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我为群众办实事】
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莫青    发布时间:2021-11-15 08:40    编辑:陈郁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今年,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张金花同学再一次获得助学金,上大学时的贷款很快就能一次性还清。

  今年,父亲患有小细胞肺癌的李沐给父亲看病的负担又轻了一些,李沐说: “多亏了药品持续降价,才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还是今年,困难群众连英有了低保,生活慢慢有了起色,一家人的脸上有了笑容……

  三个家庭中的三件暖心事儿只是个缩影,随着党和政府惠民好政策的一件件落地,越来越多百姓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解决了一大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截至10月15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6.15万人次;继续调整提高我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水平,月人均增加196元。今年,青海进入热门旅游目的地前10名、旅游预订量同比涨超150%;创新低保动态调整制度,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0.4万人,退出11.2万人……

  就业有保障 精准施策有方向

  就业连着民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更是牵动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盘子,就是稳住人才,稳住青年一代的心。

  截至10月15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1.5%,在这81.5%中就业政策的扶持显现出了分量。

  刘毅琳,一名伶牙俐齿的湖南姑娘,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她已经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每年的旅游接待量达千人。 “青海这么美,青海的就业环境这么好,我为什么不留下来?”面对毕业后要回家乡还是留在青海的问题,她这样回答。

  在她的旅游公司有十余名兼职导游,均是学校勤工俭学的学生。她说,能成立公司多亏学校孵化器的帮忙。 “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要做好业务就能挣得第一桶金!”她已经想好在青海的第一份事业,就是为大美青海代言。

  刘毅琳口中的什么都不用管,就是不用管公司的场地、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就连人员培训孵化器都帮大学生们做了。这就是大学生体会到的青海就业创业环境的空间和价值!

  今年以来,我省主动实施推动政策落实服务落地就业“双推行动”,落实各类就业补助资金5.25亿元。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68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万人次的76.8%,预计年底完成目标任务。

  政策落实有成果 把钱花在刀刃上

  前三季度,全省惠民生固定资产投资中,卫生、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业投资增长51.4%。

  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主要是吃吉非替尼片。 “这种药规格是0.25克,10片装,价格是2550元。一个月要吃3盒,再加上其他治疗,一个月的费用近4万元。”李沐说,他把治疗情况和费用告诉父亲后,老人哭了。父亲说,不治了,不能给家庭带来负担。

  “我一直关注着国家和我省的药品采购政策。国家集中采购药品,抗癌药一直在降价。当看到吉非替尼片降至257元后,我很激动。”李沐说起和父亲一起的抗癌之路,如今药价降了,父亲心理压力小了,治疗也积极了。

  “小药片牵着老百姓的心!现在父亲最关注的就是集中采购药品的信息,当一批又一批的‘团购’药品在我省落地的消息传出后,他总是说,国家政策好,这救了很多人啊!父亲如今身体好多了。”李沐高兴地说。

  在医疗保障的民生答卷中,成绩格外亮眼。临床用药量大、金额高的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从一支76元下降到7.7元;人工髋关节平均价格从一套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人工膝关节平均价格从一套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接骨板系统从均价9360元左右下降至均价987元左右。

  今年我省共招采137个品种药品和6类医用耗材,中选产品陆续进入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执行,几十种常用药、短缺药和人工关节、接骨板等医用耗材价格“大跳水”,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短缺和患者用药可及性问题得到破解,老百姓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打开我省药品集中采购清单目录,很多药品的价格降到了几角几分,彰显着我省民生政策落实的成果,坚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兜底保障是民生之需、民生之实。我省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将统筹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党建+社会救助、异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九大类创新制度纳入全省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项目“总盘子”。通过试点引领,推动城乡低保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审核审批时限明显缩减,动态管理更加及时,服务效率更加优化,今年累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0.4万人,退出11.2万人,成效显著。

  民生改善有温度 群众满意度节节攀升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2021年,教育提质工程不断加速。

  今年夏天,西宁市南川西路小学搬进了新校区。新落成的校区占地面积10612平方米,新教学楼建筑面积9390平方米,能同时满足30个教学班的教学需求。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充满了绿色、人文、自然、和谐的教育氛围。

  “新校园有大大的操场,我们可以打篮球、踢足球。” “我们还有小剧场,可以在剧场表演节目,今天我们就准备了一场文艺演出。” “我们新校园还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每天都可以去图书馆看我们喜欢的书。”孩子们抢着说新校园的好。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2.0的推进实施,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管理等逐步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一年级语文教师陈慧卿感慨: “新校园新设施使教育教学更加活泼有趣,电子白板的使用,有效提升师生的互动,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下,孩子们学得更开心,我们教得更舒心。”

  职业教育更是迈向快车道。全省打造建设13所中高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骨干)学校和3所技师学院,全面放开中职学生参加普通高考,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了10个职教集团,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与45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职教改革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嘉奖。

  中职学校学生蔡有和已经在一家餐厅当起了主厨,他毕业于互助土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受益于现代职业教育,每个月都有三千余元的收入贴补家用。他说,他的愿望是能在五星级酒店当主厨,目前,他正打算提升学历,努力向理想奔去。

  民生实事中,新建、改扩建21所幼儿园的目标正在加紧达成,优化幼儿教育资源布局,推进部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逐步改善入园难问题。

  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建成竣工,十大类45项民生目标任务逐一完成,每一项民生工程的暖心变化都见证着人民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