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本网报道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
青海甘德恰曲纳村:安居乐业话幸福 乡村振兴谋发展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7-19 17:31:11
编辑:许娜

视频剪辑:曹茂山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孔令磊 曹茂山 报道)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加快迈向小康的步伐,以提高村镇牧民群众生活质量及产业发展能力为重点,优先打造一批美丽村镇,江千乡恰曲纳村就是其中之一。

  从甘德县城出发,沿着草原蜿蜒的公路驱车行驶80多公里后,一块写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标牌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恰曲纳村。论地利,恰曲纳村发展其实没有明显优势。从甘德县城出发,一个半小时车程才能抵达恰曲纳村,这里并非交通枢纽,也非旅游胜地,只是个坐落在山坳里的藏族自然村落。

29203356wp0p图片来源:果洛在线

  “我们以前住的房子主要是彩钢房,有的条件差的还是土房,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谈到恰曲纳村多年前的情况,村民可昂告诉记者。

  通过和可昂聊天,记者了解到,以前村里没有硬化路、路灯、文化广场,房子也是在草滩上随意建,上厕所就地解决,所有的硬件设施几乎为零……

  恰曲纳村地处甘德县江千乡东北部,距乡政府19公里,平均海拔3900米,全村共有313户1137人,这里的居民们世世代代靠放牧为生。那么,恰曲纳村近几年是如何发展奔小康的呢?

  牧民安居 幸福满满

  随着上海援青资金的投入,5年前,恰曲纳村开始蜕变。恰曲纳村驻村第一书记熊军介绍,2019年开始,果洛州援建省份上海市投入资金对村子进行整村改造,实施了住房修建、道路硬化等一系列工程。2020年,恰曲纳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立项总投资2600万元,集中实施了老旧房屋改造、新建桥梁、主干道街面及沿街庭院整治等项目。

  根据恰曲纳村村民生活习惯和未来生活需求,房屋被分为了“整治提升”和“新建控制”两类,开始施工建设。“新建控制”类是在提高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建筑体现藏式民居的风格,做到水、电、暖齐全,并给每个庭院赋予了不同的功能与特色,体现了“一院一品”建筑特色。

村民庭院。摄影:孔令磊

  除了住房条件的飞跃,村子配套设施的改善也十分明显,日处理垃圾2吨的低温热解设备,将彻底解决生活垃圾无处去的问题;总长3.4公里的村内道路,实现了标准化建设,解决了村庄内道路体系不完整、道路宽度不足、缺乏公共停车位等问题;百盏太阳能路灯,让村民们告别了抹黑夜行的历史;遍布在整个村子各个路口的监控探头,24小时监控保护着村民的生活生产安全。

  随意在村子里行走,整洁宽敞的道路、小巧精致的牧民庭院、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前。

  “现在村里的道路硬化了,还新建了文化广场,生活越来越有劲头了!”可昂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生活的村子,如今改头换面后能变得如此美丽。现在,他不仅住进了新房子,家具、家电也一应俱全。

美丽的恰曲纳村。摄影:孔令磊

  产业致富 乡村振兴

  安居还需乐业,硬件设施改善了,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了村干部的心头之事。“首先需要改变的还是村民的思想观念,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再激发牧民的积极性。”驻村第一书记熊军说。

  近年来,恰曲纳村通过“党建+企业+合作社+牧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发展产业经济。2015年,利用州级扶贫资金120万元,建设恰曲纳村扶贫加油站,年纯收益12万元;2016年,利用产业到户资金176.64万元,购置了果洛君念火锅商铺,每年分红资金11.02万元;2018年,利用州级循环资金100万元入股雪山牧业,产生年效益6万元;2018年至2019年,利用光伏扶贫资金98.43万元建设光伏电站,2022年累计发放困难救助资金21.6万元;2023年累计开发47个公益性岗位,发放工资49.1万元……

村民开了小超市。摄影:孔令磊

  五年前,恰曲纳村务工和经商的人数只有8人,目前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300多人,占全村青年人口的90%。集体产业也形成了以特色文化产业加工、扶贫加油站、火锅店、千亩饲草基地等为主的多种产业融合发展。

  “以前只是放牧,没有固定工作,收入也不算高。”可昂对记者说,“现在村里的新房很多,装修需求增多,我外出学习了房屋装修技术,现在每个月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呢!”

恰曲纳村党群服务中心。摄影:孔令磊

  此外,为推进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发展,恰曲纳村积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据了解,2022年,江千乡党委、政府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率先在恰曲纳村试点,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村级治理。

  经过多年的帮扶和努力,如今的恰曲纳村一天天变化很大:村民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在当地实现就业,解决了长期生计问题,山村有了“小康示范村”的模样,远近闻名。

  “乡村振兴一定是全面振兴,振兴路上既要让村民家里美起来,还要让村里的产业兴起来,这样恰曲纳村的村民才能稳定地富起来,乡村才能真正振兴。”熊军说。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与国电投董事长刘明胜一行座谈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果洛:“四蹄”发力 牦牛产业跑出加速度
甘德:政务服务有“速度” 群众办事有“温度”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招标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西宁市全力打造农畜产品高品质精深加工中心
西宁市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
24H热点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果洛...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甘德...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玛沁...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特色产业 ...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班玛...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玛多...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不负韶华...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果洛...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玛多...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果洛...
热点图片
“讲”大美青海故事 “展”大美青海魅力——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青海体验项目现场见闻
“讲”大美青海故事 ...
青海省藏医院表彰救人医生付明梅
青海省藏医院表彰救...
【祖国好 家乡美】草原深处 烛光闪耀
【祖国好 家乡美】草...
【身边的感动】不负援青时光——记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周磊
【身边的感动】不负...
【祖国好 家乡美】以旅游之笔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祖国好 家乡美】以...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旗辉映新征程 实干笃行在一线】躬耕希望的田野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
【乡村振兴在青海】老手艺 新故事
【乡村振兴在青海】...
盛夏的阿尼玛卿
盛夏的阿尼玛卿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
青海甘德恰曲纳村:安居乐业话幸福 乡村振兴谋发展

