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描绘生态文明建设蓝图书写大美青海生态底色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叶文娟    发布时间:2019-08-23 08:29    编辑:童洋

高原古城,绿色盎然。黄灵燕摄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人的梦想。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空气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这是建设美丽青海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本届民营企业500强峰会由全国工商联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会上发布“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及《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全国工商联、青海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500强企业代表等数百人参加峰会。

运用国画纸本布置的场外休息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

  青海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民营企业代表。

  青海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把生态保护优先作为立省之要,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把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向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过长期不懈努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完善,制定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青海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等,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编制实施《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全省国土面积的90%列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并逐步健全了相配套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体系。

快闪环节。李娜 魏雅琪 黄灵燕摄

  生态保护网络越织越牢,全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各类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了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试点,设立了11个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等在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地217处,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覆盖全省国土面积的35%,形成了生态保护建设新的时空格局,实现了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生态保育成效显著,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2014年以来,草原植被盖度由50.17%提高到56.8%,产草量从每亩159公斤提高到195公斤。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5.23%提高到7.26%,森林蓄积量由2010年的4589万立方米提高到5010万立方米。

  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明显增加,三江源区湿地面积由3.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上个世纪60年代消失的千湖竞流景观再现三江源头。青海湖面积2018年达到4563.88平方公里,较2004年扩大319.38平方公里。全省湿地面积达到1.22亿亩,位居全国第一。

  荒漠生态系统面积持续缩减,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显示,荒漠化土地年均减少15.3万亩,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7.1万亩,重点沙区实现了“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雪豹、普氏原羚、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黑颈鹤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藏羚羊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3万只恢复到现在的7万多只,普氏原羚从300多只恢复到2000多只,青海湖鸟类种数由上世纪90年代的189种增加到223种。青海成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完整的生物基因库、最大的高原种质库。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6%、较年度目标高6.6个百分点,主要城市西宁、海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4% 、较年度目标高5.4个百分点;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比例达到94.7%,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此外,首届国家公园论坛的成功举办,既是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嘉宾分享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经验的世界盛会,更是展现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体现责任担当、促进绿色发展、推动“一优两高”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这样高规格的研讨交流,全面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之路,形成了“论坛研讨交流助力示范省建设、示范省建设实践支撑论坛发展”的良性循环。

  绿色是大自然的根,根繁则枝叶茂,根断则树不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必然要求我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推进绿色发展首先要认识、理解和树立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有了科学的理念,就有了行动的指南。

  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推动绿色发展,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是解决生态与发展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相信,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青海的山会更绿、水会更清,天会更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会更加秀丽。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