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
青海: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共进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江源平    发布时间:2019-11-26 10:27    编辑:李娜

  地域辽阔、山川秀丽,江河蜿蜒、湖泊密布,这是峰高极天、大江初流的青海;

  历史悠久、文化荟萃,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这是孕育多元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青海;

  资源富集、天作地成,这是全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地青海;

  民族团结、民风淳朴,这是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青海。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青海与新中国一起,走过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处在世界第三极的青海,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如今更是张开拥抱世界的开放胸怀,与世界前行之江汇流,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力。

  1

  今年8月19日,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这是对青海生态保护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我们倍感振奋。

  振奋的,是将殷殷嘱托铭记在心,奋力开创新青海建设新局面的责任担当;振奋的,是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启新格局的无比自豪;振奋的,是对绿水青山青海初心的始终践行;振奋的,是对青海绿色崛起的无限憧憬。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扎扎实实推进民族地区发展。”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作出“三个扎扎实实”的重要指示。

  同年8月22日至24日,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指导工作时提出“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亲手描绘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宏伟蓝图,为做好青海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不忘殷殷关爱与期待,全省各族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

  青海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描绘出山宗水源地之冲山脉绵亘、水脉悠长、人脉鼎盛、文脉流芳的动人画卷,展现出大美青海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开放之美、和谐之美、幸福之美的无限魅力。

  2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今年6月,首届中国青海拉面演示推介暨投资洽谈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市举行;今年8月,青海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至马来西亚巴生港和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首次发车,把青海更多的特色产品输送到全世界;今年11月,青海参加万商云集、共襄盛举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示形象、推动发展、促进合作……青海对外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

  青海在中国与中亚经济板块中处于中心位置,历史上就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南亚廊道、茶马古道要冲,是古代中西贸易交流的中转站,文化传播的桥梁。

  特殊地理位置、文化渊源、资源优势和生态功能,使得青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而战略区位优势为青海开辟了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开放图景,更加坚定了青海加快对外开放的自信和步伐。

  如今的青海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更加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敞开大门走出去,交流合作请进来,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外贸增速喜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往日益活跃,与世界的交流更加密切。

  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驱动下,青海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仅打开了,还越开越大。青洽会经过20年的发展,藏毯节经过16年的成长,已经快速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变,成为我国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的国际性专业展会,成为青海人民以积极、主动、成熟的姿态走向世界的窗口,发挥着促进国际经贸交流的“孵化器”、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作用。

  通过这些窗口,我们全方位展示全省经济、社会、生态等重点领域发展成就;通过这些窗口,一个个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签约,一个个崭新开放的构想应运而生,为全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生态和民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身居内陆的青海,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自身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还在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扩大效应,与全国同步,与世界相行,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我们同182个国家和地区结成贸易伙伴,与17个国家建立了20对国际友城关系,中欧班列开发了3条线路,开通了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曼谷、东京、吉隆坡等7个城市的地区和国际航线。

  开放的青海更加繁荣、更加自信,成为新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3

  唯改革者胜,唯改革者强。

  前来省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申报企业名称的黄先生特别开心,他说:“现在办理业务真是太方便了,企业名称核准属于即来即办,今天办理申请,下午就能办完。”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秉持“青海发展相对滞后,但改革不能落后”的理念,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向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和政治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发力,积极构建深化改革“四梁八柱”,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体现着青海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笃定与信心。

  我们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生态文明制度、医药卫生体制、司法体制三大“国字号”改革亮点频现,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我们在迎难而上、探索创新中造就“青海样本”。

  我们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恒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商事制度、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推动青海转型发展。

  “四十一证合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构建“一网通办、一事通办”政务服务体系、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如今的青海,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幅度达64%,是全国保留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开、投资运营机制得到创新、投资主体多元化持续推进;与7省区市签署“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框架协议,深化与对口援青6省市的交流合作,与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办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向广大民营企业家发出《青海倡议》,如今的青海,进一步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改革中的青海、转型中的青海,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各种束缚创新发展活力的桎梏进一步破除,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为投资创业的广阔热土,打造对外开放新空间。

  4

  奋斗的青海行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展现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在实践中生动起来,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出吸引全国和世界目光的青海风范、青海气派、青海形象。

