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海东:建言献策谋发展 共商共议谱新篇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尕桑才让    发布时间:2018-12-21 15:04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讯 在海东市委市政府2019年工作务虚会上,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发展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卫生和计生委员会等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紧扣发展大局,围绕如何做好明年工作谈思路、讲举措,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智慧、共谋发展的目的。

  卫计委: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019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为目标,以实施“健康海东”建设为主线,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谋划,增强动力、补齐短板,整体推进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行风建设为内容的各项基础工作,强化基本医疗、疾病防控、健康扶贫、卫生应急、妇幼卫生、中藏医药、卫生监督执法、计生服务等工作,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持续深化医改,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着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高质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对重点人群实施分类管理,巩固提高签约覆盖率和居民满意度,2019年底履约服务率不低于90%。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采供机制,全面规范落实药品医用耗材购销“两票制”,企业配送率达到95%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和耗材网上采购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实现全行业覆盖。

  坚持预防为主,提升人民健康素质。建立重大传染病应急协作联运机制,狠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加大疾病防控力度,积极编制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的发展规划,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改善妇幼健康服务。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坚持优质高效,进一步提升卫计行业形象。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全方位推进“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推动中藏医药服务快速发展。实施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工程,开展老年健康保健知识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服务老年人的功能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未,90%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所有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坚持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强化系统动态管理,扎实推进大病集中救治工作。规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病签约履约工作,完善重病兜底保障政策。抓紧落实“健康保”商业补充保险政策,提高保障水平,确保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政策内或合规费用自付比例低于10%。

  水务局围绕“一优两高”战略推动十项工作

  

  2018年,市水务局全力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1.1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完成5.37亿元,新建项目完成5.81亿元。

  2019年全市计划实施新续建项目74项,完成水利投资13.34亿元。将围绕“一优两高”战略部署,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重点实施湟水河乐都主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8.07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亿元,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湟水河乐都段生态环境,有效提高海东市城市品位。结合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国家试点工程,全力推进乐都区南北山(瞭高顶片区)绿化水利配套工程,为湟水规模化林场国家试点工程提供坚实的供水保障。计划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41项,总投资1.77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77亿元,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104Km2,坡耕地综合治理5.7万亩,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积极作用。实施河道治理工程9项,总投资3.73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32亿元,将有效提升河道防洪标准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配合省水利厅实施好已开工建设、投资34亿元的湟水北干扶贫灌溉二期工程,修建干支渠总长314km,控制灌溉面积40万亩。全力推进平安牙扎、乐都杨家、民和满坪、循化夕昌等重大水源工程,总投资13.41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57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供水保障。大力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7项,总投资1745万元,计划完成投资1745万元,确保各项水库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积极有效发挥水源保障作用。计划投资7.5亿元,实施积石峡水库灌溉二期工程,控制灌溉面积8万亩,覆盖12个乡镇,21.27万人畜饮水得到巩固提升。全力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项,总投资1.6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69亿元,确保全面解决全市剩余贫困村的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村饮水质量。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明确各级河湖长职责,进一步加大巡河护河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尽快建立全市“河长制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一河(湖)一策”方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河湖库渠全覆盖的河湖长制工作网络,使每条河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确保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林业局:深入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

  2019年,全市林业工作将围绕一条主线、开展一个活动、实施两个行动、抓好五项重点、采取五项措施,深入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为打造绿色海东、宜居海东、生态海东作出更大贡献。

  2019年,全市林业工作将坚持扩绿提质,以推进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为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进国土绿化各项工作任务,以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等林业重点营造林工程为切入点,完成国土绿化81.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7.05万亩,封山育林9.4万亩,森林经营15万亩。开展春、秋两季万人植树造林“大会战”活动,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继续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鼓励积极参与义务植树,将植绿、爱绿、护绿意识深入人心,将海东生态建设这张“金名片”坚持到底。

  开展兴林富民、森林资源管护行动,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开展兴林富民行动,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把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改善生态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把林业产业发展与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在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加快推进以中藏药材种植、种苗花卉、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利用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森林康养、度假基地,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开展森林资源管护行动,为森林资源安全保驾护航。积极落实天然林工程区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区管护资金,依法进行项目建设占用林地管理,不突破采伐限额,严格保护好新造林地,确保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通过各种专项行动的开展,坚决打击非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全面实施规模化林场建设暨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31.55万亩。加快推进城市园林建设,以核心区建设为主开展城区绿化,加快在建公园及绿地系统建设,维护和养护城市街道两侧、居民居住区、城市小游园的绿化工作。推进重点区域绿化。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各项工作,实施互助南门峡、乐都大地湾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项目。采取五项措施,夯实林业发展基础,推行“先建后补”造林机制,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大力推广林业科技新技术,多方筹措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林业法制化建设进程。

