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他们是公路的“医生”,挖掘机、装载机、重型自卸车等设备是他们的“手术刀”,钢筋水泥是他们准备的“新鲜血液……”在一次又一次的“救治”中,李炳林认识到,这份职业不仅仅是在危急情况下修缮公路,更多的是要保障群众的正常交通和生活。
摄影:祁晓军
带领团队,不断取得新突破
43岁的李炳林,是青海省公路局公路养护应急保障中心应急保障部部长,今年是养护应急保障中心成立的第三年,也是他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
2021年7月22日,正值旅游旺季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因突降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导致峨祁公路的深水槽大桥左右线桥梁被冲毁,道路上下行交通全部中断。
以“汛”为令,中心团队连夜赶赴现场,协同技术人员查看现场情况,迅速确定最佳方案。“正值祁连县旅游旺季,除了当地居民,还有许多游客。桥断了、路堵了,他们一定很着急!”李炳林说,“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要快!一定要尽快通行。”
很快,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灾后24小时内完成了51米应急机械化重型钢桥的架设工作,迅速恢复公路通行,并在89天内完成深水槽大桥的应急抢修任务。
这次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许多媒体和网友评价为“中国速度”“青海力量”,也成为中心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一次新突破。
公路复通,是我们的高光时刻
2019年9月,受连续降雨天气影响,20日至22日,国道227张孟线军功路段、红土山路段相继发生重大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造成两处公路路基严重滑移、变形、路面开裂,导致交通中断。
受损的两处路段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南北两侧,镇子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李炳林说:“那是公路养护应急保障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参与的应急处置工作。赶到现场的时候,公路被毁坏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
滑坡数量多、选线绕行困难。要施工就必须等待滑坡趋于稳定,协助当地政府及时疏散军功路段滑坡坡底的居民、开展房屋拆迁及清运工作。制定好工作方案,中心立即组织部分机械人员开始施工。
“原计划在10月底实现通车的任务,我们在10月12日18时就提前完成了。”李炳林说:“每一次公路恢复通行,看到有司机朝我们竖大拇指,听到当地群众感谢的话时,我就感到之前的辛苦是值得的,那是属于我们公路人的高光时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作为工会主席,李炳林时刻关心远在艰苦地区坚守一线的同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先解决好职工尤其是坚守一线的职工的衣食住行问题。”李炳林说。
为玉树公路养护应急保障大队的职工解决办公住宿问题、为青海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倒淌河)修建训练场地和蔬菜大棚、组织职工参加医疗互助保障、在节假日慰问职工及家属……中心工会将12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清单落地,让职工切身感受到中心工会的关怀和温暖。
李炳林和他的同事们经常出差,有时十天半月不回家,但大家都没有怨言。“我的同事们组成了一个优秀的团队,正因为大家凝心聚力、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在每一次应急处置战斗中取得胜利。”
疾风知劲草,危难显担当。青海公路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两路”精神和“坚守应急初心、勇担保障使命”的责任担当,让每个出行的人都能平平安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