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沿着总书记足迹 牢记总书记嘱托图片报道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432种!青海鸟类种类占全国三分之一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俊杰
发布时间:2023-09-19 08:14:28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到了候鸟南迁的日子。这两天,柴达木戈壁滩的尕斯湖畔可热闹了,普通朱雀、红尾伯劳……候鸟齐聚在一起,准备要到遥远的南方过冬了。

  对这些迁徙的鸟儿而言,尕斯湖是它们的家园。这里气候优越、环境舒适、食物丰富,是鸟类天然的栖息场所。每年的四五月份,许多野鸟不远万里飞到这里,筑巢生子、抚育后代。

  随着湿地、林地的增多以及人们爱鸟、护鸟意识的增强,我省鸟类生存环境不断改善,鸟类种群不断增加。目前,在青海常年或季节性生活的鸟类有432种,约占全国鸟类种类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鸟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有220多种1000多万只候鸟从青海湖迁徙。

水鸟翔集。葛玉修/摄
凤头鸊鷉。王小炯/摄

  青海湖年年添新鸟

  长趾滨鹬、赤颈鸊鷉(pìtī)、白胸苦恶鸟……细心的人注意到,近年来,栖息青海湖的新鸟儿越来越多。青海湖是鸟类生活的家园,每年,成千上万的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截至目前,青海湖鸟类种类增加至235种。

  前不久,在青海湖湿地,一只体型较小、头顶褐色、脚绿黄色的鸟,进入观测人员的视野。现场初步确定这只鸟为旅鸟,主要栖息于沿海或内陆淡水与盐水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尤其喜欢有草本植物的水域岸边和沼泽地,这在青海湖尚属首次记录。

  紧接着,发现赤颈鸊鷉、白胸苦恶鸟等新记录鸟类。专家判断,在青海湖畔发现的新鸟类,很可能是从印度向中亚迁徙途中迷路,这种迷路的鸟也被称为“迷鸟”。它们的到来,也对我省鸟类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此次观测拍摄到鸟类新记录有长趾滨鹬、赤颈鸊鷉、白胸苦恶鸟3种。至此,青海湖鸟类种数达235种,水鸟种数为101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说,此次监测到的水鸟属于留鸟还是旅鸟有待进一步观测。

  经过多年努力,青海湖湿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不断改善,青海湖指示性物种水鸟统计总量为60余万只,达到2007年监测以来的最大值。越来越多的鸟类出现在我省,说明我省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

  近3年来,我省记录到新鸟种和稀有罕见鸟种共计8目9科13属16种。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介绍,根据《青海经济动物志》《青海鸟类图鉴》等统计,青海省分布的野生鸟类432种,隶属于21目65科203属,约占中国鸟类种类的三分之一。最近3年新记录到的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疣鼻天鹅、小天鹅、鸿雁,“三有”保护动物有细嘴鸥。

黑翅长脚鹬。王小炯/摄
长耳鸮。王小炯/摄

  稀有鸟类频刷存在感

  钳嘴鹳、大麻鳽(jiān)、雕鸮(xiāo)、白背矶鸫(dōng)、凤头鸊鷉、黄头鹡(jí)鸰、长耳鸮……你听说过这些野鸟吗,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近年来,这些平日难觅的野鸟在我省频繁现身。它们的名气虽然没有火烈鸟、黑鹳大,但它们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物种。它们的存在和发现,也从侧面反映出我省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早些天,北京林业大学郭玉明研究团队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鸟类调查时,观测到1只大型鸟类,通过查阅资料,根据其外形特征并经专家核实,确认该鸟为钳嘴鹳,是青海省鸟类新记录。

  此次记录到钳嘴鹳的区域海拔超过3800米,为该物种分布最高海拔纪录,填补了钳嘴鹳在高海拔地区的分布空白,进一步扩大钳嘴鹳在我国的分布范围。目前,钳嘴鹳扩散到玉树地区的生态学意义尚不明确,推测为“迷鸟”。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腹地的门源鸳鸯花海,生态管护员巡护途中拍摄到一对疣鼻天鹅夫妇带着两只幼鸟游水的画面。此次在门源记录到疣鼻天鹅,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次发现,也是疣鼻天鹅在青海的首次繁殖记录。

