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二十大特刊】高原民生增福祉 品质生活润民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贾泓    发布时间:2022-10-21 09:12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1年青海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96岁,比2010年增长4岁。控辍保学走在全国前列。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比2013年提高3.6平方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9年稳步上升。全省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省会西宁建成10分钟健身圈……几组数据生动地勾勒出青海的十年民生巨变。

  从数字看民生。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深入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各族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掷地有声的话语温暖着江源儿女的心,也让回忆中的那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影像更加温暖和清晰。今天的青海,一件件民生实事润泽民心,一项项民生福祉温暖民心,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摄影:李娜 魏雅琪

  就业优先促发展收入水平稳增长

  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镇德加村,正在山里放牛的斗多杰才旦,看着一头头茁壮成长的牛,眼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斗多杰才旦家里有4口人,夫妻俩将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每年都能收到土地流转金,妻子外出务工收入也十分可观,家里的生活一天天富裕了起来。

  “现在我家有3份收入呢,土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合作社,每年都会拿到土地流转费;养了近100头牛,每年收益有10多万元;妻子外出务工,收入也可观,一年总收入达15万余元,国家给百姓的政策越来越好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斗多杰才旦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斗多杰才旦家的这本收入账单,浓缩了青海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显著成效。

  青海曾经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域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贫困地区的所有特征。通过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在对口援青力量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力帮扶下,青海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打赢了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现在,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集体产业搞活了,村庄环境变美了,人心也更齐了,一派欣欣向荣、繁荣发展的景象。”党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牛生有说:“未来,东达村将沿着党指引的方向,着力建设党建强、生态好、治安稳、产业优、文明兴的新东达,真正让村民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有甜头。”

  村民变富了,居民的腰包同样鼓了起来。十年间,青海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26%,年均增长9.5%。

让“青绣”在传承发展中绚丽绽放。

  社会保障惠民生幸福指数稳提升

  每天九点,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的幸福敬老院内,68岁的旦沙洛措都会和大家一起吃早餐,酥油茶、糌粑、油饼,传统餐食令老人们十分满意。护工还会按时把三餐送到腿脚不便的老人房间里,穿衣、打扫、喂饭,饮食起居被照顾得妥妥帖帖。

  敬老院内阅览室、棋牌室、老年工艺室、健身房等消遣娱乐场所一应俱全,走进住宿区,单人单间,配备了藏式家具、电视机、独立卫生间……完善的硬件设施让老人们幸福感倍增。

  “这几年,治多县把提高敬老院养老服务工作水平作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努力打造‘敬老之县、有爱之城’,逐步走出了牧区养老服务的‘治多路子’。”幸福敬老院院长德高说。

  如今,青海已经全面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织牢社会保障这一民生安全网,为各族群众生活安康托好底。提高社会保障法治化水平,做到制度安排更加合理、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持续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爱服务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社区的工作就是服务群众,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当好社区居民‘当家人’是我的职责!”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德县河阴镇林荫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原说:“为当好这个‘家’,我们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群众需求的工作方式,为群众办好实事、化解诉求、完成心愿,切实将为民办实事落细落实。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带领辖区的居民过上好日子。”

多彩花馍“蒸”出幸福味道。

  健康青海在路上生活品质稳提高

  “您有新病例请注意查收”“您的诊断报告已发送成功”,已经是深夜,但在西宁市湟中区医共体网络心电监测中心,这样的提示音依然不绝于耳。

  自2017年底投入使用以来,这里24小时灯火通明。湟中区各级医疗机构有心电技术诊断需求时,湟中区第二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的7名医生都可通过电脑在最短时间内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全面分析、诊断,并给出专业的诊断报告。

  由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存在隐匿性、突然性、变化快等特点,对于突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监测中心的高效运转为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成功率提供了保障。医生冯斌斌说:“我们日均接收病例200余例,患者来源涵盖了门诊、住院、急诊、体检等,在诊断中我们必须细之又细,保证诊断效率。”

  深入推进健康青海行动,深化“五医”联动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疾控机构改革,强化传染病防治和应急处置;加快建设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化教育医疗援青合作,让各族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健康青海工程在江源大地的深入实施,为基层群众铺就了一条畅通便捷的“健康路”。

  如今,青海高原医学走在世界前列,长期困扰农牧民的包虫病历史性地得到遏制,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青海省专家人才联合会理事长、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说:“青海高原医学研究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为解决高原人居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医务科技工作者,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攻克难关,提升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水平,提升高原健康服务水平。”党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质控科副主任医师焦峥说:“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将坚守使命,履职尽责,为全面建设健康中国、健康青海贡献更多力量。”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青海正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托起六百万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高原大地上交织出绚丽多彩的民生画卷。

医疗体制改革的惠民举措接连落地,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专家访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价值追求——访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方立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就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价值追求为主题,专访了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方立江。

  记者:请您谈谈我们党增进民生福祉的历史成就。

  方立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党对民生事业的重视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渊源,也有丰富的历史实践经验。首先,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其次,我们党把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既勇于承担使命,通过坚持不懈地奋斗实现人民幸福,又立足实际,在发展中坚持不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民生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再次,我们党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了长期的社会和谐稳定,获得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赢得了民心,进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合力。

  记者:为什么说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意义格外重大?

  方立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经过接续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充满信心。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地处西部高原的青海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发展底子薄、任务重、发展不足仍然是现实之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的新需求不断涌现、日趋多样化,期望愈加迫切、日益广泛。民生保障还有短板,人民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等。这就对我省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价值追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请您谈谈青海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实现路径。

  方立江: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民生放在心上。一是要促进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质量。二是要推进教育现代化。站稳教育改革发展的人民立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群众。三是建设健康青海。继续深化“医学、医疗、医保、医药、医院”联动改革,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医疗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健康青海行动,使各族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四是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兜底线、织密网,做到制度安排更加合理、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要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为民办实事、不断造福人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上,以扎扎实实的举措,推进共同富裕行稳致远。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