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甘德县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他,从军营迈着“正步”走进群众心房
——记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龙木且村第一书记潘敬浩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兴发 李永波 索南加
发布时间:2024-07-15 15:30:00
编辑:许娜
冰天雪地也阻止不了潘敬浩(左一)走访群众的脚步。图片由本人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阿克(藏语叔叔的意思),这几天一会儿刮风下雪,一会儿又晴了,天气变化这么快,你们家里人的身体都好着撒?有事儿电话打啊!”潘敬浩站在路边朝着远处的牧民班尕,一边大声喊着话,一边高举着手机摇晃着。

  “呀!好着,撒都好着!外面转着冷了家里奶茶喝来。”班尕伸出大拇指的双手举过头顶,不停地上下摆动着。

  潘敬浩,这位“90后”退伍军人,2022年进入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2023年被选派到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龙木且村担任第一书记。

  龙木且村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岗龙乡北部,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年均气温只有零下8摄氏度。虽然初来乍到,但这位“90后”书记却在驻村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和这里的451户居民打成了一片。脸上没有“90后”的青涩,举手投足间倒是尽显着干练和睿智。

  3月的龙木且村满眼没有绿草发芽的春意,依旧是寒风裹挟雪花的冬景。15日,休假回来,述职、开总结会,参加完单位活动的潘敬浩,马不停蹄地来到龙木且村。“一年只回一次家,驻村时想家。但到家没几天又挂念这边‘家’里的事儿。”因为回山东临沂探亲,二十多天没在村里,潘敬浩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草山上野熊再来了没有?电话里你老说好着、好着,我休假回来了,不放心你过来看看。”在村民旦加家门口,潘敬浩极力地平缓着呼吸,克服着海拔落差带来的不适。“要再发现先给派出所打电话,再马上给我说,千万别自己驱赶,伤了它,伤了你都不行!”嘱咐完,潘敬浩婉拒了旦加进屋休息的邀请,向村党支部书记尕尔才家走去,急切想知道最近村里的情况,以及商讨宣讲“一号文件”的事。

  “‘驻村第一书记’就好比是部队里的班长,是兵头将尾,关系到基层发展的好坏!”潘敬浩对自己的工作打了个比喻,在基层工作如同踢正步,身子要正、迈步有力、落地得有声。

  在尕尔才眼里,潘敬浩就是这样一个“事儿不办好、不办完就不‘收兵’的人”。

  时间回到2023年7月。潘敬浩在走访中了解到,生活在龙木且村达贡玛沟一片的牧民,一到夜晚手机信号就会中断,几十公里的山路,遇上灾害、疾病等突发情况无法及时与外界联系。潘敬浩改变原定当天返回的计划,在达贡玛沟体验了一把“夜不能讯”。

  “有基站,咋就没信号?还是晚上?”尕尔才回忆,当时潘敬浩嘟囔着自顾自地拿起手机钻沟爬坡寻找着信号,查询着根本原因,思考着彻底解决的办法。

  “这事儿还没个头绪,我没有心思吃饭。”凭着这股子倔劲儿,尕尔才对这个“90后”的年轻书记心生了敬意。折腾了半宿,潘敬浩判断:是基站内部设备出现了问题。通过与当地电信公司联系,与维修人员落实好基站设备维修事宜后,才欣然离开。走时还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牧民,那句“别管白天晚上,不管啥事,随时都可以找我。”让尕尔才明白了“这个年轻的‘小书记’心里有我们,是个干事儿的人!”

  “我出生在革命老区,又在部队锻炼了五年,还是一名党员,无论是个人情感还是党员的使命、组织的培养,为老百姓做事都是分内之事。”潘敬浩的语气,还是像军人那样干练且铿锵有力。

  不久前,青海省全省驻村第一书记代表座谈会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召开,在会上8名驻村第一书记做了交流发言,其中就有潘敬浩。

  “他们不识字的多,我就语音发消息。我听不懂他们的‘地方普通话’,找同事解释,摸清规律方便日后沟通。总之他们反映的问题,就是我要干的事情,这是我给自己下的‘死命令’。”

  潘敬浩为牧民赞扎解决儿子就业,确保了一个游走在脱贫和返贫之间家庭,能够跟上步伐不掉队;解决身患骨结核疾病,在公益性教师岗位上奉献多年的老师,后期治疗家庭无法承担巨额医疗费的困境。

  ……

  在潘敬浩的“乡村振兴日记”里,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凡琐碎,每一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背后,是入户率100%的认真勤恳。牧民们那句真诚的“小潘书记,来家里坐坐”的背后,是他从军营迈着“正步”走进群众心房,群众对他认可和尊敬的真实写照。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与国电投董事长刘明胜一行座谈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聚焦青洽会】四川借力青洽会寻找全球合作机会
青洽会商品贸易展延期至16日 市民可前去观展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招标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昆仑山下大城崛起——格尔木70年发展之路
西宁正式开启营商环境4.0时代
24H热点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他,从军营迈着“正步”...
青海甘德:从“五个十万”说起
热点图片
【聚焦第25届青洽会】青洽会为各地客商提供大量商机
【聚焦第25届青洽会...
大清项目余家隧道右线顺利贯通
大清项目余家隧道右...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今日视点】让高质量发展更有特色更有成色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青超联赛西宁赛区大通主场日活动 场内嗨嗨嗨 场外买买买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东锡”协作,书写共同富裕时代答卷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新疆举行 青海代表团获跑马射箭团体三等奖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聚焦】聚力“四地”建设 书写“绿色答卷”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聚焦】热销 高原臻品期待值拉满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他,从军营迈着“正步”走进群众心房
——记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龙木且村第一书记潘敬浩