  鸟类专家表示,鸟类依赖茂密的森林、沼泽地和开阔地,栖息地首先要有足够的食物,还要有安静、安全、隐蔽的筑巢环境。不难看出,许多稀有鸟类选择在青海安家,说明青海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黄河上演”天鹅舞“。李玉峰/摄
黑鹳现身祁连山。图片由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提供

  “鸟中大熊猫”现身黄河湿地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来我省做客的鸟类越来越多,一些平日鲜见的鸟类不仅出现在自然保护区,还来到居民生活的地方,上演了一幕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

  红鹳,也称火烈鸟,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一种珍稀鸟类。

  这两年以来,摄影爱好者陆续在化隆群科黄河湿地拍到火烈鸟。火烈鸟对栖息地要求极高,以前在化隆乃至海东地区鲜有监测拍摄记录。

  “火烈鸟是一种比较大的涉禽,一般生活在气候相对温暖的地方,浅水湖泊湿地附近,食物主要是水里面的藻类,还有鱼虾等。”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说,据他初步判断,火烈鸟现身黄河湿地,可能是当地水域有适合火烈鸟所需的食物。

  近年来,同为鹳形目的黑鹳也频频现身青海。摄影爱好者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拍摄到30多只黑鹳的种群。这是我省自开展鸟类监测以来,监测到的黑鹳最大种群。

  黑鹳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近年数量急剧减少,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说,红鹳、黑鹳等珍稀鸟类频繁现身,说明我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吸引越来越多的鸟类来青海过境、定居。

推荐阅读
陈刚在西宁市信访局调研并接待来访群众
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举办
国网青海电力推动柴达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海多措并举提升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
关于征集青海省人大2024年立法建议项目的公告
2023青海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考试成绩公告
230头梅花鹿安家西宁市湟中区
访海西州天峻县委书记张胜利
24H热点
省政协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
青海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创历史新高
8月份青海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青海:以信访工作法治化推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小说——《雪山大地》研讨会召开
青海盐湖股份:盐湖提锂技术再次实现突破
【党旗领航】“宁宁”协作 擘画人才交流新图景
青海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青海代表团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技能大集见闻
青海2023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结束
热点图片
幸福生活欣欣向荣
幸福生活欣欣向荣
高原“工匠”竞技津门——青海代表团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见闻
高原“工匠”竞技津...
牛壮羊肥日子旺——天峻县苏里乡豆库尔村见闻
牛壮羊肥日子旺——...
守护“鲤”跃龙门 书写共生之美
守护“鲤”跃龙门 书...
厚植科普土壤 点燃科学热情——2023年“全国科普日”青海主场活动见闻
厚植科普土壤 点燃科...
墨子巡天望远镜在青海冷湖正式启用
墨子巡天望远镜在青...
旧小区新改造 乐享幸福好生活
旧小区新改造 乐享幸...
玛尔挡水电站750千伏云杉变电站投运
玛尔挡水电站750千伏...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432种!青海鸟类种类占全国三分之一

西海都市报
2023-09-19 08:1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432种!青海鸟类种类占全国三分之一

西海都市报
2023-09-19 08:1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432种!青海鸟类种类占全国三分之一

  • 2023-09-19 08:14:28
  •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到了候鸟南迁的日子。这两天,柴达木戈壁滩的尕斯湖畔可热闹了,普通朱雀、红尾伯劳……候鸟齐聚在一起,准备要到遥远的南方过冬了。

  对这些迁徙的鸟儿而言,尕斯湖是它们的家园。这里气候优越、环境舒适、食物丰富,是鸟类天然的栖息场所。每年的四五月份,许多野鸟不远万里飞到这里,筑巢生子、抚育后代。

  随着湿地、林地的增多以及人们爱鸟、护鸟意识的增强,我省鸟类生存环境不断改善,鸟类种群不断增加。目前,在青海常年或季节性生活的鸟类有432种,约占全国鸟类种类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鸟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有220多种1000多万只候鸟从青海湖迁徙。

水鸟翔集。葛玉修/摄
凤头鸊鷉。王小炯/摄

  青海湖年年添新鸟

  长趾滨鹬、赤颈鸊鷉(pìtī)、白胸苦恶鸟……细心的人注意到,近年来,栖息青海湖的新鸟儿越来越多。青海湖是鸟类生活的家园,每年,成千上万的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截至目前,青海湖鸟类种类增加至235种。

