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喜迎二十大】
“青海这十年”市场监管专场新闻发布会
十年增加近38万户市场主体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彭娜    发布时间:2022-09-28 08:44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9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青海这十年”市场监管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耀春作新闻发布,相关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内

  十年来,省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放管服”改革,厚植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土壤。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推进住所登记、名称登记、注销登记等改革,制定出台关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市场主体歇业备案管理办法、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切实降低市场“准营”门槛,从“先照后证”到“照后减证”,从准入改革到准营改革,企业开办时间从20多天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新开办企业全程网办率达95%以上,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办理“零见面”成为现实,全省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54.73万户,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77倍、比2012年末增加近38万户,年均增长13.57%。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超10亿元

  十年来,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聚焦涉企收费、网络交易、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侵权假冒、消费维权等市场乱象,先后开展价格监管“净域”行动、民生领域“铁拳”行动、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网络交易市场“百家电商平台点亮”行动、农村牧区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大美青海·放心消费”创建等行动,近三年受理投诉举报6.57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达5908万元,消除行业乱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重拳打击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和监管,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为扩大内需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近三年查处价格违法案件上千起,责令清退违法所得2.2亿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超10亿元。

  粮食加工品食用油合格率98%以上

  十年来,省市场监管局聚焦风险隐患易发频发的重点产品、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把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民心工程、兜底工作统筹推进。以系统排查为手段,建立起四级抽检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抽检监测33大类全覆盖,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建设率达80%、学校食堂达98%,大宗食品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粮食加工品、食用油合格率在98%以上,抽检实现每年4批次/千人以上的目标,有力防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健全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完善药品质量监管机制,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持续开展“药品安全·蓝箭护航”、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让监管始终跑在风险前面,共查办药品违法案件2030起,有力震慑药品不法分子,维护良好的药品市场秩序,守住药品安全底线。

  在西北省级层面首家发布《青海省电梯安全条例》,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坚决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达95%以上,近三年累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万余家,立案235起,罚没484.45万元,有效保障全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综合施策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目录从61类压减至10类,压减幅度达83%。建成运行青海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近三年抽检工业产品2741批次,合格率90.11%。连续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全省市场领域连续多年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事件。

  商标有效注册量10年增长6.5倍

  十年来,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四地”建设的质量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推动构建普惠型质量服务体系,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发布地方标准1000余项,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75项,授权计量检定机构30家,检验检测机构325家,建设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22个,质量管理体系获证企业100%完成升级换版。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政策,加大“四地”品牌供给,多项具有高原特色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商标有效注册量6.4万件,10年增长6.5倍,全省建设商标品牌指导站19家,“青字号”品牌更加响亮;全省累计专利授权量2.9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12件,分别比2012年增长7.3倍和6.98倍。

  “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问题发现比例上升到26.4%

  十年来,省市场监管局创新丰富监管工具,优化监管资源配置,不断丰富完善为民、便民、利民监管措施。在全国第一批次出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在国家83项信用监管指标的基础上,新增11项地方指标,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实现全省13.9万户在营企业信用风险自动化实时分类,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

  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近三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问题发现比例从14.3%上升到26.4%,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出台散装奶市场规范管理方案,开展成品油市场联合执法,牵头建成甘青共享信息网,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市场监管大数据应用与安全关键技术等多项科研成果取得突破,近三年争取中央转移支付食品药品监管补助资金2.2476亿元,拨付各市州5603万元,全省市场监管基础持续提升。

  相关链接:相关负责同志答记者问

  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8件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处处长吴杰:注重发挥商标品牌推介、标准认证引领作用,重点围绕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油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8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企业46家。建立健全高原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整体打造“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区域品牌,累计获证绿色食品、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925个。

  2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处处长李平:依托互联网赋能政务服务,实现市场主体登记全类型、全业务、全流程“网上办”“零见面”“零费用”,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一窗办”,债权人公告等网上免费发布全覆盖,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节省登报费用2000余万元,市场监管6个业务领域的2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有效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异地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

  每年为中小微企业减费让利约2亿元

  省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局长朱雅健:建立涉企收费治理长效机制,对全省商业银行收费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银行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责令银行退还多收价款1000余万元,每年为全省中小微企业减费让利约2亿元。聚焦清理规范水电气暖领域收费,排查转供电主体1726户,清退多收电费1.45亿元;排查水气暖企业117家,转供主体537家,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等价格违法案件13起,清退多收价款314.69万元。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76件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赵海涛:省累计专利授权量2581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76件,均为2012年末的7.3倍。积极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全省专利质押融资总额累计达14.73亿元。组织两届青海省专利奖评选,获奖专利在实施过程中共实现新增销售额64.96亿元,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