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要闻 | 图片报道 | 视频报道 | 本网原创 | 一线宣讲 | 聚焦党代会 | 党代会精神在基层 | 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奋力谱写高原体育强省建设新篇章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8-05 08:59:50
编辑: 崔永焘

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尕藏才让

  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省体育系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体育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实践要求,奋力谱写高原体育强省建设新篇章,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作出体育贡献。

  聚焦人民幸福,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让各族人民的体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打造更加便捷的健身设施。稳步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百姓健身房”等工程,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和完善户外运动配套设施,加快构建多层级健身网络和西宁市城镇社区10分钟健身圈、其他市州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25年,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以上。开展丰富多元的赛事活动。以省运会、全民健身大会等省级示范性赛事活动为龙头,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广泛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社区(乡村)运动会,鼓励各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赛事活动。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发展充满活力的健身组织。完善以各级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牧民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开展对单项体育协会推广普及运动项目情况的绩效评价,支持省级单项体育协会承接全国全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强专业高效的健身指导。打造复合型社会指导员队伍,开设科学健身大讲堂,着力提高科学健身指导率和群众满意度。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推动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工作。积极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健全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加强运动处方师、康复治疗师等体卫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推动《青海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进入新阶段。

  聚力创新开放,发展具有青海特色的竞技体育。坚持开放办体育理念,突出高原优势,构建科学有效的训练、竞赛服务管理保障体系,发展具有青海特色的竞技体育,建设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示范区。健全新机制。建立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运动员选拔制度,深化与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机制。实施精英教练员培养计划,加强教练员、体能康复、科研等专业人才以及各级各类体校基层教练员培训力度。更好发挥国家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作用,积极推进“一主四辅”国家高原训练集群项目建设。完善新体系。创新训练理念、方法和技术,建设重点项目、重点运动队和重点运动员复合型训练保障团队。充分发挥竞赛在训练、选材、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衔接紧密的多项目省级赛事体系。深化省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赛事创新改革,打造我省田径、“三大球”等项目顶级赛事。构建新布局。深入实施《青海省竞技体育新周期项目布局调整方案(2022-2025年)》,结合“大心脏计划”和“选星计划”,重点发展高原耐力项目,增强集团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项目队伍。强化冬季项目队伍建设,实现冰雪项目跨越式发展。全面推动“三大球”普及提高。强化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备战参赛,力争实现本周期内获得奥运奖牌、亚运会再获金牌、全运会奖牌数超过上届的目标。

  服务绿色发展,深化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坚持生态优先,主动服务和融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绿色民族体育旅游融合示范区建设。打造品牌赛事。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示范引领,推动形成我省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创新举办青海国际冰壶精英赛、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高原黄河“铁人三项”系列赛、国际射箭邀请赛等重点品牌赛事。持续办好省运会、全民健身大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省学生(青年)运动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开发全国性青少年体育精品赛事。发展户外运动。以河湟地区、环湖地区、柴达木地区、三江源地区为重点区域,打造特色鲜明的户外体育休闲运动区。制定户外运动活动目录,举办越野跑、自行车、徒步露营、登山、滑雪等户外赛事活动,着力打造青海西藏冰丝带、青藏高原生态体育大环线等生态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扶持一批骨干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和体育产业项目、企业。支持青海省体育发展有限公司、青海体育赛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创建一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体育小镇和体育综合体。深挖体育消费。推动西宁市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鼓励我省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线上体育盛地。盘活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拉动休闲健身、体育培训、场馆冠名等体育服务。创新体育彩票销售管理,推动责任彩票建设。

  立足和谐文明,着力提升体育治理效能。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推进依法治体,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着力推动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动省政府出台《青海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政策文件。发挥各级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建立各级政府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体育赛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形成政府办与社会办有机结合的体育赛事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体育与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机制。完善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政策措施,建立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服务评价“红黑名单”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进依法治体。出台《青海省全民健身条例》,推进体育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探索建立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底线思维,加强体育领域意识形态风险、体育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兴奋剂风险防控,确保全省体育领域安全稳定和谐。夯实发展基础。建成省体校“一楼一馆”、多巴滑雪场等重点项目。紧盯国家政策及资金投向,围绕全民健身场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实施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和户外运动基地等补短板项目,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充实完善项目库,形成一批跟得上、开得了、落得实的重点项目。繁荣体育文化。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支持推广传统射箭、民族式摔跤、轮子秋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建设全国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取得明显成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运动员和青少年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教育。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讲好以运动员为主体的文化故事,促进体育文化健康繁荣发展,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专题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