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2024青海两会图片新闻
【两会你我他】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尹耀增
发布时间:2024-01-27 08:12:46
编辑:童洋
海晏县金滩乡岳峰村的玉木耳种植。海晏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创建100个乡村治理示范村”“实施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4万户,建设300个高原和美乡村”……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个关于乡村振兴的“好声音”鼓舞着、更激励着全省农牧区各族群众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1月25日18时30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即将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开场。彼时,海晏县党政综合办公楼4楼会议室已经坐满了人。19时,省人大代表、海晏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世英准时“赴约”连线。

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哈勒景村无土栽培的牧草。尹耀增 摄

  稳产业,让乡村振兴底色更足

  “县长,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我们都看到了,会场里还有什么好消息?”海晏县农牧水利科技和乡村振兴局局长久迈满是期待。

  张世英笑着点点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一书一单一承诺’,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扎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牦牛、藏羊、青稞、油菜、枸杞、黎麦等优势产业集群,做优做精冬虫夏草、黄菇、蕨麻等特色产业,创新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多形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消费帮扶助农、直播电商助农行动实效,打造200个乡村产业示范村,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广大农牧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久迈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记录,“打造200个乡村产业示范村,这对全县29个村的产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我们要积极争取产业示范村的名额。”

  “目前申报的芦花鸡项目已经进入评审阶段,争取让我们村入选示范村。”三角城镇海峰村第一书记杨发栋接过话茬。

  2023年,海晏县将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作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目标,探索农牧结合、资源互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等多种措施,持续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样板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我们要继续托管好267公顷耕地,去年每亩地分红510元,群众都很高兴。托管既提高了生产率,又解放了生产力,大家举双手支持。”

  同样为之振奋的还有海晏县种粮大户殷万忠。“传统种植模式的转变,让我深深感受到国家对于现代农业及新农人的鼓励与扶持。这份好机遇,给了我足够强大的农业种植信心,为粮食高产稳产保驾护航。”殷万忠自豪地说。

  海晏县紧紧抓住农牧民增收这个关键,围绕落实“强村带动发展、企业带动发展、产业带动发展、项目带动发展、能人带动发展”的“兴村五策”,因地制宜,争取实现“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统筹推进生态畜牧业“八个一”配套工程,填补饲料加工厂空白,抓实有机肥厂、活畜交易市场、冷链物流等工程提质达标,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并惠及更多群众。

  为助推特色农牧产业发展,海晏县以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大力开展高效养殖技术实践与推广,“藏羊两年三胎”“藏羊多胎养殖技术”“羔羊早期断奶”等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2023年,海晏县2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5万元,总收入1460.72万元,同比增长20.76%。其中,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海北清湖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青海湖乡达玉五谷村的村集体产业,工人正在包装食品。尹耀增 摄

  环境整治,让乡村有“颜值”

  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农牧民群众根本福祉,事关农牧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乡村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治理。统筹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20%以上,因地制宜新建一批户用卫生厕所,实施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张世英说,“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乡村建设‘三清三改’工作,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获得感。”

  “我们正在做的这项工作和报告中提到目标要求真是不谋而合啊!”久迈笑着说,“2023年,我们启动草原环境综合整治、私搭乱建等六大专项行动,96.4千米牧道全部整治完毕,0.52万公顷无序流转草场全部规范整改,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有效疏通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堵点。”

  “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建设,这是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举措之一。”张世英的话引发大家共鸣,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近年来,海晏县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管理体制,落实整治制度,创新整治措施,不断提高全县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倾力营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海晏县金滩乡岳峰村的粉条加工产业。海晏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抓治理,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牛生有不仅是东达村的党支部书记,还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东达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养殖、托管种植等产业全面开花,仅去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就达到18万元。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3年,被认定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的金滩乡“六小”工作法就是源于东达村党支部探索创新“党员好事坏事计分制”“五小化解法”等工作方法。

  “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海晏县金滩乡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这是全县的荣誉,也是东达村的成绩。”张世英对牛生有说,“我们要在全县进行推广,着力打造和谐有序的乡村环境。”

  海晏县着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五联六治七结合”的治理新模式,不断丰富社会治理内涵,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我们对今年的各项工作充满信心,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让乡村振兴惠及更多群众,努力给海晏县的各族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会议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憧憬着新的一年。

美丽的金银滩草原。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背景链接

  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主线,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州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机遇,创新实干,锐意进取,狠抓工作落实,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持续提升农牧民生活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海晏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海晏县聚焦农牧业发展,打造绿色生态农牧业,全力推动畜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十万头藏羊养殖基地、万头牦牛生态养殖基地、万只羔羊生产基地、千头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千头肉牛生态散养基地。全力推动农业高效集约发展,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推进集约化工程,实现土地增产和农牧民增收。

  2023年,海晏县脱贫群众人均收入23481.21元,增速为18.67%。持续巩固村集体经济“破零”成果,按照“壮大、培优、育强”实施阶段,全县29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60.72万元;完成道阳村、三联村、同宝村、温都村等4个试点村建设任务;全县新建厕所175座,问题厕所整改602座。

