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抢抓机遇促发展 · 青海在行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高原与黄河 共抚“海之味”
——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③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贾泓 张洪旭
发布时间:2024-12-24 07:48:05
编辑:童洋
1三文鱼养殖场。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初冬时节,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水库,一望无际的蓝色水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的山峦,展现出青藏高原的别样风情。在平湖区,水面上整齐排列着数个大大的圆圈,“圈内”养殖着被誉为“冰海之皇”的三文鱼,也“圈出”了在青藏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发展渔业的生态密码。

  地处黄河上游的龙羊峡为何会有“海之味”?

  “鲑鳟鱼统称三文鱼,是生长在加拿大、挪威等寒冷、高纬度地区的冷水洄游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之所以远离大海也能养殖三文鱼,关键在水。”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洋知鲜)常务副总经理罗方介绍。

  龙羊峡水库水域面积达383平方公里,水源主要来自冰川、雪山融水,年均水温12摄氏度左右,养殖区平均水深120米,其纯净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和辽阔的水域面积,非常适合冷水鱼类的生长繁育和规模化养殖。

  公司副董事长杨旭记得,在2008年龙洋知鲜响应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号召进军农业,公司先后前往欧美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调研,最终确定在青海龙羊峡以规模化、智能化的方式养殖三文鱼。目前,公司产品以鱼柳、鱼块、刺身等多种形式呈现。每天根据客户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程度地深加工,并通过产线的延展,让产品形式、食用方式更加多样化,使全线全链条更具可追溯性。

  如今,龙羊峡的“海之味”已经“游”向了世界。目前,龙洋知鲜公司国内销售渠道覆盖“北、上、广、深”等40多个省市,海外出口销售到俄罗斯、新加坡、西班牙等亚欧美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文鱼销量占国内市场的60%,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7%。

2网箱中的三文鱼。肖玉珍 摄

  青藏高原的三文鱼是如何成长的?

  在远程数智总控室,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分布在各点位的监控画面。“这里是我们的鱼卵孵化区域,可同时进行200万尾鱼卵的孵化;1—4个月,进入育苗区,我们的三文鱼上‘幼儿园’了;再长大些,我们就会根据它们生长的速度分类投放至养殖场的养殖箱中,进行分区养殖,至此三文鱼正式‘入学’。当它们长至0.3千克左右时,就可以毕业了。”罗方一边操纵鼠标不断切换三文鱼的生长环境,一边生动地介绍,“可以说,我们的三文鱼一直是‘快乐成长’的。”

  龙羊峡水库的养殖场有200多个养殖网箱,每个网箱周长在100米至160米之间。养殖网箱中心安装饲料输送管道,在操控室里,养殖人员只需输入具体饲料数值,即可实现远程一键投喂,精准定量的饲料便顺着管道直接进入养殖网箱。

  达到标准的三文鱼,根据订单需要被吸鱼泵一条条从养殖网箱吸入管道,随着水流被直接送至操作车间。罗方说:“传统捕捞方法,会让鱼离开生存的水环境后产生应激反应,导致鱼体内产生肌酸,降低肉质鲜嫩度。而我们现在用吸鱼泵轻柔地连鱼带水直接送入车间,保证了鱼的肉质鲜嫩。”

  作为共和县冷水鱼养殖加工龙头企业,目前龙洋知鲜已建成集孵化、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沿黄流域冷水鱼适度发展产业带。公司400多名职工中青海籍员工达95%以上,有38名员工已成为公司股东,同时,带动省内机械设备制造、物流、包装、三文鱼特色餐饮和旅游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造就多家本地小企业主,间接带动当地就业超2000余人。

  在黄河上游地区发展渔业养殖,如何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罗方从一组关于养殖密度的数据对比向我们娓娓道来:“公司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从网箱选址开始就聘请专业团队进行全面测绘、科学布局,严格控制养殖密度,目前国际平均养殖密度25公斤/立方米,而我们做到了超低养殖密度低于5公斤/立方米。”

