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记者 孔令磊 曹茂山 赵旭 报道)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政务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新要求,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工作着力点,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为全县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据了解,甘德县政务服务中心于2016年投入使用,2023年期间进行升级改造。近日,记者在政务服务大厅看到,全面提质改造后的政务服务中心视野开阔、宽敞明亮、设施完善。目前,中心已入驻16个部门,工作人员35人,设置服务窗口32个,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的事项数量476项,网上办件事项数量440项。中心还设立了“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综合窗口。

“一站式”政务服务惠企利民
“中心为进一步方便基层群众、企业办事,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一次办好’的要求,通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推动多个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套餐式服务。”甘德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箐敏告诉记者。
据王箐敏介绍,为实现基本民生保障服务“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工作目标,中心通过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着力打造“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政务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成效明显,最大限度减少了企业和群众跑腿的次数。
群众正在办理业务。摄影:赵旭
“过去办理低保手续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因为牧区群众住得比较分散,拿不全材料还要来来回回地跑,时间都花在路上了。现在办理同样事宜,只要村里核实过情况,牧民上午来办理,下午低保补助就到账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一网通办”的便利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现代化政务服务。
此外,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引导办事群众和企业登录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青松办”手机APP,享受便捷的办事体验,主动介绍“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模式。目前已设置“一件事一次办”8个专窗,实现线下线上无差别受理,做到事项应进必进。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治“疑难杂症”
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设置以来,真正发挥了“不管事情多难办,专门窗口来兜底”的优势作用。记者了解到,该窗口的设置是为反映业务办理过程中应受理未受理、应办成未办成的问题,帮助群众把不好办、很难办的事项办成、办好。同时,企业群众对于业务办理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通过“办不成事”窗口进行反映。
据介绍,“办不成事”窗口人员在面对群众咨询和建议时做到服务尽心、解答到位,及时做好“办不成事”工单台账记录,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窗口人员面对群众反映事项,可现场办理的应为群众及时协调办结,确保职责内的事项马上办、不拖延;无法即时处理的问题,应与群众做好沟通,了解缘由,做好记录,及时上报,后续跟踪并及时向群众反馈。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为群众提供了解决疑难问题的‘特效药’,让问题和诉求直接被反映,这对于提升政府服务事项办理效率和帮助群众缩短流程手续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王箐敏告诉记者。

提升服务“硬实力” 优化服务“软环境”
近年来,甘德县政务服务中心积极建好服务阵地,提升政务服务“硬实力”,优化政务服务“软环境”,努力打造让群众满意的服务型窗口,全力营造文明、优质的服务。
在政务大厅咨询台设置学雷锋服务志愿岗,积极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引导、帮办服务;在综合窗口设置绿色便民通道,设立退役军人优先窗口、办好一件事服务窗口等特色专窗,主动为老弱病残孕、现(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优先办事服务;贴心打造自助体验区、暖心服务区等功能区,让群众享受到“一杯热水、一本好书、一张笑脸”的暖心服务,让办事群众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打造集人性化、舒心化、便捷化为一体的办事服务大厅。
另外,组建优化帮办代办队伍,提升帮办代办服务,把“静止式”窗口变为“移动式”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对一”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强化便民利企举措,为群众办理医保、户籍等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延时办、预约办等便民服务,有效解决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未办结事项再次跑”等问题,真正做到办事无休日、服务不打烊,推动形成“办成事”的机制和“好办事”的环境。
“我们坚持践行‘小窗口、大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优化服务举措,让政务服务有‘速度’,让群众办事有‘温度’。”王箐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