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久治县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果洛:“四蹄”发力 牦牛产业跑出加速度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7-19 17:26:33
编辑:许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党成恩 报道)云淡天高,绿草如茵,连绵起伏的草场上,羊群如珍珠般点点洒落。眼下,正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草原牧场最美的时节。

    清晨,被薄雾笼罩的草原显得格外静谧,偶有一两声牛儿的哼叫回荡在草原上。记者见到文革时,他正牵着自家的牦牛在河边饮水。

    文革是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沙科村的村民,现在家里有200来只牛羊,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以前想多挣钱就只能多养牛羊,但也只能靠天吃饭,夏季把牛赶到山上吃草,牦牛长势还好,一到冬天就会出现掉膘的情况。并且草场有限,养多了草场会退化,不仅赚不到钱还破坏了生态,但现在不一样了!”

    2020年,久治县开展“生态家庭牧场”试点工作,为有意愿的牧民修建标准化的牛圈、饲料库、防疫室等设施,采取放牧和补饲的方式,大幅缩短了牦牛的生产与生长周期。文革正是“生态家庭牧场”受益者。

    “现在有了畜棚,牛羊不仅不会遭到狼的袭击,而且在恒温条件下得病少了,产仔率和成活率也提高了。”2023年文革通过“生态家庭牧场”,收入将近30万元,是曾经传统养殖时收入的好几倍。

    据久治县久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洛蔵加措介绍,近年来,久治县大力推广牦牛“三增三适”科学养殖技术,通过牦牛增温、增草、增料,适度规模、适度补饲、适时出栏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饲养中“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问题,实现牦牛错峰出栏和农牧民群众的稳定增收。

久治3

    久治县是传统畜牧业大县,有天然草场1081.07万亩,可利用草场997.89万亩。这里草场丰美,牦牛数量繁多,牦牛肉品质高,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好牛肉怎样卖出好价钱,一直是牧民的关切点。

    2011年,作为青洽会招商引资企业、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州的落地企业,“5369”公司在久治县建立了厂区,十几年来已发展成为集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

    “公司坚持返利于民,以每公斤高于市价2元的价格从牧民手中收购牦牛。”“5369”公司久治县厂区厂长陈林峰介绍,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牧民”模式,辐射带动本地户牧增收。

    随着牦牛产业的发展,牦牛养殖数量越来越多,牛粪也相应地增加了。过去,牧民们留下一部分牛粪做燃料、砌围墙,大部分牛粪被抛弃,草场短时难以分化降解,显得又脏又乱。成立于2017年的青海天空牧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好氧堆肥处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式,实现牛粪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公司与全县6个乡镇22个行政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以80元每方的价格收购牛粪原料。收来的牛粪我们会做成林木、花卉、蔬菜等的有机肥料,销往果洛和临近的四川、甘肃部分州县。”公司负责人才让加说。  

    不仅是牦牛肉、有机肥,已经通过有机认证成为有机奶源的“久治牦牛奶”也依托全县22个生态畜牧业养殖基地,建起了奶制品加工厂。“我们已经建成和全县22个移动奶站为辐射的牛奶收购布局,预计年收储鲜奶1000余吨,初步预计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预计农牧户户均可实现增收2000元。”青海玉泽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卡本才让告诉记者。

    一头牛“牵”出一条产业链。久治县探索出集牦牛养殖、“圈窝子”饲草种植、活畜交易、牛羊屠宰、奶制品生产和粪污回收利用等产业配套相对完善、聚集程度较高的“草畜粪肥肉乳”牦牛全产业链格局。

    “近年来,久治县农牧部门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建设为依托,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牦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州关于‘输出地’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创新,突出科技支撑作用,加大久治牦牛遗传资源名录申报、特色农畜产品开发等重点工作,在做好牦牛产业文章上持续发力。”久治县农牧水利和科技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为山水相依、农牧相融的果洛州指引着前进方向。

