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河湟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西部优选”电商平台集聚有效供应商2600家,2022年交易额5.06亿元;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注册用户量达1.05万家;青绣数字化平台吸引140家企业入驻,累计销售2.23亿元;蚂蚁星站云服务入驻平安区,全市电子商务网络购物交易额达9.46亿元……
在海东,产业数字化发展正在启航,在大数据助力之下,海东正不断跑出“发展加速度”。9月25日,跟随“担当实干 建功立业”主题调研采访组,记者走进位于海东河湟新区的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探寻海东大数据产业迅速发展的秘诀。
走进大厅,数字孪生技术1∶1还原的园区景象,智慧网管的领先性、应用可视化、5G+AR实时监测的东数西算布局,5G、云网融合、云改数转等新基建核心能力展示,目之所及,每一项都带给人科技感满满的冲击。
海东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侯志远介绍,该大数据中心是青海打造绿色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探索,开创了全新的绿色能源消费模式,是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标杆,也是全国首个大数据中心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智慧供应系统示范样板。
大数据产业是面向未来的大产业,海东何以受到大数据产业青睐?
放眼全国,海东具有明显的地理气候优势,年平均气温7.6℃,可有效降低大数据中心运行成本、提高竞争优势;立足全省,海东是兰西城市群中部重要枢纽节点,曹家堡机场位于平安区,青藏铁路、兰新高铁、京藏高速等横贯全境。
“海东完备的算力基础、独特的绿色电力以及充沛的产业潜力都让海东在全省发展大数据产业处于主导性地位,这些优势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对发展大数据中心等高载能产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坚实的能源支撑。”侯志远说。
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国家战略,近年来海东市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算力分析、数据存储灾备、数据应用市场,汇聚一批数据资源、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招引一批头部企业、培育一批重点产业。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机架3000架,PUE值1.19;中国移动青海高原大数据中心一期可提供3537个机架的服务能力,二期打造“灾备为基础,备存用一体”的新一代绿色大数据生态经济体;青海数据湖已完成投资2.2亿元,部署磁存储40PB、光存储164PB、云服务节点30个,PUE值1.18;重庆亿众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体化绿电数据中心及余热回收项目”已完成签约。
今年7月22日,“丝绸云谷”入驻海东,成为海东建设西北数据云谷、打造青海大数据产业发展先行区和飞地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示范区的新起点,启动海东在“一带一路”数字丝路上的创新引擎。
顺势而为,方能大有作为。海东将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协调加快算力基础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让大数据产业成为海东成长型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