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 图片报道
【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实干榜样】
在“双向奔赴”中邂逅人生价值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晶
发布时间:2023-09-28 07:47:15
编辑:童洋

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分割牛肉。青海一颗藤农牧公司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分拣、打包、运输……9月21日,西宁市湟源县大华工业园区青海一颗藤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内,10余位工人正忙着打包货物,再过不久,这一箱箱装满乡情的快递将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是公司成立第4个年头,目前销售湟源牛羊肉、湟源沙棘原浆、纸皮核桃、高原藜麦米、青稞米、高原粉条、黄蘑菇等30余款青海本地土特产品。这不,快到中秋节了,今天我们要发出去380份价值20多万元的农产品。”一颗藤农牧公司负责人滕欣妤说。

  滕欣妤是土生土长的湟源县申中乡庙沟村人,201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她,怀揣着让青海“名片”走向全国的创业梦想回到家乡。正值网络购物盛行时期,敏锐的她抓住电商平台,2019年以“给家人多一份陪伴多一点爱”为内涵创立品牌“孝滋堂”,并注册公司推广原生态青海臻品。

  谈起创业之初,滕欣妤回想起在武汉上学的时光,她说:“从大三起我就开始卖湟源特产,每逢寒暑假回家,我都会在大街小巷搜寻家乡美味。返校时,同寝女孩带的都是衣服和联络同学友谊的小礼物,而我的行李箱里满满都是枸杞、牛肉干、冬虫夏草等。”就这样滕欣妤在校园中以“美味”打出“青海牌”,赚取“首桶金”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客户量。

  当然,创业之路从来不是表面看着那么光鲜亮丽,背后的艰辛与挑战,只有创业者自己知道。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化、项目的前期投入、回报的周期时长、销售的瓶颈困难……“我把每一次困难都当作考验,更加铆足劲加油干,放弃不是我的作风。”滕欣妤说,她明白只有克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创业之路才会更加坚实和成功。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成立后,她多次拜访广州、深圳等地的大型企业总部,推销青海优质农产品,也慢慢获得订单,由总部至分部,订单数量逐渐增多,由此,她将“藏在山里”的臻品通过“线上”渠道销往全国各地。随着青海的优质农产品在网上越来越受欢迎,“孝滋堂”品牌也得到市场认可。湟源县30余款土特产品上线一颗藤公司小程序、日月臻品及中铁快运、瑞祥全球购等平台,公司也积极联系各国企、央企及各大私企等以员工福利和客户答谢礼的方式让青海特产走进北京、深圳、安徽等全国32个城市,目前公司日平均营业额达5万元左右。

  “一个人致富不算什么,一群人致富才算真本事。”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滕欣妤主动来到庙沟村委会,与村“两委”共同商议,探索乡村振兴之道。2019年,通过村集体经济资金注入和政策帮扶,以企业带动、合作社参与、农户受益的发展模式,打造以牦牛藏羊为载体的绿色牛羊肉加工示范基地,形成“党组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民”的产业机制,带动300多户农牧户发展牛羊养殖产业,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

  “数量是其次,质量安全要永远排第一。”这是滕欣妤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她对收购的牛羊肉有严格要求,脂多肉少的羊肉不要,不是新鲜屠宰的牦牛肉不要,宁愿当天不安排发货,也不会发她不满意的产品。大到请专业人士讲授牛羊养殖知识,小到包装盒、配料等产品设计,滕欣妤都参与其中。

  清筋腱银膜、切除多余脂肪、划开大小肉块……牛羊肉生产车间内,一幕“庖丁解牛”的画面正在上演。工人们穿戴清洁的衣帽、口罩,对“上脑”“牛小骨”“牛腱”等切割好的肉块进行真空速封并贴上标签。“我们实行精细化分割和包装,每袋都会贴上标签,说明牛羊部位、适合烹饪方式,方便顾客烹制食用。”车间主任李红梅说。

  今年30多岁的李红梅是庙沟村村民,丈夫在外务工,两个孩子上学。“以前我只能依靠打零工贴补家用。去年我来公司应聘上班,现在每个月4000元的收入,稳定又舒心,在家门口能顾家能挣钱,我很知足。”李红梅眼中满是笑意。

