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阡陌”春色好 “粮仓”万象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牛玉娇    发布时间:2023-04-16 08:12    编辑:孔令磊

机械化垄地,提高耕种效率。平组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清明时节,两场春雪让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仲庄村的村民喜上眉梢,趁着春雪未消,土地湿润,他们来到地里,为刚种进去的马铃薯起垄覆膜,把水分留在地里,好好保墒……

  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工作人员正在为查甫藏族乡、雄先藏族乡的种植户免费发放马铃薯籽种,300吨马铃薯种子、12.5吨青稞种子、39吨各类配方肥,激发了村民们的种粮热情……

  春回大地,海东市的乡间阡陌里,铧犁翻腾、机械轰鸣,春耕生产正由南向北、自东向西次第推进。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践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国之大者”,全力以赴守护全省“粮仓”,构建粮食安全发展新格局。

  “2023年,全市计划完成农作物播种211333.3公顷,目前已完成播种面积14953.3公顷,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粮食作物播种只增不减,粮食总产稳定在51万吨以上,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始终不懈地保障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迈上新征程,他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为“旗帜”,努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建好全省“粮仓”。

  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如何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做优做足‘土特产’文章,向科技推广服务、经营方式转变、耕地保护提升、田间管理和保供稳价‘要效益’,实现农牧业高质高效目标。”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郑惠普说。

  4月6日,蓝天白云,高天厚土,从山顶俯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覆过地膜的层层梯田在山坳里铺展开来,犹如镶嵌在山间的钻石,大一村、包刘村的村民们穿梭其中,正在给他们的“宝贝疙瘩”——洋芋(马铃薯)进行春覆膜。

  为什么叫“宝贝疙瘩”?

  因为这些马铃薯产自互助县最早实行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地区,其口感软糯沙绵,在西宁市场上有口皆碑。为了逐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蔡家堡乡全力推广春秋覆膜栽培技术,全乡共有142户马铃薯种植大户,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67公顷,平均亩产2500公斤左右,是赫赫有名的“万亩马铃薯种植示范点”。

  不仅如此,蔡家堡乡党委、政府还将普通的“洋芋蛋蛋”送上了全产业链发展的“生产线”,依托刘李山新村交通优势,首创“河湟洋芋宴”,79道色香味形兼具的菜品,将洋芋美食做到了极致,蔡家堡乡发展特色种植业迎来了新“薯”光。

  “藏粮于技”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挥联农带农的长效机制。

  在互助县东和乡李家庄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土机、挖掘机正有序作业,互助县松多藏族乡本康沟村党支部书记吕藏得四说:“以前有些耕地里机械上不去,耕种费工费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极大方便了群众,每亩(0.067公顷)节约生产成本60元,种植麦子增产每亩(0.067公顷)30多公斤,效益提升了72元。”

  “小田变大田”,“低产田变高产田”,海东市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全市农业机械化总动力161万千瓦,发展农机服务组织52家,农机户7.2万户,小麦、油菜、马铃薯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

  做足“种”的文章,持续开展耕地撂荒及“非粮化”整治,也是海东市“布新局”的“重头戏”。

  2023年,海东市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主要农产品保障区55333.3公顷,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173020公顷,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台账,采取人盯人、人盯地严格措施,海东市各地的“沃土良田”不断“涌现”。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乡拉代村通过开展土地集中平整,小地放大、小田变大田,水渠、道路与田地串联起来,农业机械可直接开进地头,昔日“沉睡”的土地再次焕发新的活力。

  乐都区雨润镇羊圈村在25.8公顷撂荒地上新建了200多座蔬菜拱棚,蔬菜基地发展如火如荼,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撂荒地真正变成了“致富田”。

  一系列举措让海东市粮食产能基础不断夯实,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为了使“大粮仓”变成“大厨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吃饱”到“吃好”的“提档升级”,海东市农业部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下山城村,村民史得云家的温棚里菜瓜长势喜人,准备采摘,他说今年菜瓜的产量能有7200公斤,下一茬计划种黄瓜,在互助县蔬菜技术专家的帮助下,温室大棚一年能产三茬蔬菜。

  西红柿、草莓、辣椒、灵芝、无花果、樱桃、葡萄……海东市特色农作物比重达86%以上,2023年,海东市计划争取各类财政资金13.3亿元,计划实施旧棚改造1445栋,让全省乃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菜篮子”里装进更多海东果蔬。

  扎紧“粮袋子”,端稳“肉盘子”,拎好“菜篮子”,海东市稳产量、提产能、强机制、增效益,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省“粮仓”根基持续稳固,擦亮了海东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