥砌成的党旗雕塑立于中间;漂亮的木制走廊和主席台……甚至是花坛上随处可见红五星。置身于此,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悠悠当年。

  不光是来这里参观和感受红色历史的人们有穿越的感觉,就连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喇哈三,自己一直穿梭在现在和过去之间。他说:“在这片营造的红色文化氛围中生活习惯了,城里逛大街时反倒觉得很别扭。”

  而眼前这美好的一切,都与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当下的变化,所有人都充满着信心,这个178户撒拉族群众世代生活的村子,在一片宁静的表面下并不平静。“全村上下现在都憋着一股足劲儿,利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让村子再创辉煌。”说起这股子冲劲,村民陕红国说了八个字: “靠的就是高速公路”。

  2017年,连接循化和化隆直通西宁的循隆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辐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大循高速公路,如今也进行到了最后的施工阶段。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再一次给红光村的村民带来通往幸福彼岸的机遇。

  一向勤劳的陕红国已过中年,数年前他前往西安开拉面馆。 2016年回家修缮房屋的他,得到了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的点拨:“房子你别弄得像城里的一样,我们打算借助高速公路出展口就在村边这个优势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特色农家院肯定少不了,那时候你就不用去千里之外开馆子啦!坐在家里就能赚到钱。”

  当年,包括陕红国在内的第一批8户农家院,在红光村开办了起来。为了突出红色旅游文化,陕红国把自家的农家院起名“老班长农家院”。当年就挣到了2万多元,2017年农家院营业额达到了4万元。

  临近4月,对于地处黄河边的循化县来说,正是迎接游客最后的准备时段。陕红国也发动起全家人,准备锅碗瓢盆、添置新的茶具,忙得不亦乐乎。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四合院,陕红国先后投资了近80万元,雕花的门梁、大理石的地面,展现着撒拉族特有的民族风格。而在院外,红光村河道景观带、停车场、通往红军纪念馆的村道,以及纪念馆,都进入了最后的施工阶段。

  “随着高速路的开通,人会来的更多。”陕红国依照前两年进村旅游人数增长情况,估算今年来的人数估计会接近十万。“从西宁出发到这里大概需要两小时,早上走到这儿浪完村里就到了饭点,你说能不在村里吃饭吗?所以我们的投入不会亏只会赚。”

  而这只是陕红国算的小账,现在红光村村民心里都知道一本大账。“依托高速公路,打造一条连接红光村‘红色旅游文化’景点、班禅故居景点、撒拉尔水镇、孟达天池的精品旅游线路。”这个消息从去年年底,省旅游局派人来红光村调研开始就在村里不胫而走,盘算如何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热议的主题。

  “要致富先修路”,像红光村这样借助公路网,发挥自身优势带动村子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循化“乡村振兴”的一个绝招,人们正在借助高速路,向着富裕的生活迈进。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