  初冬,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约改镇的一支“生态民兵”,沿省道S308线,途经叶格乡、曲麻河乡,翻山越岭,跨沟过河,向着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驶去,他们的理想,就是守好这里的山山水水,为三江源头的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样的观念在青海已经深入人心。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在全国率先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份,着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得到保护和修复,“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青海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风景更怡人。

  我们在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海智慧、创造青海经验、作出青海示范的同时,也把秀美灵动、恢弘大气、充满生机、风光无限的大美青海展现给世界。山宗水源的三江源是青海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守护世界净土,青海生态文明建设面向全国,也在走向世界,共建人类地球家园,为世界添一抹美丽。

  来青海,看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看原真原生跃然大地,看人与自然和谐圆融、生生不息。

  5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指出:“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青海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发挥示范作用。”

  青海地域辽阔、资源富集,水能、风能、太阳能十分丰富,是全国清洁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已发现139种矿藏,其中原盐、钾、镁、锂等11种储量居全国第一。立足资源优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青海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主动融入和拥抱新一轮能源革命,奋力走好具有青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

  青海“四个千亿元”产业、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八大绿色产业技术体系”已具雏形,千亿级产业基地5个,循环产业集群10个,循环产业链12条,循环工业增加值占比达60%。初步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镁工业基地、钾工业基地、锂盐产品基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变身优势产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特色轻工业等快速发展,这是青海转型突破的姿态。

  今年6月,清洁能源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青海举办;“绿电15日”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截至今年7月,全省电力总装机达3055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87%,新能源占比达51.8%,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位居全国第一,太阳能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一,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位居全国第二;到2025年,将全面建成清洁能源示范省,这是青海进取求索的姿态。

  这就是青海示范,还在不断领跑全国,领先世界。

  建成全国首座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德令哈光热发电项目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空白;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全球首条特高压清洁能源外送通道……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小平介绍:“三年间,公司光伏产业取得科研成果50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2项,国际先进水平2项,国内领先水平10项,国内先进水平7项。”

  今年进博会期间,青海新兴特色产业所具有的优势资源禀赋以及广阔发展前景得到展示,循环经济的蓬勃发展让青海外贸结构转型实现新突破、对外竞争优势持续提升,青海在积极寻找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契合点。

  历史上“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如今的青海却不再遥远。青海经济转型阔步前行,循环经济发展未来可期,期待与全国和世界共享新未来。

  6

  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马黑买创办的“海尼尔”品牌拉面店,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分店,日子越过越红火;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祁占义老人一家,从巴音村搬到镇上,开了家庭旅馆,旅游住店的人越来越多,他还用起了微信转账收款,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过上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青海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深入实施投资于人、幸福民生战略,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各族人民。

  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26.4%下降到去年年底的2.5%,今年将实现绝对贫困“清零”,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城镇旧貌换新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省三分之二的市州和近一半的县区已经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和县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连续4年保持20%左右的增幅,风景独特、文化多元的青海,旅游关注度位列西北之首,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提升了青海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12万农牧民吃上“旅游饭”;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逐渐提升,消费结构随之持续升级,成为发展动力和支撑,民生发展越来越需要敞开大门引入市场活力,来释放更多民生“红利”。

  青海人民生活更幸福了,精神面貌也更加抖擞昂扬、意气风发。奋进勇为、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青海各族儿女传承发扬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推动新青海建设扬帆驶航向远方。民族团结、和睦幸福的新青海和青海各族人民以崭新的风貌,向全国和世界绽放灿烂笑容,张开盛情双臂。

  7

  站在昆仑江源,站在时代峰峦,看江水滂滂。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擘画了世界发展的光明未来。

  经济全球化有着不可逆转的发展势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江河虽浪潮澎湃,却也胸襟广阔,汇溪流纳百川,青海将在无法阻挡势头的大江大河中乘势逐浪,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为发展抓住新机遇、开辟新天地。

  秉持“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中国智慧,立足青海、服务全国、放眼世界,我们将继续在开放融合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为各国各地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携手同心、同舟共济,实现共同发展。

  青海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敞开,开放的足音会越来越响亮。青海将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共进,描绘一幅合作共赢、开放融通的美丽画卷,谱奏一曲活力澎湃的恢宏乐章。(本文执笔:秦睿)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