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鲜明民生底色,一座幸福之城的最好注解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施翔    发布时间:2022-06-06 11:19    编辑:王海莲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鲜明的民生底色,是一座幸福之城的最好注解。

  西宁为民大办实事赢得百姓赞誉。

  2021年,西宁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7万人,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37176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57万人次;

  2021年,西宁市开工建设城西区文苑路幼儿园等20所幼儿园,西宁八中、杨家庄小学等10所义务教育学校。其中,投用5所幼儿园和7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学位8000个;

  2021年,西宁市南川公园建成开放,打造133个城市景观节点和12个街头绿地……

  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到强化医疗保障,从提升教育质量到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百姓,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

  “饭碗”更加稳固

  “最大的民生”稳如磐石

  【民生故事】

  6月2日一大早,32岁的失业青年郭翔来到公交集团修理车间,继续为期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去年底失业,家里断了经济来源,疫情期间每天都过得不踏实。培训机会来得好,拿到中级证书后,我就能正式上岗了。”郭翔说。

  在老师傅指导下理解机械原理,排查汽车故障,找到恢复汽车性能的办法……和郭翔一样的50名学徒已经在西宁公交集团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专班学习了30多天。

  学习期间,他们享受西宁市“稳就业”政策,每个月实习工资2500元,如果是贫困户,还能领取每天30元的生活补助和一次性500元的交通补贴。

  【民生解读】

  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各类失业人员就业2.8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479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57万人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2.5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6.5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1.2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0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6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8.1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7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9.13%。

  促进就业优先政策落地落实。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全市共兑现就业补助资金2.2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867万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青年见习计划,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率达100%。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点对点”输送1000余名农村劳动力有序返岗复工。帮助318名农村劳动力、103名脱贫劳动力在江苏实现就业。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开展登记失业人员跟踪服务调查17.19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26场次,为6083家次企业发布岗位信息19.84万条次,达成就业意向7485人,109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促进重点企业用工稳岗有力有效。将全市47家企业录入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调度系统,截至2021年11月底,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1.98万人。

  持续落实社保政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全市2.14万户企业减负5.53亿元,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分别为企业减负1.28亿元和0.8亿元;为6494户参保单位发放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补贴资金2939.74万元;为3.5万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4272.7万元,为符合条件的935人次企业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31.15万元,为2.65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4059.97万元。持续推动参保扩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为参保扩面重点,以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参保缺口为主攻方向,以“三险一单”核定为抓手,鼓励和引导各类用人单位和应参保居民依法参保、主动参保。截至11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3.86万人、21.68万人、44.73万人,养老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100%。持续推进社保跨省通办更畅通。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推进“跨省通办”线上线下可办、好办。目前22项高频社保经办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6353人次成功办理跨省通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事项。

  “钱袋子”越来越鼓

  民生改善成色更足

  【民生故事】

  一场疫情让不少企业按下暂停键,保就业是重中之重,保就业的抓手在于保市场主体,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就是兜底措施。今年4月,西宁冠虹机电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我们公司今年一季度已经享受了制造业小微企业缓缴的政策,同时也符合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征政策,这样一来我们企业腾出了3万元的流动资金,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行。疫情冲击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帮扶政策真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该企业负责人有感而发。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和复转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支持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全面落实各项社保补贴政策。”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的财政支出端里,社保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强度将继续提高,这充分显示出了财政在社会保障、就业、医疗领域为社会提供兜底支持的政策意图。

  【民生解读】

  去年以来,西宁市收入总量突破400亿元大关,总财力达到410.3亿元,同比增长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150亿元新台阶。

  去年,西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

  今年居民收入持续平稳增长。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4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2,比上年(2.37)缩小0.05。

  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资金投入向民生领域和市委市政府安排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倾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市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卫生、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等支出分别增长2.5%、7.7%、11.1%、42.9%。落实就业资金4.3亿元,加大对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和复转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支持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各项社保补贴政策。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6.4亿元,健全救助体系,稳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上级补助资金6.3亿元,重点支持城市管网、污水处理、湟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项目实施,全市生态重点项目得到有效保障。落实上级补助资金9.5亿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及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推进乡村振兴和“三乡工程”,农林水支出32.7亿元,重点支持美丽乡村、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围绕加快产业发展,争取工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5.1亿元,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资金32.2亿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截至10月份累计减税降费20.79亿元。

  坚持改革推动发展。稳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试点,进一步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体系。推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不断规范促进国有金融企业健康经营。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定《关于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进一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率先全省各市州推行非税收入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实现缴费取票一步到位,打通非税收入电子缴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医疗救助