  降低了养殖密度,龙洋知鲜又将目光聚焦到最容易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环节——饲料投喂与粪便收集。

  罗方介绍,从孵化期、育苗期、幼鱼期到成鱼期,整个过程用时需要3年左右。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公司在水质监控、精细投喂等环节实行科学管理,养殖、生产加工设备严格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大力助推冷水鱼产业的发展。每个网箱底部均设有自主研发的粪便收集器,对鱼类粪便进行每日回收,确保不污染水质。同时,吸收上来的粪便经过晾晒成为有机肥用于当地农业。

  当然,三文鱼作为国际化的商品鱼,想要做好国际贸易业务,少不了科技助力。从2012年起,龙洋知鲜逐步引进全球先进的三文鱼智慧养殖和加工装备,并学习、吸收、转化其先进技术、先进经验,自建7个5G基站,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养殖生产和环境数据库,在生长状况、病害防治、质量溯源等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在今年年初的西班牙全球水产海鲜展上,一名国外参展商品尝到来自中国的三文鱼后,连连称赞这是他参展期间吃过口感最好的三文鱼。谁能想到,这条口感最好的三文鱼产自距出海口有3000公里的黄河上游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水库,而这口感最好的背后,是一段段产业发展的“绿色”,是海南州自2022年7月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紧紧围绕“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探索生态保护成果促进农牧业健康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青海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 陈刚冯玲讲话
青海玉树州:让青山绿水成为骄傲和品牌
青海西宁:“沐暖阳”围炉煮茶嘉年华启动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青海民和:积石峡灌区跑出节水加速度
【积石山地震一年来】向幸福,再出发!
24H热点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促经济 稳增长】青海文旅“放...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服务...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工业追...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万人工...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亚洲硅...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科创驱...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立足青...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青货...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薄铜箔...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向“新...
热点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绕地球85圈的供电坚守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搬进新房 暖在“心”房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浩门马驰上文旅大道
浩门马驰上文旅大道
“向日葵亲子小屋”里的幸福
“向日葵亲子小屋”...
2024海南·贵德“冬日暖阳 追光之旅”冬季旅游活动启动
2024海南·贵德“冬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促经济 稳增长】川青铁路青海段建设一线“智造”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嘻雪玩冰 嗨翻冬日】冰雪嘉年华 邀你来挑战
【嘻雪玩冰 嗨翻冬日...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重访金田村】向幸福,再出发!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高原与黄河 共抚“海之味”
——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③

青海日报
2024-12-24 07:4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高原与黄河 共抚“海之味”
——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③

青海日报
2024-12-24 07:4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高原与黄河 共抚“海之味”
——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③

  • 2024-12-24 07:48:05
  • 来源:青海日报
1三文鱼养殖场。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初冬时节,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水库,一望无际的蓝色水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的山峦,展现出青藏高原的别样风情。在平湖区,水面上整齐排列着数个大大的圆圈,“圈内”养殖着被誉为“冰海之皇”的三文鱼,也“圈出”了在青藏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发展渔业的生态密码。

  地处黄河上游的龙羊峡为何会有“海之味”?

  “鲑鳟鱼统称三文鱼,是生长在加拿大、挪威等寒冷、高纬度地区的冷水洄游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之所以远离大海也能养殖三文鱼,关键在水。”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洋知鲜)常务副总经理罗方介绍。

  龙羊峡水库水域面积达383平方公里,水源主要来自冰川、雪山融水,年均水温12摄氏度左右,养殖区平均水深120米,其纯净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和辽阔的水域面积,非常适合冷水鱼类的生长繁育和规模化养殖。

  公司副董事长杨旭记得,在2008年龙洋知鲜响应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号召进军农业,公司先后前往欧美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调研,最终确定在青海龙羊峡以规模化、智能化的方式养殖三文鱼。目前,公司产品以鱼柳、鱼块、刺身等多种形式呈现。每天根据客户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程度地深加工,并通过产线的延展,让产品形式、食用方式更加多样化,使全线全链条更具可追溯性。

  如今,龙羊峡的“海之味”已经“游”向了世界。目前,龙洋知鲜公司国内销售渠道覆盖“北、上、广、深”等40多个省市,海外出口销售到俄罗斯、新加坡、西班牙等亚欧美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文鱼销量占国内市场的60%,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7%。

2网箱中的三文鱼。肖玉珍 摄

  青藏高原的三文鱼是如何成长的?

