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当洛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共育“石榴籽”,浇灌“团结花”,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聚焦纠纷化解,共育民族友善“团结花”。推动社会治理力量下沉、民族工作重心前移,利用乡村两级调解网格,联合村“两委”、党员干部、调解员、三老人员、法治副书记等5类人员力量,深入村社、牧户家中,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紧盯邻里之间、婚恋家庭、草场纠纷等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了解、早处置、早化解”。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7起并妥善化解。
聚焦乡风文明,共浇民族和谐“进步花”。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会议等,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以群众喜闻乐见、易记易行的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培育牧区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文明健康之风。截至目前,县级层面评定当洛乡文明乡镇、文明村社4个、文明家庭4个,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3个,营造了崇善向美、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聚焦生态宜居,共创民族团结“美丽花”。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常态化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有力抓手,打通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后一米”。按照“抓点、连线、成片、促面”的思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乡域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同时,将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与支部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牧区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
聚焦特色产业,共植民族致富“幸福花”。紧盯“产业兴、群众富”的发展目标,把产业发展作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积极培育牦牛养殖主导产业,探索“联合社+企业+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发展思路,助力牧民群众增收。促进“订单式”畜牧业良性发展,采取“家庭牧场”、代牧、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大出栏力度。建立省级牦牛人工授精技术示范点,联合社人工授精母畜繁育率达到53.43%。
聚焦文体活动,共享民族文化“精神花”。围绕玛沁县村级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国旗飘起来”“喇叭响起来”“卫生评起来”“红歌唱起来”“锅庄跳起来”“竞技赛起来”“牦牛评起来”等各项活动,以歌舞、文体赛事、说唱等多种形式反映当洛乡发展成就,全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