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曹茂山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记者 孔令磊 曹茂山 报道)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抓住社区这个平台,城市治理就算干好了一大半。社区是城市治理的“细胞”,而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心骨。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黄河路南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创新打造“五亮牌五直达”社区党建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据玛沁县黄河路南社区党支部书记纪慧琳介绍,社区党支部深入贯彻果洛州委“一统领四推进”总体思路,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打造了“五亮牌五直达”社区党建模式。“这个模式是以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内生动力为切口,引导和激励辖区内机关单位、物业公司、‘两新’群体、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做到事情大家议、发展大家定、建设大家管、服务大家评、成果大家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更加有亮点、有特色、有成效。”纪慧琳告诉记者。
摄影:孔令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五亮牌五直达”社区党建模式主要包括:
阵地亮牌,党群直达。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作用,多点发力、多元共建,在社区建立了“石榴籽”工作室、“红色议事厅”“小小谈心室”等阵地,成为居民反映问题、讨论问题、共同谋划、纠纷调解的议事点。
网格亮牌,队伍直达。健全完善“社区党支部——片区大网格——小区网格——楼栋微网格——党员联系户”五级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作用,推动共驻单位互联共建,资源共享,协助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居民来社区办事。图片来源:大武镇黄河路南社区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群众解决难题。图片来源:大武镇黄河路南社区
服务亮牌,建议直达。细化9类39项社区服务事项,并公开征求居民意见建议,结合“红色物业”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延伸便民服务的内容,开展居民“点单”、书记“接单”、物业“跟单”活动,确保居民反映问题件件有回音、条条有落实。“我们有诸如下水道不通等难题,都可以和社区说,社区直接对接物业来给解决,省去了我们跑来跑去的麻烦!”希望家园小区居民英吉深有感触。
短板亮牌,谋划直达。针对社区居民反映突出的问题,通过开展居民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听取居民的需求和建议,推动辖区内机关单位、物业公司、“两新”群体、居民群众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共管共治长效机制,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摄影:孔令磊
任务亮牌,成效直达。建立社区议事协商机制,与辖区内机关单位或行业领域党组织签订《基层党建“联建共建”协议书》,以凝聚党员、加强组织、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推动工作为目标,发挥双方党组织的整合作用,努力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和谐社区。“我们根据居民的需求列好清单,让社区党支部来认领解决。”纪慧琳介绍说,“像暑假举办儿童培训班等居民需求多的事项,我们党支部都可以协调帮助解决。”
“社区的工作人员经常会慰问一些困难群众,还经常组织一些文化活动让我们参与其中。”英吉告诉记者,“有时候在非工作日,只要群众有什么难事,工作人员都会前来帮助,让我们感觉社区和居民像一家人一样!”
据纪慧琳介绍,社区还通过发布倡议书,鼓励居民主动加入志愿服务,最终组建了“五彩阳光”志愿者服务队,每支队伍有10名志愿者,包括红色党员先锋服务、黄色敬老助残服务、蓝色治安防范服务、绿色环境保护服务、粉色文艺体育服务。服务队通过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手拉手帮扶,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另外,为了弘扬新时代正能量,营造文明新风尚,社区实行微积分管理,建立了“爱心积分超市”,居民可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等获得相应积分,通过积分兑换奖品。该管理机制还通过打造社区“红榜”,定期评选社区“优秀居民”,激励更多居民创先争优,共建和谐社区。
成立于2010年6月的玛沁县大武镇黄河路南社区,生活着汉、藏等各族居民。多年以来,社区各族干部群众和睦相处、团结共事、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社区工作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站窗口’,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压舱石’。我们将持续为辖区各族群众打造信息互动、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平台,为辖区群众营造团结和谐的民族一家亲氛围。”纪慧琳说。
2023年度“优秀居民”表彰大会。图片来源:大武镇黄河路南社区
社区工作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站窗口”,切实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关键在社区、重心在社区、难点在社区、成效在社区。
多年以来,玛沁县大武镇黄河路南社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五亮牌五直达”社区党建模式,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全力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团结社区”,努力提升社区各族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