   “自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以来,果洛州全力实施高原生态农牧业产业化“六项工程”,走出一条富有果洛特色的生态农牧业产业化路子,培育了金草原、玛沁浩云、久治青南畜产品、班玛金牧、玛多旭利藏羊等肉制品企业,建成奶牛养殖基地30多处,培育了多家较大的乳制品企业。班玛羊肚菌、藏茶、黑青稞种植等林下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藏茶、藏香、中藏药材、林下产品加工集中区形成一定规模。”果洛州农牧局副局长魏鹏告诉记者。

   目前,“果洛大黄”“果洛蕨麻”“果洛牦牛”“玛多藏羊”“甘德牦牛”“久治牦牛”“玛沁白藏羊”等品牌获得地理标志认证,“5369”商标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雪山”商标被认定为中华百年老字号。青海源羚生产的单体速冻蕨麻等产品通过美国和欧盟有机认证,并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金草原公司等17个肉制品品种被华夏中绿认证为有机产品。

久治1

   “输出”质量不断提高,“赢来”市场一席之地。一批品质高端、风味独特、底蕴深厚的知名农畜产品正走出高原,“青字号”招牌被擦得越来越亮,“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日渐清晰。

   举目喜觉千山绿,一阵东风扬帆起。以生态为发展底气,以绿色为发展优势,翻开果洛州“绿色有机”农牧业的宏伟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处着墨都令人心潮澎湃。果洛州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柱,以“调结构、抓特色,重科技、强产业”为路径,不断推动高原生态绿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与国电投董事长刘明胜一行座谈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果洛:“四蹄”发力 牦牛产业跑出加速度
甘德:政务服务有“速度” 群众办事有“温度”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招标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西宁市全力打造农畜产品高品质精深加工中心
西宁市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
24H热点
首届“黄河溯源·草原欢歌久治行”活动举办
青海久治:聚焦“小切口” 持续发力整治群众身边不...
青海久治:“新力量”红领巾融媒体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
青海久治:凝聚共识 砥砺前行 奋力谱写民族工作高...
热点图片
“讲”大美青海故事 “展”大美青海魅力——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青海体验项目现场见闻
“讲”大美青海故事 ...
青海省藏医院表彰救人医生付明梅
青海省藏医院表彰救...
【祖国好 家乡美】草原深处 烛光闪耀
【祖国好 家乡美】草...
【身边的感动】不负援青时光——记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周磊
【身边的感动】不负...
【祖国好 家乡美】以旅游之笔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祖国好 家乡美】以...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旗辉映新征程 实干笃行在一线】躬耕希望的田野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
【乡村振兴在青海】老手艺 新故事
【乡村振兴在青海】...
盛夏的阿尼玛卿
盛夏的阿尼玛卿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果洛:“四蹄”发力 牦牛产业跑出加速度

青海新闻网
2024-07-19 17:2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果洛:“四蹄”发力 牦牛产业跑出加速度

青海新闻网
2024-07-19 17:2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果洛:“四蹄”发力 牦牛产业跑出加速度

  • 2024-07-19 17:26:33
  • 来源: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党成恩 报道)云淡天高,绿草如茵,连绵起伏的草场上,羊群如珍珠般点点洒落。眼下,正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草原牧场最美的时节。

    清晨,被薄雾笼罩的草原显得格外静谧,偶有一两声牛儿的哼叫回荡在草原上。记者见到文革时,他正牵着自家的牦牛在河边饮水。

    文革是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沙科村的村民,现在家里有200来只牛羊,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以前想多挣钱就只能多养牛羊,但也只能靠天吃饭,夏季把牛赶到山上吃草,牦牛长势还好,一到冬天就会出现掉膘的情况。并且草场有限,养多了草场会退化,不仅赚不到钱还破坏了生态,但现在不一样了!”

