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青海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国家公园试点走在全国前列,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优良,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站点超过九成。
迷人的“青海蓝”。摄影:赵俊杰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国土绿化规模创新高
绿色是青海的底色,是青海各族群众共同绘就的画卷。
清晨,站在西宁市北山上,放眼望去,山坡上绿树成林,山脚下的湟水河缓缓向东流去。
西宁南北山是青海绿化造林的重要部分。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南北山成为我省国土绿化工程的一大亮点。走进林区,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不时传入耳中。“树木多了,雨水多了,空气也新鲜了。”家住西宁市祁连路的杨瑞说,南北山绿化后,感受最明显的是,气候不像以前那样干燥了。
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木格滩,早年间,风沙越过奔腾的黄河,在贵南草原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在木格滩沙漠向东南延伸的最前沿,有一条绵延十多公里的流动沙丘,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黄沙头”。
对黄沙头前沿的流沙,护林员周本加感触颇深:“以前路过木格滩时,你会看到柏油马路上的流沙。”如今,木格滩早年黄沙漫天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绿色。
风沙少了,草原恢复了,原先搬到山里居住的牧民陆续返回木格滩定居了。牧民豆本加感叹:“木格滩今非昔比,回来定居的游牧民越来越多了。”昔日黄沙漫天的木格滩,已形成红火的小集市,越来越热闹了。
我省实施河湟绿色屏障构建行动,着力构建河湟绿色屏障,大幅提升青海绿色颜值。以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长江流域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实施重点工程造林绿化行动;以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战场,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行动。
国土绿化行动实施3年以来,共完成营造林1242万亩。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57.8%,荒漠化土地年均减少15.3万亩、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7.1万亩,重点沙区实现“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性转变。
黄河秋景。摄影:解世强
“青海蓝”晒出最美颜值
入夏后,在雨水的浸润下,西宁的蓝天愈发净透,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优良级别。空气好了,晨练的市民越来越多。市民杨先生感叹,西宁的空气一年比一年好,湿度适宜,不再干燥了。
西宁空气质量的改变,市民乔先生感触较深。乔先生说,以前下班后车停在小区,第二天车上落满灰尘,现在很少有这种情况了。漫步在湟水河岸的绿道,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湛蓝的天空倒映在清澈的水面,眼前的景象仿佛江南水乡。
空气质量好转,离不开大气污染的综合整治。青海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坚持标本兼治、固本强基、治本为主的原则,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入手,持续构建完善的环境监管基层网络,不断改进监管方式,打出大气综合治理“组合拳”,筑牢绿色发展之路。
出门见绿、抬头便是蓝天,这是青海多年坚持生态环境治理的结果。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西宁、海东等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比例达95%,多年位居西北五省区前列。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幅幅壮美的青海画卷:三江源头,千湖再现;祁连山下,碧草如茵;河湟谷地,生机盎然……在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大地上,处处孕育着生命的绿色、处处闪耀着迷人的“青海蓝”。
守住“青海蓝”,让全省各族群众共享洁净空气,这是青海各级生态环境系统推进“四地”战略的生动实践。青海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认真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两市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镇为重点,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为主线,全方位落实“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增绿”措施,纵深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时期,我省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33332辆、淘汰燃煤小锅炉3449蒸吨,现役262万千瓦时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
一江清水向东流
生态是青海最重要的名片,也是青海在全国能立得住、打得响的名片。青海能为全国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护好这片高天净土,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峡口村的禹王峡,是黄河流经青海省境的最后一道峡口。仲夏,这里的黄河湛蓝如洗,清澈的天空倒映在水面上,在两岸青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
说起禹王峡黄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峡口村原党支部书记马进才深有感触:“这两年到这里栖息的野鸟越来越多了,这是黄河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标志。”
从黄河源头的曲麻莱,到黄河出省境的民和,在绵延1600多公里的干流线上,青海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将保护黄河生态作为重大责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目前,我省每年向下游输出源头活水超900亿立方米。
数据显示,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连续14年保持优良,35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水污染防治走在全国前列。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青海成为全国唯一河流国家考核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的省份。
近年来,在水生态治理方面,青海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实施长江源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推进湟水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在全国率先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全省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优良稳定。
清水绿岸、蓝天白云正成为青海各族群众的生态福祉,守护一片蓝天、一方净土、一江碧水成为青海各族群众的共同追求。
站在新起点上,青海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奋力开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