  “我们优先吸收脱贫户进企业务工,生产旺季聘用务工人员60余人,年人均增收2.6万元。自2019年以来,公司每年种植青贮草66.7公顷,现在我们还在自己的家庭牧场养殖600多头牦牛,给当地村民带来不少就业岗位。”滕欣妤说。

  今年,申中乡主动争取50万元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资金,按照企业需求对租借的厂房进行规范化改造。如今,企业入驻大华工业园区,生产场地实现再扩大,企业新厂房也将新增蒸汽加热自动翻筐卤煮锅、联水浴杀菌锅等加工设备,建成互联网数据服务中心、一站式全景展厅等。

  展望未来,滕欣妤目标明确,她说:“去年,公司完成农产品销售额1049万元。今年,我要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完成数字化标准加工车间建设,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延伸牛羊肉及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拓展中央厨房,共享生产、冷链物流等功能,让高原农畜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带动更多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滕欣妤与家乡的“双向奔赴”,是湟源县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时代青年人才以开阔的思路和眼界,回到家乡将新技术运用于“土资源”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通过返乡创业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添力赋能,为一座座村庄打通致富路,披上振兴甲。

推荐阅读
陈刚: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多彩画卷
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先后召开 吴晓军主持
青海玛多:15名孩子赴京参观学习
青海经贸代表团参加第四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省优秀民营企业 企业家拟表彰候选对象补充公示
青海省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拟表彰对象公示
西宁市举办优秀原创歌曲作品展演
西宁市:1月至8月265万人次浪东区
24H热点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闭幕
【实干榜样】在“双向奔赴”中邂逅人生价值
【一线巡礼】党旗映红“小网格”
【乡村振兴在青海】壮大集体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
【江源新语】风清气正过“两节”
青海工会“12351”职工维权服务热线中心投入运行
全省第一届出版物鉴定和审读业务培训班举办
草原“黑珍珠”助力牧民走上致富路
月饼茶叶有没有过度包装 市监部门节前开展专项行动
我省3个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热点图片
社区居民齐聚一堂迎佳节
社区居民齐聚一堂迎佳节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微创手术”让母亲河展新颜
【学思想 强党性 重...
青海亮相全国对外友协2023“友好日”活动
青海亮相全国对外友...
青海两款即开型体育彩票销售仪式成功举行
青海两款即开型体育...
【乡村振兴在青海】三角城村唱响“田园牧歌”
【乡村振兴在青海】...
【生态观察】海东:以“绿”为媒,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新路径
【生态观察】海东:...
青海冷湖传来好消息
青海冷湖传来好消息
助农秋收 彰显企业担当
助农秋收 彰显企业担当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实干榜样】
在“双向奔赴”中邂逅人生价值

青海日报
2023-09-28 07:4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实干榜样】
在“双向奔赴”中邂逅人生价值

青海日报
2023-09-28 07:4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实干榜样】
在“双向奔赴”中邂逅人生价值

  • 2023-09-28 07:47:15
  • 来源:青海日报

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分割牛肉。青海一颗藤农牧公司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分拣、打包、运输……9月21日,西宁市湟源县大华工业园区青海一颗藤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内,10余位工人正忙着打包货物,再过不久,这一箱箱装满乡情的快递将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是公司成立第4个年头,目前销售湟源牛羊肉、湟源沙棘原浆、纸皮核桃、高原藜麦米、青稞米、高原粉条、黄蘑菇等30余款青海本地土特产品。这不,快到中秋节了,今天我们要发出去380份价值20多万元的农产品。”一颗藤农牧公司负责人滕欣妤说。

  滕欣妤是土生土长的湟源县申中乡庙沟村人,201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她,怀揣着让青海“名片”走向全国的创业梦想回到家乡。正值网络购物盛行时期,敏锐的她抓住电商平台,2019年以“给家人多一份陪伴多一点爱”为内涵创立品牌“孝滋堂”,并注册公司推广原生态青海臻品。