青海新闻网
2024-07-19 17:3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
青海甘德恰曲纳村:安居乐业话幸福 乡村振兴谋发展

青海新闻网
2024-07-19 17:3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
青海甘德恰曲纳村:安居乐业话幸福 乡村振兴谋发展

  • 2024-07-19 17:31:11
  • 来源:青海新闻网

视频剪辑:曹茂山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孔令磊 曹茂山 报道)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加快迈向小康的步伐,以提高村镇牧民群众生活质量及产业发展能力为重点,优先打造一批美丽村镇,江千乡恰曲纳村就是其中之一。

  从甘德县城出发,沿着草原蜿蜒的公路驱车行驶80多公里后,一块写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标牌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恰曲纳村。论地利,恰曲纳村发展其实没有明显优势。从甘德县城出发,一个半小时车程才能抵达恰曲纳村,这里并非交通枢纽,也非旅游胜地,只是个坐落在山坳里的藏族自然村落。

29203356wp0p图片来源:果洛在线

  “我们以前住的房子主要是彩钢房,有的条件差的还是土房,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谈到恰曲纳村多年前的情况,村民可昂告诉记者。

  通过和可昂聊天,记者了解到,以前村里没有硬化路、路灯、文化广场,房子也是在草滩上随意建,上厕所就地解决,所有的硬件设施几乎为零……

  恰曲纳村地处甘德县江千乡东北部,距乡政府19公里,平均海拔3900米,全村共有313户1137人,这里的居民们世世代代靠放牧为生。那么,恰曲纳村近几年是如何发展奔小康的呢?

  牧民安居 幸福满满

  随着上海援青资金的投入,5年前,恰曲纳村开始蜕变。恰曲纳村驻村第一书记熊军介绍,2019年开始,果洛州援建省份上海市投入资金对村子进行整村改造,实施了住房修建、道路硬化等一系列工程。2020年,恰曲纳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立项总投资2600万元,集中实施了老旧房屋改造、新建桥梁、主干道街面及沿街庭院整治等项目。

  根据恰曲纳村村民生活习惯和未来生活需求,房屋被分为了“整治提升”和“新建控制”两类,开始施工建设。“新建控制”类是在提高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建筑体现藏式民居的风格,做到水、电、暖齐全,并给每个庭院赋予了不同的功能与特色,体现了“一院一品”建筑特色。

村民庭院。摄影:孔令磊

  除了住房条件的飞跃,村子配套设施的改善也十分明显,日处理垃圾2吨的低温热解设备,将彻底解决生活垃圾无处去的问题;总长3.4公里的村内道路,实现了标准化建设,解决了村庄内道路体系不完整、道路宽度不足、缺乏公共停车位等问题;百盏太阳能路灯,让村民们告别了抹黑夜行的历史;遍布在整个村子各个路口的监控探头,24小时监控保护着村民的生活生产安全。

  随意在村子里行走,整洁宽敞的道路、小巧精致的牧民庭院、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前。

  “现在村里的道路硬化了,还新建了文化广场,生活越来越有劲头了!”可昂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生活的村子,如今改头换面后能变得如此美丽。现在,他不仅住进了新房子,家具、家电也一应俱全。

美丽的恰曲纳村。摄影:孔令磊

  产业致富 乡村振兴

  安居还需乐业,硬件设施改善了,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了村干部的心头之事。“首先需要改变的还是村民的思想观念,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再激发牧民的积极性。”驻村第一书记熊军说。

  近年来,恰曲纳村通过“党建+企业+合作社+牧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发展产业经济。2015年,利用州级扶贫资金120万元,建设恰曲纳村扶贫加油站,年纯收益12万元;2016年,利用产业到户资金176.64万元,购置了果洛君念火锅商铺,每年分红资金11.02万元;2018年,利用州级循环资金100万元入股雪山牧业,产生年效益6万元;2018年至2019年,利用光伏扶贫资金98.43万元建设光伏电站,2022年累计发放困难救助资金21.6万元;2023年累计开发47个公益性岗位,发放工资49.1万元……

村民开了小超市。摄影:孔令磊

  五年前,恰曲纳村务工和经商的人数只有8人,目前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300多人,占全村青年人口的90%。集体产业也形成了以特色文化产业加工、扶贫加油站、火锅店、千亩饲草基地等为主的多种产业融合发展。

  “以前只是放牧,没有固定工作,收入也不算高。”可昂对记者说,“现在村里的新房很多,装修需求增多,我外出学习了房屋装修技术,现在每个月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呢!”

恰曲纳村党群服务中心。摄影:孔令磊

  此外,为推进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发展,恰曲纳村积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据了解,2022年,江千乡党委、政府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率先在恰曲纳村试点,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村级治理。

  经过多年的帮扶和努力,如今的恰曲纳村一天天变化很大:村民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在当地实现就业,解决了长期生计问题,山村有了“小康示范村”的模样,远近闻名。

  “乡村振兴一定是全面振兴,振兴路上既要让村民家里美起来,还要让村里的产业兴起来,这样恰曲纳村的村民才能稳定地富起来,乡村才能真正振兴。”熊军说。

编辑:许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