  农发委:全面推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市农业部门工作职能由主要抓农业生产向产业兴旺、经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转变,立足新职能,履行新使命,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认真践行“一优两高”战略,将“质量兴农”作为关键,积极构建新型“三农”工作格局、机构体系,强化工作手段,优化管理体制,切实促进从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变;从农畜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从抓服务生产环节向抓流通销售环节转变;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全面推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用特色化理念谋划农业。立足全市实际,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农产品三个层面入手,围绕特色农产品,形成三个特色产业经济带,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优区。结合环保畜禽养殖场整改转产,以乐都宏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培育区域性的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的现代产业体系。用品牌化理念提升农业。针对全市农产品多而杂、品牌少而弱的现状,整合全市146个农畜产品品牌,集中打造湟水流域“高原富硒”、黄河流域“黄河彩篮”两大区域品牌。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繁育、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将“高原、生态、绿色、富硒”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同时,用融合化理念引领农业。挖掘农业多元功能,促进多模式融合、多类型示范,着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依托省级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特色产业园建设,打造融合发展的试验场,引领全市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样板。用生态化理念发展农业。重点是推行“两化”举措,集约化,推进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计划”,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农药减量增效等技术,开展休耕轮作试点,加快土壤改良,促进土壤自然恢复肥力,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施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杜绝“二次污染”。用改革化理念保障农业。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为基础,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力争明年在有条件的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整合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通过参股、合作发展、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财政局:在提高财力保障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2019年,全市财政系统将找准财政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省市委、政府“收好官、开好局”的总体要求,为建设幸福美丽新海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壮大财力,在提高保障能力上实现新突破。积极主动适应宏观政策发生的新变化,进一步强化财政增收措施,坚定不移做大财力总量,持之以恒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支持经济,在强化服务发展上作出新贡献。在支持稳增长方面。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综合采取预算安排、盘活存量、预拨资金、整合专项等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统筹支持工业提质增效、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业优化升级,发挥财政精准调控优势,推动发展动力转换,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在脱贫攻坚方面。通过贷款贴息、农牧业信贷担保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统筹支持产业扶贫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在强化财政金融联动方面。积极扶持农信社等地方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支持农牧业发展方面。整合支农资金,支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推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牧业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及旅游景区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着力支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改善民生,在持续增进福祉上抬高新标杆,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优先发展、推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推进安居工程建设、扎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

  改革创新,在推动财政改革上推出新举措,加强管理,在化解政府债务上有新突破。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切实加强财政监督,确保决策部署和财税政策及时执行到位,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整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强化诚信奖励、失信惩戒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信用、建设信用和使用信用的浓厚氛围。

  民政局:开创新时代民政事业新局面

  2019年,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突出抓实党建、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打牢基础、强力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努力开创新时代民政事业新局面。

  抓改革,促创新。以机构改革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明确发展方向,稳步推进化隆县政府驻地迁移、撤镇设立街道、殡葬改革工作。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全市民政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抓救助,惠民生。围绕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兜底保障能力;完善贫困家庭认定办法,持续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着力提升临时救助水平,及时解决好城乡居民遭遇的临时性、紧迫性、突发性困难;完善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补贴)政策,建立健全四级儿童福利服务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体系,扎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积极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抓治理,保稳定。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和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综合治理水平。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和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大力培育孵化社工服务机构,为“三社联动”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加快婚姻、收养规范化建设,健全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边界联检工作,巩固化隆—尖扎和谐边界创建成果,全面完成第二次地名普查任务。

  抓项目,增后劲。按照省、市“十三五”民政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实施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社会组织、殡葬服务等项目。同时,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和殡葬设施建设。加快在建项目进程,强化项目运行管理,发挥项目效益,力争专项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抓党建,强基础。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提升履职能力。着力强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治理、项目建设等领域的监管,完善民政资金绩效考评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行业队伍建设,努力塑造“勤政廉洁、高效务实、亲民爱民”的民政良好形象。

  环保局:确保海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9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推进环境管理转型,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主要目标是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比例达到或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之内。黄河干流出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二类;湟水出省断面达到或优于三类比例达到50%以上;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到或优于三类的比例为100%。

  水污染防治方面。强化联防联控,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流域生态修复,确保大通河、湟水河、黄河水质持续保持优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将配合住建、城管部门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措施,做好建筑工地视频监控并网试点工作。提高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落实环境空气网格化建设管理工作;继续推进“煤改气”工作,确保2020年建成区全覆盖。继续探索做好建成区企业“煤改气”、公交车“气改电”补助试点工作;做好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建设工作。土壤污染治理方面,配合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采样、数据库的建立和信息管理、发布等工作;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争取实施互助县尕什江矿业铅锌矿尾矿整治、互助县威远镇白崖村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项目、乐都县碾伯乡汤管营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项目、化隆县矿业有限公司遗留地块治理修复项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实施好2018年253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力争2019年实施260个项目。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县城及周边集中村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稳步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工作,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持续抓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贯穿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过程,标本兼治、内外兼修,注重小节、以小促大,努力打造信念、政治、责任、能力、作风过硬的环保铁军。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