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生态移民 幸福日子似蜜甜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王秀云    发布时间:2022-06-09 08:56    编辑:何继红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视察时指出,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

长江源村村貌。图片由长江源村党支部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37岁的扎西达娃,是长江源村的党支部书记。跟村里其他人一样,扎西达娃搬到长江源村之前,一家人住在400多公里外的唐古拉山镇。

  2004年11月,为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6个村共128户牧民,从海拔4700米的沱沱河地区搬迁至420公里外的格尔木市南郊。扎西达娃一家也搬迁到了新建的村子。2006年8月,民政部门将这里批准命名为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

  扎西达娃是个有想法、有魄力的年轻人。2017年,他被选为长江源村村委会主任,后来又被选为党支部书记,他经历并见证了村里的变化。

  扎西达娃说,6年来,长江源村村容整洁,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搬迁牧民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920元 

  遵循绿色、生态、高效、有机原则,长江源村以畜牧业为支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牦牛、藏羊地理标识的产业带动作用,积极引导村民从个人经营向企业、合作社经营转变。

  目前,长江源村申报了唐古拉山牦牛和藏羊有机农产品认证,进一步改进牛羊肉加工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档次、增加产量、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牛羊肉绿色有机品牌,并成功申报长江源村民族风情园项目,通过项目带动群众参与到手工编织、藏餐服务、藏民俗风情游,增加群众收入,走出特色民族乡村旅游和绿色畜产品加工的乡村振兴之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扎西达娃说:“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大家齐心协力奔小康,群众的人均收入逐年递增,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牧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里发展了村民产业合作社,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

  目前,长江源村共有221户601人,敬老院五保户8户,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92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8万元。建成集宣传教育、科技培训、电子阅览、图书阅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2019年,长江源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文明村镇”、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州级健康村,2021年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

  村里的设施越来越好

  长江源村87号是村民申格的家。走进这个充满藏族建筑特色的民居,庭院干净整洁,客厅宽敞明亮。

  搬迁后,申格一家从牧民成为了市民,住进了300平方米的小院,住房面积达62平方米,水、电、天然气、厨房、厕所齐全,家用电器也统一配置了。

  “总书记到我家做客,虽然已经过去6年了,但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一样。”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到家中察看住房和生活情况,并同一家人亲切交谈时的情景,申格说:“总书记和我们一家拉家常,询问一家人的收入、工作、学习情况。”

  申格告诉总书记,搬迁后,他们住上了新房,家具家电也齐全了。党的政策特别好,日子越过越好。总书记很高兴,对他们说幸福日子还长着呢。

  申格说,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家家都通上了天然气,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村里的绿化、硬化、亮化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先后建起小学、敬老院、垃圾填埋场,先后建成了村汽车站、文化广场,有了太阳能路灯和综合集贸市场。现在我们住在城里,但每年还拿着草原奖补,除此之外还有困难补助、养老金、原料补助、集体经济分红,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申格的妻子身体不太好,患有关节炎,还有气管炎,血压也有点高。好在每次老伴儿犯病,村干部都会帮他联系到格尔木市医院治疗,医院看到申格年纪大了,还专门安排医护人员轮班看护他的妻子,申格感动地说:“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住院看病都能报销了!”

整洁的长江源村。

  幸福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长江源村生态管护员恰吉说,这几年,不仅是长江源村,整个唐古拉山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看得到、摸得着。群众的法治观念、环保理念有了很大的提高。她放下牧鞭当上了生态管护员,成为草原的守护者。

  “每次外出巡护,我都和其他管护员一起备好几天的食物,坐四五个小时的车赶到长江源头,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这些年,我们巡护草原的频率逐渐增多,村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不再随手丢垃圾,垃圾也越来越少了。”恰吉说。

  沐浴着党的惠民政策,长江源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也都有了一个更加坚定的信念:牢记总书记嘱托,永远跟党走,幸福生活就会一天比一天好。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