  撑起健康保护伞

  【民生故事】

  3月16日下午,在大通县长宁镇后子河卫生室里,驻村医生正在为68岁的贫困户袁道金老人测量血压。

  “老人患有肺部粘黏、气管炎、双下肢股骨头坏死等多种疾病,其老伴也患有脑梗死、‘三高’等疾病。”村干部介绍说。

  “今年4月,我和老伴做手术总共花了10000多元,自己只支付了40多元,其余全部是国家报销的。真的赶上好时候了!”老人乐呵呵地说道。

  【民生解读】

  去年以来,西宁市深入实施健康西宁行动,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健全卫生应急机制,有效衔接乡村,推动中藏医药发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压实“四方责任”,一如既往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应对处置突发疫情,持续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公立医院收支结构不断优化,多项指标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成功入选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城市,进一步加大中藏医医院综合改革力度,深度打造中藏医康养示范模式,成立西宁市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稳步推进卫生项目建设。完成市第一、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改造项目和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大楼维修改造项目并投入使用。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创伤诊疗中心项目、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市口腔医院新院址综合楼提升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和市疾控中心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全面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市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了老年医学科,设置老年医学病床282张,配备医务人员141名。5个社区被命名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建标准化母婴室40个。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家庭保障制度,全市1.67万人享受了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政策。

  持续提升公共卫生能力。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策略落实,各类传染病稳定控制在低水平,疫情及时报告率、及时处置率、事件性质明确率均达100%。

  巩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依托“3+1+N”家庭医生团队,深入开展“七进四送”服务,735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重点人群53.46万人,签约率91.16%,履约率97.14%。

  切实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跟踪监测1.9万户、6万余人健康扶贫脱贫人口变化情况,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十减”便民惠民2.31万人次,减免费用396.44万元。35种大病专项救治人数为4602人,救治率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档立卡人数为6.34万人,应签尽签率100%,履约率达到95%以上。慢性病免费药品受益人次数达8.04万人次。

图片均由黎晓刚 杨司煜 马海龙摄

  均衡发展

  托起义务教育天平

  【民生故事】

  大通县逊让乡中心校的姚文举老师,靠着实打实的成绩赢得了当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许多家长“挤破脑袋”想要进入姚老师所授课的班级。

  “家长开始挑老师,稀罕!”逊让乡中心校负责人对记者坦言,乡村学校有“三缺”:第一缺师资,“教师人员紧缺,而且普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教法单一”;第二缺环境,“素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校园文化缺乏内涵引领”;第三缺生源,“学生大量流失,教师没了心气,形成恶性循环”。这三缺,“师资上不去是问题的‘牛鼻子’!”

  姚文举的“火”,靠的是实打实的成绩。他带的初三毕业班39名学生中,有27人考上了高中。

  “到西宁市第十三中学当了一年班主任,我‘掉了层皮’,更‘脱胎换骨’!”面对记者,这位“85后”年轻教师将成绩归功于集团化办学中的交流任教经历。

  姚老师口中的西宁市城乡教育集团化办学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案例也成功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且是我省唯一入选的案例。

  【民生解读】

  去年以来,西宁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按照西宁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朝着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稳步迈进。

  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提升、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等教育项目,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攻坚工程和学前教育普惠提升工程圆满收官,民生实事30个项目全部开工,光华中学等9所中小学校和湟中区甘河滩镇中心幼儿园等16所幼儿园投入使用。

  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应用。推进7所智慧课堂示范校建设,充分发挥西宁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作用,积极转变教师教学模式,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实施城乡学校帮带、牵手计划,选派管理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校级干部和优秀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坚持属地招生原则,科学编制招生计划,完善指标到校政策,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强化省会城市责任担当,主动解决8000余名外来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全面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普惠性幼儿园生均补助和学前一年资助及免除学前三年贫困家庭幼儿及残疾幼儿的保育教育费政策,持续扩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确定22所市级安吉游戏推广试点园,探索实践以游戏为主的课程改革。

  持续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将县区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纳入国家质量监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开展“家校共育”,84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获评全国第三批“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试验区、试点校(园),新增30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

  持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改善职业院校基础办学条件。开展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终期验收,9个专业认定为市级品牌专业。启动机电技术应用、旅游管理等6个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改革试点。

  深入推进“双减五项管理”。着力减轻广大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有效课堂、有效作业为抓手深入开展教学研究,通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减负要求。建立健全作业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作业备案制和周三“自主学习日”、作业“绿色通道”制度,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持续减轻。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指导学校“一校一案”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丰富课后服务形式,积极推行“5+2”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有需求全覆盖。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