  谈起创业之初,滕欣妤回想起在武汉上学的时光,她说:“从大三起我就开始卖湟源特产,每逢寒暑假回家,我都会在大街小巷搜寻家乡美味。返校时,同寝女孩带的都是衣服和联络同学友谊的小礼物,而我的行李箱里满满都是枸杞、牛肉干、冬虫夏草等。”就这样滕欣妤在校园中以“美味”打出“青海牌”,赚取“首桶金”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客户量。

  当然,创业之路从来不是表面看着那么光鲜亮丽,背后的艰辛与挑战,只有创业者自己知道。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化、项目的前期投入、回报的周期时长、销售的瓶颈困难……“我把每一次困难都当作考验,更加铆足劲加油干,放弃不是我的作风。”滕欣妤说,她明白只有克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创业之路才会更加坚实和成功。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成立后,她多次拜访广州、深圳等地的大型企业总部,推销青海优质农产品,也慢慢获得订单,由总部至分部,订单数量逐渐增多,由此,她将“藏在山里”的臻品通过“线上”渠道销往全国各地。随着青海的优质农产品在网上越来越受欢迎,“孝滋堂”品牌也得到市场认可。湟源县30余款土特产品上线一颗藤公司小程序、日月臻品及中铁快运、瑞祥全球购等平台,公司也积极联系各国企、央企及各大私企等以员工福利和客户答谢礼的方式让青海特产走进北京、深圳、安徽等全国32个城市,目前公司日平均营业额达5万元左右。

  “一个人致富不算什么,一群人致富才算真本事。”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滕欣妤主动来到庙沟村委会,与村“两委”共同商议,探索乡村振兴之道。2019年,通过村集体经济资金注入和政策帮扶,以企业带动、合作社参与、农户受益的发展模式,打造以牦牛藏羊为载体的绿色牛羊肉加工示范基地,形成“党组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民”的产业机制,带动300多户农牧户发展牛羊养殖产业,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

  “数量是其次,质量安全要永远排第一。”这是滕欣妤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她对收购的牛羊肉有严格要求,脂多肉少的羊肉不要,不是新鲜屠宰的牦牛肉不要,宁愿当天不安排发货,也不会发她不满意的产品。大到请专业人士讲授牛羊养殖知识,小到包装盒、配料等产品设计,滕欣妤都参与其中。

  清筋腱银膜、切除多余脂肪、划开大小肉块……牛羊肉生产车间内,一幕“庖丁解牛”的画面正在上演。工人们穿戴清洁的衣帽、口罩,对“上脑”“牛小骨”“牛腱”等切割好的肉块进行真空速封并贴上标签。“我们实行精细化分割和包装,每袋都会贴上标签,说明牛羊部位、适合烹饪方式,方便顾客烹制食用。”车间主任李红梅说。

  今年30多岁的李红梅是庙沟村村民,丈夫在外务工,两个孩子上学。“以前我只能依靠打零工贴补家用。去年我来公司应聘上班,现在每个月4000元的收入,稳定又舒心,在家门口能顾家能挣钱,我很知足。”李红梅眼中满是笑意。

  “我们优先吸收脱贫户进企业务工,生产旺季聘用务工人员60余人,年人均增收2.6万元。自2019年以来,公司每年种植青贮草66.7公顷,现在我们还在自己的家庭牧场养殖600多头牦牛,给当地村民带来不少就业岗位。”滕欣妤说。

  今年,申中乡主动争取50万元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资金,按照企业需求对租借的厂房进行规范化改造。如今,企业入驻大华工业园区,生产场地实现再扩大,企业新厂房也将新增蒸汽加热自动翻筐卤煮锅、联水浴杀菌锅等加工设备,建成互联网数据服务中心、一站式全景展厅等。

  展望未来,滕欣妤目标明确,她说:“去年,公司完成农产品销售额1049万元。今年,我要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完成数字化标准加工车间建设,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延伸牛羊肉及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拓展中央厨房,共享生产、冷链物流等功能,让高原农畜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带动更多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滕欣妤与家乡的“双向奔赴”,是湟源县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时代青年人才以开阔的思路和眼界,回到家乡将新技术运用于“土资源”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通过返乡创业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添力赋能,为一座座村庄打通致富路,披上振兴甲。

作者 王晶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