青海日报
2024-07-15 15:3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他,从军营迈着“正步”走进群众心房
——记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龙木且村第一书记潘敬浩

青海日报
2024-07-15 15:3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他,从军营迈着“正步”走进群众心房
——记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龙木且村第一书记潘敬浩

  • 2024-07-15 15:30:00
  • 来源:青海日报
冰天雪地也阻止不了潘敬浩(左一)走访群众的脚步。图片由本人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阿克(藏语叔叔的意思),这几天一会儿刮风下雪,一会儿又晴了,天气变化这么快,你们家里人的身体都好着撒?有事儿电话打啊!”潘敬浩站在路边朝着远处的牧民班尕,一边大声喊着话,一边高举着手机摇晃着。

  “呀!好着,撒都好着!外面转着冷了家里奶茶喝来。”班尕伸出大拇指的双手举过头顶,不停地上下摆动着。

  潘敬浩,这位“90后”退伍军人,2022年进入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2023年被选派到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龙木且村担任第一书记。

  龙木且村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岗龙乡北部,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年均气温只有零下8摄氏度。虽然初来乍到,但这位“90后”书记却在驻村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和这里的451户居民打成了一片。脸上没有“90后”的青涩,举手投足间倒是尽显着干练和睿智。

  3月的龙木且村满眼没有绿草发芽的春意,依旧是寒风裹挟雪花的冬景。15日,休假回来,述职、开总结会,参加完单位活动的潘敬浩,马不停蹄地来到龙木且村。“一年只回一次家,驻村时想家。但到家没几天又挂念这边‘家’里的事儿。”因为回山东临沂探亲,二十多天没在村里,潘敬浩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草山上野熊再来了没有?电话里你老说好着、好着,我休假回来了,不放心你过来看看。”在村民旦加家门口,潘敬浩极力地平缓着呼吸,克服着海拔落差带来的不适。“要再发现先给派出所打电话,再马上给我说,千万别自己驱赶,伤了它,伤了你都不行!”嘱咐完,潘敬浩婉拒了旦加进屋休息的邀请,向村党支部书记尕尔才家走去,急切想知道最近村里的情况,以及商讨宣讲“一号文件”的事。

  “‘驻村第一书记’就好比是部队里的班长,是兵头将尾,关系到基层发展的好坏!”潘敬浩对自己的工作打了个比喻,在基层工作如同踢正步,身子要正、迈步有力、落地得有声。

  在尕尔才眼里,潘敬浩就是这样一个“事儿不办好、不办完就不‘收兵’的人”。

  时间回到2023年7月。潘敬浩在走访中了解到,生活在龙木且村达贡玛沟一片的牧民,一到夜晚手机信号就会中断,几十公里的山路,遇上灾害、疾病等突发情况无法及时与外界联系。潘敬浩改变原定当天返回的计划,在达贡玛沟体验了一把“夜不能讯”。

  “有基站,咋就没信号?还是晚上?”尕尔才回忆,当时潘敬浩嘟囔着自顾自地拿起手机钻沟爬坡寻找着信号,查询着根本原因,思考着彻底解决的办法。

  “这事儿还没个头绪,我没有心思吃饭。”凭着这股子倔劲儿,尕尔才对这个“90后”的年轻书记心生了敬意。折腾了半宿,潘敬浩判断:是基站内部设备出现了问题。通过与当地电信公司联系,与维修人员落实好基站设备维修事宜后,才欣然离开。走时还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牧民,那句“别管白天晚上,不管啥事,随时都可以找我。”让尕尔才明白了“这个年轻的‘小书记’心里有我们,是个干事儿的人!”

  “我出生在革命老区,又在部队锻炼了五年,还是一名党员,无论是个人情感还是党员的使命、组织的培养,为老百姓做事都是分内之事。”潘敬浩的语气,还是像军人那样干练且铿锵有力。

  不久前,青海省全省驻村第一书记代表座谈会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召开,在会上8名驻村第一书记做了交流发言,其中就有潘敬浩。

  “他们不识字的多,我就语音发消息。我听不懂他们的‘地方普通话’,找同事解释,摸清规律方便日后沟通。总之他们反映的问题,就是我要干的事情,这是我给自己下的‘死命令’。”

  潘敬浩为牧民赞扎解决儿子就业,确保了一个游走在脱贫和返贫之间家庭,能够跟上步伐不掉队;解决身患骨结核疾病,在公益性教师岗位上奉献多年的老师,后期治疗家庭无法承担巨额医疗费的困境。

  ……

  在潘敬浩的“乡村振兴日记”里,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凡琐碎,每一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背后,是入户率100%的认真勤恳。牧民们那句真诚的“小潘书记,来家里坐坐”的背后,是他从军营迈着“正步”走进群众心房,群众对他认可和尊敬的真实写照。

作者 李兴发 李永波 索南加
编辑:许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