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要闻 | 图片报道 | 视频报道 | 本网原创 | 一线宣讲 | 聚焦党代会 | 党代会精神在基层 | 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基层】
新技术新思路让黄果梨产业大翻身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2-07-13 08:28:32
编辑: 何继红

工作人员嫁接树苗。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黄果梨作为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农产品地理标志性产品,随着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扶持,黄果梨种植和深加工产业已成为同仁市的特色支柱产业。近日,从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传来消息,该院已基本完成2020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地方特色黄果梨矮化栽培及种苗繁育技术示范”项目,使黄果梨果品发展之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好。

  黄果梨是独产于黄南州同仁市隆务河谷的地方特色果品,隆务河谷地区由此被誉为“黄果之乡”。黄果梨的果实具有清热解表、降压止咳、化痰利肺等医药功效,是天然绿色保健品的优质原料。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顾文毅说,黄果梨营养价值高,但是由于种苗繁育技术落后导致其嫁接成活率低、种植成本高。要想将黄果梨打造成地方品牌,形成农业产业结构,就必须提高黄果梨的品质,改变现有栽培技术,并从对黄果梨的精深加工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入手,将黄果梨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2020年1月,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项目“地方特色黄果梨矮化栽培及种苗繁育技术示范”在黄南州同仁市保安镇东干木村格拉滩启动实施,其地理位置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中部,同仁市西部的隆务河岸,基地海拔约2400米,现有土地1000亩,截至目前,已种植经济林面积400亩,建立黄果梨矮化栽培158亩,种苗繁育20亩。

示范地。

  据了解,项目实施地点格拉滩为冲积扇冲击土壤,沙石多、储水能力弱。“种植时我们将土地改为阶梯式条沟状种植,加强了果树的保水能力。”顾文毅说,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研发之路上最需突破和改进的问题。

  “我们在不断摸索中发现,青海不能完全照搬内地流行的栽培技术,我们需要因地制宜。”顾文毅说,原始的乔化栽培方式会导致树体老化、病虫害发生严重、果实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而矮小的树体,紧凑的树冠,不仅能提高土壤及光能的利用率,还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矮化栽培是目前国内果树栽培的主要技术模式,易于操作、管理,果子的大小、数量、品质都能有所保障,也非常适合机械化发展。”顾文毅说。

  与此同时,黄果梨种苗繁育长期采用枝接方法,但是一年只能嫁接一次,育苗周期长、操作复杂、嫁接成本高、嫁接成活率低,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项目团队根据青海省气候特点加以改进,采用带木质部芽接技术,一年可嫁接2次,嫁接成活率高达90%以上,嫁接成本低,可以实现黄果种苗的快速繁殖。

黄果梨。图片由青海大学提供

  该项目通过应用前期技术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省梨树栽培的落后局面,解决了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问题。同时,通过技术示范推广,使基层技术人员、种植户、合作社相关人员等掌握先进的种苗繁育及栽培技术。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刘小利说:“我们会按时开展培训活动,让老百姓把先进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先进的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果品品质,如何带动市场销售变成首要问题。“黄果梨虽然珍贵,但是鲜果酸度大、微涩,很多人不能接受鲜食。”刘小利介绍,为拓宽黄果梨果品销售渠道,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开展了黄果梨冻干、果干、果酒的研制工作,在保持黄果梨营养、风味的同时,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我们还在黄果梨产品开发的探索阶段,提高黄果梨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是我们不变的目标。”刘小利说,该项目形成了一条以技术提高果品品质、以优质果品带动市场销售、以市场销售激发农民种植热情的发展之路。接下来,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也将继续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争取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地方性品牌,让黄果梨走出黄南、走出青海。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专题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