推荐阅读
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2023年青海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发布
青海省春运期间气候波动较大 降水整体偏少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三号)
西宁"一站式"矛调中心系统施策提升群众满意度
西宁进行多领域消防安全检查
24H热点
【两会你我他】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两会新观察】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共建幸福美...
【两会大家谈】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民生画卷】草原“e+”人的5G新生活
【两会你我他】让发展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底色
【两会新观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勠力同心 共绘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图景——政府工作...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团结奋斗 勇毅前行 在新征程上...
【民生画卷】“风光”今乍起 戈壁有远声
【两会你我他】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奋勇争先
热点图片
【相约大美青海 畅览冬春胜景·海西篇】激情穿越柴达木 奔赴美丽冬日瀚海
【相约大美青海 畅览...
【新春走基层】困难居民收到暖心年货
【新春走基层】困难...
【民生画卷】草原“e+”人的5G新生活
【民生画卷】草原“e...
【两会你我他】让发展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底色
【两会你我他】让发...
2023年青海省经济“年报”出炉:夯实“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动能
2023年青海省经济“...
【两会大家谈】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两会大家谈】始终...
【两会新观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两会新观察】把人...
春节近 年味浓
春节近 年味浓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两会你我他】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青海日报
2024-01-27 08:1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两会你我他】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青海日报
2024-01-27 08:1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两会你我他】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 2024-01-27 08:12:46
  • 来源:青海日报
海晏县金滩乡岳峰村的玉木耳种植。海晏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创建100个乡村治理示范村”“实施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4万户,建设300个高原和美乡村”……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个关于乡村振兴的“好声音”鼓舞着、更激励着全省农牧区各族群众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1月25日18时30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即将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开场。彼时,海晏县党政综合办公楼4楼会议室已经坐满了人。19时,省人大代表、海晏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世英准时“赴约”连线。

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哈勒景村无土栽培的牧草。尹耀增 摄

  稳产业,让乡村振兴底色更足

  “县长,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我们都看到了,会场里还有什么好消息?”海晏县农牧水利科技和乡村振兴局局长久迈满是期待。

  张世英笑着点点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一书一单一承诺’,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扎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牦牛、藏羊、青稞、油菜、枸杞、黎麦等优势产业集群,做优做精冬虫夏草、黄菇、蕨麻等特色产业,创新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多形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消费帮扶助农、直播电商助农行动实效,打造200个乡村产业示范村,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广大农牧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久迈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记录,“打造200个乡村产业示范村,这对全县29个村的产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我们要积极争取产业示范村的名额。”

  “目前申报的芦花鸡项目已经进入评审阶段,争取让我们村入选示范村。”三角城镇海峰村第一书记杨发栋接过话茬。

  2023年,海晏县将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作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目标,探索农牧结合、资源互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等多种措施,持续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样板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我们要继续托管好267公顷耕地,去年每亩地分红510元,群众都很高兴。托管既提高了生产率,又解放了生产力,大家举双手支持。”

  同样为之振奋的还有海晏县种粮大户殷万忠。“传统种植模式的转变,让我深深感受到国家对于现代农业及新农人的鼓励与扶持。这份好机遇,给了我足够强大的农业种植信心,为粮食高产稳产保驾护航。”殷万忠自豪地说。

  海晏县紧紧抓住农牧民增收这个关键,围绕落实“强村带动发展、企业带动发展、产业带动发展、项目带动发展、能人带动发展”的“兴村五策”,因地制宜,争取实现“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统筹推进生态畜牧业“八个一”配套工程,填补饲料加工厂空白,抓实有机肥厂、活畜交易市场、冷链物流等工程提质达标,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并惠及更多群众。

  为助推特色农牧产业发展,海晏县以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大力开展高效养殖技术实践与推广,“藏羊两年三胎”“藏羊多胎养殖技术”“羔羊早期断奶”等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2023年,海晏县2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5万元,总收入1460.72万元,同比增长20.76%。其中,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海北清湖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青海湖乡达玉五谷村的村集体产业,工人正在包装食品。尹耀增 摄

  环境整治,让乡村有“颜值”

  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农牧民群众根本福祉,事关农牧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乡村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治理。统筹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20%以上,因地制宜新建一批户用卫生厕所,实施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张世英说,“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乡村建设‘三清三改’工作,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获得感。”

  “我们正在做的这项工作和报告中提到目标要求真是不谋而合啊!”久迈笑着说,“2023年,我们启动草原环境综合整治、私搭乱建等六大专项行动,96.4千米牧道全部整治完毕,0.52万公顷无序流转草场全部规范整改,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有效疏通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堵点。”

  “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建设,这是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举措之一。”张世英的话引发大家共鸣,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近年来,海晏县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管理体制,落实整治制度,创新整治措施,不断提高全县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倾力营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海晏县金滩乡岳峰村的粉条加工产业。海晏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抓治理,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牛生有不仅是东达村的党支部书记,还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东达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养殖、托管种植等产业全面开花,仅去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就达到18万元。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3年,被认定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的金滩乡“六小”工作法就是源于东达村党支部探索创新“党员好事坏事计分制”“五小化解法”等工作方法。

  “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海晏县金滩乡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这是全县的荣誉,也是东达村的成绩。”张世英对牛生有说,“我们要在全县进行推广,着力打造和谐有序的乡村环境。”

  海晏县着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五联六治七结合”的治理新模式,不断丰富社会治理内涵,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我们对今年的各项工作充满信心,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让乡村振兴惠及更多群众,努力给海晏县的各族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会议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憧憬着新的一年。

美丽的金银滩草原。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背景链接

  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主线,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州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机遇,创新实干,锐意进取,狠抓工作落实,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持续提升农牧民生活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海晏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海晏县聚焦农牧业发展,打造绿色生态农牧业,全力推动畜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十万头藏羊养殖基地、万头牦牛生态养殖基地、万只羔羊生产基地、千头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千头肉牛生态散养基地。全力推动农业高效集约发展,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推进集约化工程,实现土地增产和农牧民增收。

  2023年,海晏县脱贫群众人均收入23481.21元,增速为18.67%。持续巩固村集体经济“破零”成果,按照“壮大、培优、育强”实施阶段,全县29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60.72万元;完成道阳村、三联村、同宝村、温都村等4个试点村建设任务;全县新建厕所175座,问题厕所整改602座。

作者 尹耀增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