  前不久,在青海湖湿地,一只体型较小、头顶褐色、脚绿黄色的鸟,进入观测人员的视野。现场初步确定这只鸟为旅鸟,主要栖息于沿海或内陆淡水与盐水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尤其喜欢有草本植物的水域岸边和沼泽地,这在青海湖尚属首次记录。

  紧接着,发现赤颈鸊鷉、白胸苦恶鸟等新记录鸟类。专家判断,在青海湖畔发现的新鸟类,很可能是从印度向中亚迁徙途中迷路,这种迷路的鸟也被称为“迷鸟”。它们的到来,也对我省鸟类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此次观测拍摄到鸟类新记录有长趾滨鹬、赤颈鸊鷉、白胸苦恶鸟3种。至此,青海湖鸟类种数达235种,水鸟种数为101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说,此次监测到的水鸟属于留鸟还是旅鸟有待进一步观测。

  经过多年努力,青海湖湿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不断改善,青海湖指示性物种水鸟统计总量为60余万只,达到2007年监测以来的最大值。越来越多的鸟类出现在我省,说明我省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

  近3年来,我省记录到新鸟种和稀有罕见鸟种共计8目9科13属16种。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介绍,根据《青海经济动物志》《青海鸟类图鉴》等统计,青海省分布的野生鸟类432种,隶属于21目65科203属,约占中国鸟类种类的三分之一。最近3年新记录到的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疣鼻天鹅、小天鹅、鸿雁,“三有”保护动物有细嘴鸥。

黑翅长脚鹬。王小炯/摄
长耳鸮。王小炯/摄

  稀有鸟类频刷存在感

  钳嘴鹳、大麻鳽(jiān)、雕鸮(xiāo)、白背矶鸫(dōng)、凤头鸊鷉、黄头鹡(jí)鸰、长耳鸮……你听说过这些野鸟吗,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近年来,这些平日难觅的野鸟在我省频繁现身。它们的名气虽然没有火烈鸟、黑鹳大,但它们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物种。它们的存在和发现,也从侧面反映出我省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早些天,北京林业大学郭玉明研究团队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鸟类调查时,观测到1只大型鸟类,通过查阅资料,根据其外形特征并经专家核实,确认该鸟为钳嘴鹳,是青海省鸟类新记录。

  此次记录到钳嘴鹳的区域海拔超过3800米,为该物种分布最高海拔纪录,填补了钳嘴鹳在高海拔地区的分布空白,进一步扩大钳嘴鹳在我国的分布范围。目前,钳嘴鹳扩散到玉树地区的生态学意义尚不明确,推测为“迷鸟”。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腹地的门源鸳鸯花海,生态管护员巡护途中拍摄到一对疣鼻天鹅夫妇带着两只幼鸟游水的画面。此次在门源记录到疣鼻天鹅,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次发现,也是疣鼻天鹅在青海的首次繁殖记录。

  鸟类专家表示,鸟类依赖茂密的森林、沼泽地和开阔地,栖息地首先要有足够的食物,还要有安静、安全、隐蔽的筑巢环境。不难看出,许多稀有鸟类选择在青海安家,说明青海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黄河上演”天鹅舞“。李玉峰/摄
黑鹳现身祁连山。图片由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提供

  “鸟中大熊猫”现身黄河湿地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来我省做客的鸟类越来越多,一些平日鲜见的鸟类不仅出现在自然保护区,还来到居民生活的地方,上演了一幕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

  红鹳,也称火烈鸟,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一种珍稀鸟类。

  这两年以来,摄影爱好者陆续在化隆群科黄河湿地拍到火烈鸟。火烈鸟对栖息地要求极高,以前在化隆乃至海东地区鲜有监测拍摄记录。

  “火烈鸟是一种比较大的涉禽,一般生活在气候相对温暖的地方,浅水湖泊湿地附近,食物主要是水里面的藻类,还有鱼虾等。”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说,据他初步判断,火烈鸟现身黄河湿地,可能是当地水域有适合火烈鸟所需的食物。

  近年来,同为鹳形目的黑鹳也频频现身青海。摄影爱好者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拍摄到30多只黑鹳的种群。这是我省自开展鸟类监测以来,监测到的黑鹳最大种群。

  黑鹳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近年数量急剧减少,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说,红鹳、黑鹳等珍稀鸟类频繁现身,说明我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吸引越来越多的鸟类来青海过境、定居。

作者 赵俊杰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