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聚焦两会】青海民族文化产业之路该怎么走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李永兰    发布时间:2019-01-31 14:46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讯 青海贤孝、花儿、轮子秋、蒙古长调、撒拉族歌舞、藏族歌舞……青海具有鲜明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但文化产业市场发育程度却很低,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依然不足。在今年省两会召开期间,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就关于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提升文化创新驱动力

  九三学社青海省委认为,文化产业要保持健康发展,创新是关键,应调整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数量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型。

  为此建议我省要提升文化创新驱动力,加强创意空间载体建设,利用文化园区、特色街区、闲置房等,构建一批服务体系完善的众创空间。

  鼓励中小微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破除影响文化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与此同时,加强媒体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和倡导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氛围。

  同时,推进“文化+”和“互联网+”战略,促进互联网等高新科技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推动文化产业与设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构建数字文化产业,提升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促进高新科技在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行业中的应用,推进传统文化行业创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积极促进共享和利用。

  应激活文化消费潜能

  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有效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建立科学的文化精品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政府评价与市场检验结合起来,引导文艺创作生产、提高作品质量、提升审美情趣、扩大社会影响等。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大文化精品传播力度,组织文化精品的推介与展演,发挥优秀作品引领示范作用,鼓励文化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丰富文化衍生产品类型,促进跨行业发展。

  利用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机遇,丰富现代新兴文化产品和服务种类,创新文化消费引导和促进政策,以惠民消费等方式进行补贴,促成居民文化消费热点,增强文化消费意识。打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樊篱,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更多适销对路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优化文化消费环境,加大对乡村、贫困地区文化消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此外,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与“一带一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国家战略相适应,完善跨区域发展合作与协调机制,规划实施一批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区域重点项目和工程,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向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创新创意方向发展。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利用特色文化资源促进乡镇居民创业创新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东部地区利用其创意、人才和资本等优势开发我省特色文化资源。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