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喜迎二十大 / 非凡十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初心所向 小康梦圆
——“非凡十年看青海”系列述评之五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戴美玲    发布时间:2022-10-09 08:25    编辑:童洋

改造一新的小区里老人们一起休闲纳凉。摄影:祁国彪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吹响了脱贫攻坚集结号。

  牢记嘱托

  ——全省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转变作风的突破口、检验能力的新标杆,谱写了一曲曲战胜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奋进之歌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踏上青海高原考察,亲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为青海脱贫攻坚工作指明方向、激发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要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短板问题往往是最深层、最困难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聚焦短板、精准攻坚。

  青海发展,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根本性问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总体思路,尽锐出战,攻坚克难。

  我们爬坡过坎、闯关夺隘。啃“硬骨头”、下“绣花功”,攻城拔寨、“补针点睛”,牢牢兜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底线、长远谋划“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深度攻坚评估成绩排在“三区三州”前列,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从三江源头到湟水河畔,从田间地头到家庭作坊,群众的荷包越来越鼓、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放眼青海大地,圆梦小康的梦想成为美好现实。

  非凡十年,全省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转变作风的突破口、检验能力的新标杆,谱写了一曲曲战胜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奋进之歌——

  青海省是六盘山片区和四省涉藏地区全覆盖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攻坚任务艰巨。2013年末贫困发生率19.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2017年确定15个深度贫困县、129个深度困难乡镇。8年攻坚克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省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下,青海用一组组数据交出一份高分答卷:通过精准施策,攻坚克难,青海省提前一年实现了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际减贫53.9万人)的攻坚目标,为青海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

  ——青海各族儿女披荆斩棘,翻越脱贫攻坚战上的最后一座大山,历史性地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进入新时代,如何答好脱贫攻坚这张“政治卷”“民生卷”“发展卷”?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村民索南才让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党发展壮大起来不容易,夺取政权不容易,建设新中国不容易。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

  青海省集西部、多民族、贫困地区于一身,贫困人口点多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莫过于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没有摆脱贫困。

  自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小康社会战略构想以来,青海上下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担当负责,奔着问题去、扭住问题改,把真正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目标。坚持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制定了“1+8+1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退出程序,打通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保证全面小康不落一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自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以来,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咬定青山不放松”,各级扶贫部门和广大扶贫干部“不破楼兰终不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一片冰心在玉壶”,广大党员和干部“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口援青和扶贫协作各方雪中送炭三冬暖,社会各界和各行各业“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感恩奋进奔小康”。

  青海各族儿女披荆斩棘,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翻越脱贫攻坚战上的最后一座大山,历史性地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青海为了人民、为了荣誉、为了梦想而战。

  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保障等短板全部补齐,社会保障兜底更加完善……青海把答案写在广袤农牧区的巨变里、农牧民的心坎上、群众的笑容里。

  战疫情救灾情,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青海书写了一部与天地自然斗争、与现实命运抗争、与风险挑战拼搏的脱贫史诗。

  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不留“死角”、找准“路子”,青海将脱贫工作从“点”扩大到“面”

  脱贫攻坚,最鲜明的特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精准”二字。

  没有主攻目标,或目标分散,就无法达到攻城拔寨的效果。“精准”是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策。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用多种手段,一系列脱贫创新实践在青海各地涌现。

  聚焦六盘山片区,制定《青海省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瞄准7个片区县、804个贫困村、20.9万贫困人口进行强力攻坚。

  聚焦涉藏六州,围绕30个贫困县、658个贫困村和27万贫困人口,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61%和重点行业部门扶贫资金的73%用于涉藏州县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各类扶贫项目实施,全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聚焦深度贫困,审慎确定了15个深度贫困县、129个深度困难乡镇和24.1万深度贫困人口,研究制定“2+5+N”深度攻坚政策体系,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45.94亿元,完成《青海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计划投资额的137.3%。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不留“死角”、找准“路子”,青海将脱贫工作从“点”扩大到“面”。省委省政府召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海行动动员部署会确定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海2020年行动方案》,明确了7大类32项重点任务,同时梳理了160条“四实现”集中攻坚台账。

  2016年以来,青海省将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的60%以上用于发展特色种养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新能源产业等高原绿色扶贫产业。先后组建961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培育扶持345家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带动8.2万农牧民群众务工增收。

  特色农产品种植、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电子商务、光伏产业……为了让贫困户有能力走出困境,增强“造血”功能,青海省各地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先后总结推广了多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和生态建设,做到因人因户因村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拓宽思路、创新方法、精准施策,充分挖掘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中蕴藏的机遇。积极探索产业扶持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新举措,促进产业扶持资金投向从生产环节向生产、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并重转变。

  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208个,带动贫困人口1.58万户5.54万人。落实光伏扶贫指标733.6兆瓦,带动7.7万户28.3万贫困人口增收。设置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8.13万个,其中4.99万贫困群众从事生态管护工作,占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4%,年人均最高增收2.16万元……

  青海“拉面匠”在北京、广州等270多个城市和马来西亚、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开办拉面店3.3万家,带动近20万人就业,年经营收入达200亿元。

  贫困率曾高达56%的互助县班彦村,告别了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务工难、娶亲难,现在是新村新貌新生活;格尔木市长江源村,彻底告别烧牛羊粪和煤炭的时代,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一一变为现实,村民铆足了劲,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这3个村的发展变化,是青海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也是青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写照。

  非凡十年,不懈奋斗。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困扰青海大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与伟大祖国共同奋进,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历经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战,在创造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写下青海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青海各族人民的伟大荣光,是青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青海这片奋进的热土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