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深刻把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意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崔治忠    发布时间:2019-07-08 08:56    编辑:张启杰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这次主题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这次主题教育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要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就必须深刻把握开展此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政党。对全党同志来说,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作为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作为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作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自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的事业需要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伟大的政党需要科学的理论加以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全党同志应该系统学习、深入学习、扎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自觉地用这个理论武装头脑,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同心同德,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这次主题教育就是推动全党同志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重要举措。

  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历史背景之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98年来,我们党教育引导和组织依靠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紧紧依靠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但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纯洁不等于现在纯洁,现在纯洁不等于永远纯洁。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中心任务开展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党员总量突破9000万名,作为一个在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政治的党,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四大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普遍存在的。开展这次主体教育就是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的能力,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就必须教育引导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团结服务群众。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他指出,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下最大力气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党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如同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在路上,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始终在路上。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同志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一系列工作。要处理好这些工作,就要求全党同志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毛泽东曾用“弹钢琴”比喻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指出:“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对我们党来说,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党的建设是极端重要的工作。开展党的建设必须要处理好与中心工作的关系。从逻辑关系来看,党的建设为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为党的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扎实开展党的建设有助于中心工作的推进,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但在现实层面,有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存在处理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各级党委要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以党建促发展,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党既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又要趁势而上团结带领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使命艰巨。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全党同志应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敢于和善于斗争,扎实开展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和得到人民认可的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