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聚焦全国两会】青海:“两高”提升百姓“两感”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彭娜    发布时间:2019-03-15 08:06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三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大力践行“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一优两高”战略。青海人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期许与嘱托,用青山绿水的底色、高品质生活的主色、高质量发展的亮色,擘画出一幅荡气回肠、欣欣向荣的新青海画卷,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攀升。

  高质量发展增强获得感

  “去年,我们产出坯绸40万米,出口贸易额为1700万美元,公司全产业链销售额2500万元。”这一组数据出自青海德瑞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马强之口。

  这家公司坐落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是青海唯一一家致力于丝绸纺织品出口和销售的公司,形成了融丝绸技术研发、加工生产、内销外售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产品在巴基斯坦、阿联酋、中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用马强的话说,企业用丝绸搭建起了一条柔美的纽带,把浓郁的青海文化特色,带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往大里说推动了青海特色民族产业发展,扩大了青海与各国的商贸往来;往小里说,提高了员工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创造高品质生活。

  在西宁,企业发展快马加鞭,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去年,西宁凤凰山快速路西段建成试运行,大大缩短了南山与西山的距离;中心广场北扩综合安置区项目186米的高楼耸入云霄,成为西宁最高楼;时代大道开工建设,将努力建成全省等级最高、景观最美的大道;西宁熊猫馆建设如火如荼,国宝即将落户高原……

  在牧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去年8月,祁连机场建成通航,青海机场公司青海省机场建设指挥部土建项目经理李鹏感慨:一件大事搞定了!

  过去三年,李鹏的名字跟祁连机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2016年4月机场开工建设,一直到机场通航,他一直在建设现场忙碌,看着机场一点点建成,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人,甚是欣慰。

  通航那天,他看见第一架飞机平稳降落在停机坪,再看看“祁连机场”四个红艳艳的大字,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激动地说:“我们修建机场的目的,就是为当地老百姓创造高质量生活!”

  从2016年到2018年,青海陆续完成了果洛机场、格尔木机场二期、祁连机场的建设。仅2018年,超过32万人次享受到“通廉航空”的实惠,许多农牧民第一次坐上了飞机,飞出雪域高原。

  数据显示,2018年,青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2016年至2018年年均增速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5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2016年至2018年年均增速9.5%;服务经济主导地位开始凸显,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7.1%,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6成左右,金融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71%;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省接待游客420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6.3亿元……足以表明,青海平稳行驶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

  高品质生活提升幸福感

  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高品质生活促进高质量发展。

  退休老人王树果想要的品质生活,是背着相机、领着老伴一路走一路拍。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退休前,王树果的工作需要与相机打交道,他多次前往青海湖等景区拍照,从而爱上了拍摄风景和鸟类。退休后,他买了一部相机,一有空就外出拍照。去年冬天,为了拍摄雪景,天不亮他就拉着老伴出门了,老伴也乐意陪他四处赏景。

  “去年,北川河湿地公园开放,我第一时间就去拍照了。北山美丽园也经常出现在我的镜头里,西宁各大公园我都拍了个遍。”王树果笑着说:“西宁越来越绿,越来越美,怎么拍都拍不够!”

  很多像王树果这样的摄影爱好者,都会对西宁的公园情有独钟。如今,西宁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绿地达80多处,袖珍公园、“巴掌绿地”更是随处可见;全省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接近9平方米,累计建设高原美丽乡村1500个、打造美丽城镇48个。处处都是美景,王树果非常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

  年轻人则喜欢去外面看世界。周小萍就很羡慕那些说走就走的人,实际上她的生活也很令人羡慕。她的蜜月是在香港和澳门度过的,她给自己定下目标——即使再忙每年也要外出旅游一趟。她和丈夫曾从西宁一路自驾到三亚,又从云南北上到了宁夏,再到新疆,去年还去了趟马来西亚。今年,小两口的出游计划早早提上了议程。

  说到自驾游,来自西宁市车辆管理所的数据显示:去年9月,西宁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60万辆,属于个人的小型机动车超过41万辆,平均4人拥有一辆机动车。放眼整个青海,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13万辆,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超过152万人。

  2018年,青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757元,同比增长9.2%,2016年至2018年年均增速9.5%,提前实现了比2011年翻一番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并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正是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观念的转变,让越来越多青海人意识到,说走就走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此外,2018年,青海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预计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每万人全科医生数,分别达到6.4张、2.6人和2.08人;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累计完成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建设18.71万套,完成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及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23.7万套;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7万人,实现农牧区贫困人口脱贫45.3万人,青海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攀升。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