    2020年,久治县开展“生态家庭牧场”试点工作,为有意愿的牧民修建标准化的牛圈、饲料库、防疫室等设施,采取放牧和补饲的方式,大幅缩短了牦牛的生产与生长周期。文革正是“生态家庭牧场”受益者。

    “现在有了畜棚,牛羊不仅不会遭到狼的袭击,而且在恒温条件下得病少了,产仔率和成活率也提高了。”2023年文革通过“生态家庭牧场”,收入将近30万元,是曾经传统养殖时收入的好几倍。

    据久治县久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洛蔵加措介绍,近年来,久治县大力推广牦牛“三增三适”科学养殖技术,通过牦牛增温、增草、增料,适度规模、适度补饲、适时出栏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饲养中“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问题,实现牦牛错峰出栏和农牧民群众的稳定增收。

久治3

    久治县是传统畜牧业大县,有天然草场1081.07万亩,可利用草场997.89万亩。这里草场丰美,牦牛数量繁多,牦牛肉品质高,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好牛肉怎样卖出好价钱,一直是牧民的关切点。

    2011年,作为青洽会招商引资企业、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州的落地企业,“5369”公司在久治县建立了厂区,十几年来已发展成为集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

    “公司坚持返利于民,以每公斤高于市价2元的价格从牧民手中收购牦牛。”“5369”公司久治县厂区厂长陈林峰介绍,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牧民”模式,辐射带动本地户牧增收。

    随着牦牛产业的发展,牦牛养殖数量越来越多,牛粪也相应地增加了。过去,牧民们留下一部分牛粪做燃料、砌围墙,大部分牛粪被抛弃,草场短时难以分化降解,显得又脏又乱。成立于2017年的青海天空牧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好氧堆肥处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式,实现牛粪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公司与全县6个乡镇22个行政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以80元每方的价格收购牛粪原料。收来的牛粪我们会做成林木、花卉、蔬菜等的有机肥料,销往果洛和临近的四川、甘肃部分州县。”公司负责人才让加说。  

    不仅是牦牛肉、有机肥,已经通过有机认证成为有机奶源的“久治牦牛奶”也依托全县22个生态畜牧业养殖基地,建起了奶制品加工厂。“我们已经建成和全县22个移动奶站为辐射的牛奶收购布局,预计年收储鲜奶1000余吨,初步预计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预计农牧户户均可实现增收2000元。”青海玉泽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卡本才让告诉记者。

    一头牛“牵”出一条产业链。久治县探索出集牦牛养殖、“圈窝子”饲草种植、活畜交易、牛羊屠宰、奶制品生产和粪污回收利用等产业配套相对完善、聚集程度较高的“草畜粪肥肉乳”牦牛全产业链格局。

    “近年来,久治县农牧部门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建设为依托,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牦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州关于‘输出地’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创新,突出科技支撑作用,加大久治牦牛遗传资源名录申报、特色农畜产品开发等重点工作,在做好牦牛产业文章上持续发力。”久治县农牧水利和科技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为山水相依、农牧相融的果洛州指引着前进方向。

   “自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以来,果洛州全力实施高原生态农牧业产业化“六项工程”,走出一条富有果洛特色的生态农牧业产业化路子,培育了金草原、玛沁浩云、久治青南畜产品、班玛金牧、玛多旭利藏羊等肉制品企业,建成奶牛养殖基地30多处,培育了多家较大的乳制品企业。班玛羊肚菌、藏茶、黑青稞种植等林下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藏茶、藏香、中藏药材、林下产品加工集中区形成一定规模。”果洛州农牧局副局长魏鹏告诉记者。

   目前,“果洛大黄”“果洛蕨麻”“果洛牦牛”“玛多藏羊”“甘德牦牛”“久治牦牛”“玛沁白藏羊”等品牌获得地理标志认证,“5369”商标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雪山”商标被认定为中华百年老字号。青海源羚生产的单体速冻蕨麻等产品通过美国和欧盟有机认证,并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金草原公司等17个肉制品品种被华夏中绿认证为有机产品。

久治1

   “输出”质量不断提高,“赢来”市场一席之地。一批品质高端、风味独特、底蕴深厚的知名农畜产品正走出高原,“青字号”招牌被擦得越来越亮,“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日渐清晰。

   举目喜觉千山绿,一阵东风扬帆起。以生态为发展底气,以绿色为发展优势,翻开果洛州“绿色有机”农牧业的宏伟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处着墨都令人心潮澎湃。果洛州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柱,以“调结构、抓特色,重科技、强产业”为路径,不断推动高原生态绿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许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