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十年 黄南篇】
污水变清流 乡村展新颜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23 09:37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党成恩 报道)三月的灵秀尖扎,麦芽吐绿,枝条抽芽,蓝天碧水,欣欣向荣。

  蜿蜒绵亘的黄河水,见证了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农村污水处理“改头换面”的深刻变革。

  黄河水静静流淌、水鸟成群嬉戏河中……这并不是某个公园的景致,而是德吉村农村污水处理厂区旁的日常景象。在这里,德吉村的生活污水,经过德吉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几道工艺处理后,清亮无味的净水便流入黄河水中。

  黄河岸边的德吉村

  据德吉村农村污水处理厂负责人陈明介绍,德吉村污水处理厂配有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采用先进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处理工艺,将分散的居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可达标排放。

  截至目前,尖扎县累计投资1.2亿余元,实施6座污水处理厂建设,10个社区17个村庄污水实现并网,2个村庄修建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覆盖黄河沿线三镇一村、一乡和一个产业园区,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1.5%。

  “以前,生活污水遍地,既影响庭院卫生,又影响黄河水质。如今,生活污水通过管网集中收集处置后达标排放,庭院变干净了,我们两口开起了农家乐,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德吉村村民达巴告诉记者。

  近年来,德吉村依托黄河水利风景和交通便利等优势,实施休闲广场、码头、自驾游营地、露天沙滩、花海、农耕体验、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项目,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及自身努力下,德吉村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尖扎县俄什加村,一条条道路连通邻里,一个个小院井然有序,一盏盏路灯照亮马路,一张张笑脸荡漾着幸福喜悦。

  村民才让加正在厨房里准备午饭。他一边接水洗菜,一边说:“以前村里没有下水管道,巷里夏天有臭味,冬天会结冰,让人很是头疼。现在好了,管网入户后,洗衣、做饭、洗澡都很方便。”

  俄什加村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是典型的半农半牧、易地搬迁安置村,人口较为集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以前村民们把生活污水一部分直接排放到庭院,这些污水因为没有经过处置,蚊蝇满天飞,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另一部分用来洒水抑尘,下雨天伴随着雨水直接流入河道,污染周边河流水质。

  2020年,尖扎县将俄什加村污水治理作为农村污水整治的“探路石”,争取生态环保资金5055万元,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村庄污水治理项目,在城乡结合区配齐污水收集管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在人口相对集中、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的村庄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用坐便器、走硬化路、住规划房、饮清洁水,现在的俄什加村家家户户收拾得干净整洁;夏季不再蚊蝇丛生,冬季不再寒风刺“股”,外来串门的亲友也能留得住。“以前环境不好的时候,我的小孙女都不回来,现在她没事儿周末就回来这边玩儿,也喜欢找爷爷了。”才让加高兴地说道。

  俄什加村全景

  尖扎县农村污水治理只是黄南州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黄南州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高标准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以治污“小成效”推动农牧区“大变样”。目前已累计争取生态环保资金1.29亿元,覆盖50个行政村,2万余人受益。“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广试点做法,全力推进‘尖扎县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县’建设,农牧区移民搬迁点污水收集处理等工程,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融入到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废示范创建等工作中,形成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治理经验,示范引领全局,以点带面,突出抓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大美青海‘山水黄南’做出更大的贡献。”黄南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占兴告诉记者。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