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是非常大胆创新的一个改变,以前我们的战斗服都是挂着的,一挂就是几十年,这次通过战斗服摆放架的升级改造,整套穿下来可以节省五秒时间,在事故现场,早到一秒就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东新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李文强指着面前摆放工整的战斗服说。
深秋,记者走进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东新路消防救援站,现场感受消防救援站“三化”改革成果。在战备恢复中心,一排新式战斗服挺立,以往挂起来的战斗服如今整齐摆放在架子上,头盔、对讲机等分门别类放置在侧,同时还能充电。所有个人防护装备实行网格化管理,定人定位、定物定点,为队伍提升战斗力打下了基础。这仅仅是该站作为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三化”建设试点改革中的缩影。
西宁市东新路消防救援站,成立于2006年12月,目前全队共30人,除执勤战备和灭火救援任务外,还承担着山岳救援和地质灾害等专业队伍的建设任务。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让实干成为新青海人最鲜明的标识,让实干成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最嘹亮的号角。全会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敢于担当,善于做事的要求。对此,副站长何庆平说:“我们在试点改革中,本着一切为提升队伍战斗力为目标,干部党员带头作为,实干为先,改革创新,让全会精神体现在日常工作方方面面,队伍‘三化’建设取得一定效果。”
改变从一个小小的洗漱包开始。“以前大家的洗漱包都是规定大小的,所有的洗漱用品都放在一起,有的人用得多,有的人用得少,洗漱包不够放就有可能到处乱藏,现在消防员所有洗漱用品都可以摆放在自己的货架上,还有毛巾架,设置了通风口。不管你的洗漱用品有一件还是十件,只要摆放整齐就行。”副站长李哲表示这个改变更有利于队伍管理,从“要他这样”,变成了“我要这样”,行为上变了,思想也跟着转变了。
走在营区,从队伍战备执勤到人员衣食住行,从开放式荣誉室到功能区的重新划分,无不显示改革试点的突破,无不体现改革中的人性化。洗漱间专门设置了洗脚凳,以防发生滑倒等意外;消防员的床头都设置小夜灯,以防起夜时打扰别人……
“此次试点,我们以‘利于战备、便于生活、基层至上、消防员第一’的理念,小到车库的地砖,大到营房区域的重新规划,再到队伍信息化建设,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改革创新,而这些工作,不论是出于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还是对消防员的人性化考虑,归根结底都是为救援争取哪怕一秒的时间。”政治指导员李文强边走边说着营区的变化。
在二楼勤务研判室,通讯保障班班长孙富阳正在利用消防站智能管理平台整合大家的日常训练情况。利用这个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实时掌握战备执勤情况,也可以实时了解队员在队情况。孙富阳说:“这个智能消防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及人脸识别等技术,可以全面实现消防站内的管人、管物、管事。哪辆车需要保养,队员训练情况如何,在这里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接警过程中,会将道路、水源、交通等信息提供给前线出警人员,它就如同一个后方的智能指挥部,为打赢制胜提供很多便利。”
在试点改革中,东新路消防救援站将过去的办公室、通讯室、战术研讨室三合一为勤务研判室,指挥员可直接在办公区调阅预案、地图、监控等资料,实时掌握管理重点,研判火灾风险,加快警情响应速度。李文强介绍,以前队里的接警调度室在一个地方,战术研讨室在另一个地方,彼此的信息接收存在时间差,警情响应势必受影响,此次试点打破以前的常规,让大家在一个地方,彼此的职能没有变,却可以在接警第一时间对警情信息作出研判和人员调度,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试点改革工作从去年7月份开始,目前我们站已全面完成试点改革,但队伍的‘三化’建设还在继续。作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守护者,作为一支专为打赢的队伍,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敢担当,有作为,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李文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