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爱国情 奋斗者】守护净土的先驱——追记“最美奋斗者”杰桑·索南达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多钧    发布时间:2019-10-08 08:50    编辑:李娜

  昆仑山口索南达杰雕像和纪念碑。索南达杰永远守护着可可西里。

  休息中的藏羚羊。新华社发

  工作中的索南达杰。资料图片

  索南达杰可可西里巡山。资料图片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可可西里因藏羚羊而美丽,藏羚羊因杰桑·索南达杰而灵动。

  今年6月20日18:35 , CCTV1新闻联播前播出了纪实电影短片《守护》,短片通过记录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卓乃湖保护站巡山队员们的日常工作,以纪实电影的拍摄手法再现巡山队员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竭诚守护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的感人故事。

  短片的主人公秋培扎西,是可可西里卓乃湖保护站站长,他的舅舅杰桑·索南达杰和父亲扎巴多杰先后因保护藏羚羊而牺牲,他却因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父辈发自内心的敬重与责任,继续选择了从事守护可可西里的这份工作。

  作为改革开放早期我党培养出来的优秀党员、优秀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代表,索南达杰是高原儿女献身生态环境保护的杰出代表。他发起了对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有组织保护,开启了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新纪元。今天,索南达杰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滋养着每一个青海人,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成为每一个青海人的自觉行动。

  好男儿志在家乡

  1974年,索南达杰从青海民族学院毕业,他放弃去北京、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治多草原。

  索南达杰回到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后在县民族中学当老师,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他承担了初中三个年级的藏语文、全校的体育课和初二年级的班主任。

  之后,索南达杰担任治多县文教局副局长,在没有局长的情况下,主持全县的教育工作。面对治多县教育滑坡,学校管理混乱、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各乡寄校教学质量差的状况,索南达杰心急如焚,他明白教育是解决贫困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

  上任伊始,索南达杰只身一人骑马奔赴治多县西部多彩、扎河、索加等乡进行动员调研,历时35天,行程600多公里,组织制定了寄校教学管理办法,试行了两门主课不及格降一年级的“降级制”,使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等明显提高。

  1985年,索南达杰的亲妹妹从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分到治多县,索南达杰掌管着分配大权,原本可以把妹妹留在县城工作,但他硬是把妹妹分到了离县城最远、全县最艰苦的“天边索加”当老师,父母责备,亲戚埋怨,妹妹哭着离开家去索加乡时,索南达杰也哭了。

  “索加乡虽然艰苦,但那里是我们的家乡,那里的孩子们需要老师,你是文教局长的妹妹,你不去,谁去?”

  1987年,组织上安排索南达杰到索加乡任党委书记,他没有任何怨言,好像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这一去就是整整5年。

  “如果不把索加治理好,让索加的父老乡亲们过上像样的日子,我愧为索加的儿子,愧为一个共产党员!”索南达杰心底里暗暗告诫自己。

  当年冬天,索南达杰带领几名乡干部,冒着零下40℃的严寒,实地踏勘索加至沱沱河的冬季运输线,七天不眠不休的勘测,他们用脚步丈量了140多公里的路程,垒起了路线标记,开通了这条维系索加乡生产、生活的生命线,从此,索加再也没缺过过冬的粮食。

  1991年,索南达杰争取将索加乡至县城公路列入以工代赈的工程,全长265公里的公路修通近百公里,实现季节性通车,结束了索加乡长期以来封闭的历史。

  立下守护可可西里壮志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可可西里藏羚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盗猎,数量从20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被列为国际濒危物种。

  索南达杰此时正在索加乡担任党委书记,索加乡处在可可西里,这里不仅是藏羚羊的天堂,更是矿产资源的富矿。

  担任索加乡党委书记期间,索南达杰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1988年,索南达杰在《工作汇报》手稿中写道“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0世纪90年代初,为保护国家资源,合理开发可可西里,制止非法偷猎盗采活动,索南达杰向治多县政府提交了《关于管理和开发可可西里的报告》。

  1991年,治多县政府请示玉树州人民政府成立可可西里生态环境保护机构, 1992年7月,治多县西部工委成立,成立西部工委的初衷是管理和开发可可西里。索南达杰兼任西部工委书记。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自然环境十分严酷,属于地球第三系地质平台,被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

  索南达杰十分关注可可西里的生态物种状况,随同他一起巡查可可西里的同事们清晰地记得,索南达杰口袋里一直装着一本《濒危物种名录》。

  索南达杰带队在可可西里巡查,发现了大量的被盗猎者剥了皮的血淋淋的藏羚羊尸体,这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更加坚定了他保护可可西里的决心,对于盗猎者的无法无天,索南达杰叹道: “这里不是无人区,而是无法区。”

  经多次实地考察,索南达杰向州委州政府提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建议。一桩桩猎杀藏羚羊事件的发生,引起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工作方针,将西部工委的工作重心向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转变,很快批准成立可可西里林业派出所和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后来又成立“高山草场保护办公室”。紧接着,依托西部工委,索南达杰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队伍。

  第一次走进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豪迈地喊出: “迎接我们的是号称‘生命禁区’的可可西里以及横行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种邪恶势力,我们肩上承担的是保护和利用全县60%版图的责任,需要我们具备的是吃苦耐劳、开拓创新、敢于奉献的精神,有可能要我们的生命作抵偿。”

