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新春走基层 / 记者见闻

【新春走基层】
璀璨花灯照亮田野星河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庆玲    发布时间:2023-01-30 09:12    编辑:王海莲

下王家村花灯布置一角。摄影:李庆玲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千盏花灯迎风摇曳,灯火璀璨流光溢彩,整洁的巷道上游客和村民络绎不绝。1月29日,记者走进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的田野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和浓浓的“年味儿”。

  洪水镇位于湟水河南岸,是乐都区农业大镇之一,全镇耕地面积达0.15万公顷,群众主要经济来源包括种植、养殖、务工、商铺、土地流转等收入。近年来,洪水镇依托特殊的冷凉气候和高原洁净的环境,积极引导农户连片种植地膜洋芋和二茬大白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群众收入。

  “洪水镇有手工制作花灯的底蕴和传统,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营造浓郁的新春氛围,小年夜前后,我们组织各村村民,在村里的巷道、广场等地挂上了5000多盏花灯,各色灯笼把小乡村装扮一新,为村内的夜景增添了别样的风采。”洪水镇党委副书记李永学说。

  洪水镇下王家村是全镇高挂花灯最多的村子。

  下王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应和告诉记者,在今年春节期间,村里发动了500人(次)义务工,悬挂各类花灯近2000个。

  来到下王家村,记者看到村里到处是张灯结彩喜庆的气氛。传统花灯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大红灯笼在阳光的映照下,更加鲜艳夺目;一条在村道建起的彩灯长廊上,月形、圆形、五星形、流线形……各式各样彩灯色彩斑斓交织在一起,五光十色,像满天繁星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

  美轮美奂的彩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个个颜色艳丽、古典精致的花灯在风中摇曳,一串串造型各异、五颜六色的彩灯好似在欢乐地舞蹈。长廊下,游客们络绎不绝,徜徉在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中。他们一边游走一边赏灯,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动人的景色。

  “过节了,看到这红灯笼就觉得喜庆。”“夜空明净,彩灯璀璨,真不错!”“晚饭后出来散步,看看美丽的花灯,生活很幸福。”“挂的灯笼和彩灯让村里变漂亮了,节日氛围也浓了。”游客和村民们的称赞声接连不断,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幸福感满满。

  看着村里的游客多,下王家村的村民李积秀有了摆摊的想法。“腊月二十二开始摆摊,主要卖一些小玩具和爆米花等零食。刚开始游客少,生意也不好。过了年正月初三那天出摊,生意特别好,一晚上卖了564块钱,这几天平均每天也能卖400多块钱。摆摊特别冷,但在家门口挣了钱,心里暖。”李积秀说。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下王家村和马家营村、石岭村将分别在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组织开展“洪水火龙舞”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气氛,增进家庭和睦,发扬传承传统文化,探索发展乡村旅游。

  火龙舞是洪水镇当地群众开展的一项独特的民间活动,活动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因为火龙舞活动在夜间进行,场地以高山为主,道路蜿蜒盘旋,所以气势恢宏,大有“人在火中舞,龙在天上飞”的壮观情景。2009年,洪水镇火龙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应和也是洪水镇火龙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火龙舞不仅仅是人们祈求丰年的活动,更是邻里间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平台。我们将组织全村141户村民制作141个火把,扎制两条12米长的火龙,在正月十六那天开展‘洪水火龙舞下王家火把节’活动,欢迎大家前来游玩。”王应和说。

  与下王家村不同,马家营村的火龙舞活动将在正月十五那天举行。马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马小彩介绍,马家营村全村176户村民,将扎制24条6米长的火龙,在元宵节那天,村里人齐上阵一起舞动火龙,用一条金灿灿的“火龙”点亮漆黑的夜晚,用红红的火苗表达出村民们对红火生活的向往。

  1月28日,正月初七,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洪水镇政府会议室里齐聚各村党支部书记,对即将开展的洪水火龙舞活动展开讨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活动的防火安全、人员安全和交通疏导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预设,提出了很多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具有浓郁春节气息的火红灯笼和花灯,扮靓了村容村貌,映衬出十足的年味,向人民表达了新春的美好祝福,更寓意着群众的日子能像灯笼一样红红火火、幸福美满。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