  在远程数智总控室,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分布在各点位的监控画面。“这里是我们的鱼卵孵化区域,可同时进行200万尾鱼卵的孵化;1—4个月,进入育苗区,我们的三文鱼上‘幼儿园’了;再长大些,我们就会根据它们生长的速度分类投放至养殖场的养殖箱中,进行分区养殖,至此三文鱼正式‘入学’。当它们长至0.3千克左右时,就可以毕业了。”罗方一边操纵鼠标不断切换三文鱼的生长环境,一边生动地介绍,“可以说,我们的三文鱼一直是‘快乐成长’的。”

  龙羊峡水库的养殖场有200多个养殖网箱,每个网箱周长在100米至160米之间。养殖网箱中心安装饲料输送管道,在操控室里,养殖人员只需输入具体饲料数值,即可实现远程一键投喂,精准定量的饲料便顺着管道直接进入养殖网箱。

  达到标准的三文鱼,根据订单需要被吸鱼泵一条条从养殖网箱吸入管道,随着水流被直接送至操作车间。罗方说:“传统捕捞方法,会让鱼离开生存的水环境后产生应激反应,导致鱼体内产生肌酸,降低肉质鲜嫩度。而我们现在用吸鱼泵轻柔地连鱼带水直接送入车间,保证了鱼的肉质鲜嫩。”

  作为共和县冷水鱼养殖加工龙头企业,目前龙洋知鲜已建成集孵化、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沿黄流域冷水鱼适度发展产业带。公司400多名职工中青海籍员工达95%以上,有38名员工已成为公司股东,同时,带动省内机械设备制造、物流、包装、三文鱼特色餐饮和旅游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造就多家本地小企业主,间接带动当地就业超2000余人。

  在黄河上游地区发展渔业养殖,如何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罗方从一组关于养殖密度的数据对比向我们娓娓道来:“公司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从网箱选址开始就聘请专业团队进行全面测绘、科学布局,严格控制养殖密度,目前国际平均养殖密度25公斤/立方米,而我们做到了超低养殖密度低于5公斤/立方米。”

  降低了养殖密度,龙洋知鲜又将目光聚焦到最容易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环节——饲料投喂与粪便收集。

  罗方介绍,从孵化期、育苗期、幼鱼期到成鱼期,整个过程用时需要3年左右。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公司在水质监控、精细投喂等环节实行科学管理,养殖、生产加工设备严格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大力助推冷水鱼产业的发展。每个网箱底部均设有自主研发的粪便收集器,对鱼类粪便进行每日回收,确保不污染水质。同时,吸收上来的粪便经过晾晒成为有机肥用于当地农业。

  当然,三文鱼作为国际化的商品鱼,想要做好国际贸易业务,少不了科技助力。从2012年起,龙洋知鲜逐步引进全球先进的三文鱼智慧养殖和加工装备,并学习、吸收、转化其先进技术、先进经验,自建7个5G基站,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养殖生产和环境数据库,在生长状况、病害防治、质量溯源等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在今年年初的西班牙全球水产海鲜展上,一名国外参展商品尝到来自中国的三文鱼后,连连称赞这是他参展期间吃过口感最好的三文鱼。谁能想到,这条口感最好的三文鱼产自距出海口有3000公里的黄河上游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水库,而这口感最好的背后,是一段段产业发展的“绿色”,是海南州自2022年7月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紧紧围绕“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探索生态保护成果促进农牧业健康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

作者 贾泓 张洪旭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