  壮志未酬身先死

  1994年1月8日夜里,索南达杰一行7人从格尔木出发,沿南线前往可可西里,进行县界勘界和资源调查。

  第二天凌晨到达青藏公路西大滩附近的岔道口,发现有很多手扶拖拉机留下的痕迹,他们寻迹而去,在海丁诺尔湖边发现一伙刚刚进入此地的盗猎者,从他们帐篷里搜到两支小口径步枪、 3000发子弹,索南达杰当即决定没收枪支弹药,责令其马上离开此地。

  1月16日,索南达杰一行抵达青海、西藏、新疆三省交界处的泉水河,基本完成了地界勘察任务,正准备回返时,他们隐隐听到一阵汽车的马达声,稍后第一辆汽车就由远而近,那是一辆吉普车,没能拦截住便鸣枪警告,车还是没停,继续向前疾驰而去。

  这时,第二辆吉普车奔驰而来,他们终于拦住了。接着索南达杰率两个人去追前面的车,剩下的人又堵住了一辆卡车,上面装着近400张藏羚羊皮,前面逃跑的那辆吉普车也被追回来了,这个盗猎团伙的一行8人全被扣押。

  看着那些血淋淋的藏羚羊皮,索南达杰心痛如绞。

  正在这时,又有一辆吉普车,一辆东风车迎面疾驰而来。索南达杰鸣枪拦车,却没有拦住。两辆车从他们身边横冲而过。索南达杰被激怒了,追击时迫不得已从车上向逃跑的汽车轮胎开枪,强迫停车,不慎将那辆满载羚羊皮的卡车司机腿部打伤。

  这又是一个盗猎团伙,一行12人,查获一支火枪,一支改装的半自动步枪、 9 支小口径步枪、子弹3000发、现金万余元。

  18日傍晚,索南达杰一行人押解盗猎分子行至太阳湖南岸,夜幕降临了,夜幕下,一场阴谋正在偷偷地酝酿着。

  盗猎者趁着索南达杰和工作人员不注意将汽车轮胎割破,将索南达杰和其余工作人员分开,等到索南达杰将车轮胎换好赶上前面的押送盗猎者车辆时,盗猎者已经将前面的车辆控制,并埋伏好等待着索南达杰。

  夜幕中,索南达杰赶到这里时,只见大小车辆一字排开,车灯齐亮,只有一个大高个站在一辆大卡车下,他认出那个人是一名盗猎者。

  这时,站在东风车下的盗猎者向索南达杰走来,说话间,从后面将他死死抱住,也许是气极了,他一转身就把那个大高个摔倒在地,随即举手开枪,那人便不动了。

  索南达杰还没有回过神,枪声已响成了一片,一颗颗子弹呼啸着从他耳边飞过,一颗子弹从后面击穿他的臀部和下腹部,他忍着剧痛从一辆卡车的右侧走到左侧后便倒下了,鲜血从他伤口涌出,染红了身下的土地,倒在血泊中时,他还在还击,子弹打完了,他又掏出一梭子子弹想要往上推时,他怎么也使不上劲。

  第二天早上盗猎者只见索南达杰匍匐于地,右手持枪,左手拉枪栓,怒目圆睁,一动不动,犹如一尊冰雕。

  这是1994年1月18日之夜,因为交通不便,通讯条件差,情报传递缓慢等原因,直到22日相关部门才接到报案, 29日将索南达杰的遗体运到曲麻莱县城。

  40岁的索南达杰就这么匆匆地走了,他留给人们的是一串闪光的足迹,一份沉沉的思念,一座不朽的丰碑。

  索南达杰不曾离去

  作为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驱,索南达杰的死震惊了社会各界及舆论,唤醒了国人保护藏羚羊的意识。

  1995年10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5月,可可西里第一个自然保护站奠基,并于次年9月建成使用,为了纪念索南达杰,这个站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索南达杰保护站”是可可西里地区建站最早的保护站,主要任务是接待游客与救治藏羚羊。

  1996年5月,索南达杰被国家环保局、林业部授予“环保卫士”称号。

  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可可西里升格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第一个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藏羚羊而设置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索南达杰担任西部工委书记至牺牲的540余天,先后12次进入可可西里腹地进行实地勘察和巡查,共有354天在可可西里度过,行程6万多公里,对可可西里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全面详细地考察,搜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文字和图片资料。

  索南达杰带领工委同志们先后查获非法持枪盗猎团伙8个,收缴各类枪支25支、子弹万余发,各种车辆12台,藏羚羊皮1416张,沙狐皮200余张,没收非法采金费4万元,为遏制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20多年来,索南达杰的英勇事迹得到持续宣扬,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青藏铁路建设专门为藏羚羊迁徙留下通道,藏羚羊成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迎迎”,世界再次关注到这一生活在可可西里的高原精灵。

  2016年4月,可可西里所在的三江源地区被确定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

  2017年,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申遗的成功对可可西里的保护是一个新开端,也对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保护带来了更大责任。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表彰了100名为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索南达杰成为我省唯一一名入选“ 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

  今天,在索南达杰精神的滋养下,越来越多像秋培扎西一样的人投身藏羚羊保护事业,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从不足2万只恢复到了近10万只,可可西里再无枪声,藏羚羊栖息的家园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