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2025青海省两会 两会花絮
【聚焦全省两会·两会看点】办好民生实事 擦亮幸福底色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莫青
发布时间:2025-01-23 08:15:00
编辑:何继红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24年,青海民生事业在惠民利民中更有温度,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76%,年初确定的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城镇新增就业6.45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9.38万人次。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4万人次,青海拉面、青绣、互助家政、大通护工等49个特色劳务品牌发展壮大。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4%、7.1%,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

  实施学校建设项目902个,增加基础教育学位1.2万个,新增博士点4个、硕士点10个,建成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时隔66年青海再次获批2所本科高校,青海理工学院、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实现首次招生。

  ●2025年,青海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样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化“青海e就业”,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实施教育强省战略。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打造特色“大思政课”。实施三江源民族中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果洛海东中学,玉树河湟中学年内实现招生,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建设高水平健康青海。抓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每个市州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市州内医疗机构之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县域就诊率90%以上,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推医疗机构“无陪护”病房试点。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强残疾、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改造10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把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床边、身边。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以“小财政”办好“大民生”,高质量实施年度十大类45项民生实事,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各族群众笑容更多、心里更暖。老百姓的大事小事,都写在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连日来,如何办好老百姓的事儿,让学有所助、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成为会场内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  

王辉(左二)和社区居民在一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会场内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着危重婴儿一天天长胖,健健康康出院。”说起工作,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副院长、新生儿科主任周万萍眼里透露着喜悦和幸福。

  她说,去年接诊的危重症新生儿大约400名,每一名患儿的情况都是紧急且复杂的,凭着医护人员的经验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救回了一个又一个“小天使”,孩子的家属热情拥抱,流下感恩的泪水,那一刻,医务人员的辛苦是值得的。

  “我们新生儿科成立于2016年,科室不仅承担着海南州患病新生儿的救治,同时还为玉树、果洛等周边地区的患病新生儿提供急救服务。目前,危重症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胎龄在28周、出生体重在1100克左右的低出生体重儿取得较高的成活率。”周万萍说。

  科室有了如此快的发展,周万萍说,这都得益于党和政府对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江苏对口援青的力量,科室不仅有了先进设备,还有了软实力。

  “为了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在江苏省帮扶下,本地医护人员有了跟岗进修的机会,外地知名专家也常来州上传经送宝,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患儿家庭可以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节省了看病成本。”周万萍说。

  周万萍回忆起前一阵发生在医院的事情。一名兴海县的牧民带着一面锦旗来到了科室,满含泪水地感谢救活他孩子的医护人员,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一般危重症患儿救治费用很高,现在新生儿就可以参加医保,大大减轻了患儿家属的负担。”周万萍计划着,医院今年将再购进一批设备,再送出去一批医护人员提升技能,回到家乡为更多患儿服务。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会场上,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办公室主任王辉讲到了一位10年如一日,支持社区、街道工作的老党员。

  “2014年,一名老党员的党关系转到我们社区,他是一名非常乐意支持社区工作的居民,大小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后来,工作调整到了街道办事处,热心的叔叔又通过微信找到了我,时常分享着身边的事情,有时候还会推送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王辉说,基层治理和服务越来越精细,辖区居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芳华学社”“幸福小厨”“四点半课堂”……一老一小的问题都解决在基层。“今年,我们计划打造两个高品质养老社区,重点关注半失能老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王辉早早计划着今年的工作,她说,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辖区居民记得她。

周万萍(左)正在抢救患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会场外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事

  会场外,西宁市城中区饮马街道办事处就业专干付万鹏总结着“人才夜市”就业新模式带来的好处。

  “我们街道位于大新街夜市,当传统招聘会受到地域和时间约束时,我们想到了依托夜市商圈的人流量推介就业岗位。”有了想法,付万鹏就和同事们行动起来,第一期大新街“人才夜市”效果很好。

  “大新街这边有很多餐饮商铺,一到旺季人手就会短缺,为了提高用工匹配度,去年举办了烹饪技能培训班,有46名居民获得初级厨师证,有了专业的培训,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付万鹏说。

  今年,饮马街道办事处将提前谋划,发挥“人才夜市”“零工市场”的招聘主力军形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业,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全省各级就业部门谋划着各类公共就业活动,抓住节后用工热潮,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提供服务。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深化“青海e就业”行动,持续做大“青海拉面”等特色劳务品牌,引导家政、护工等服务型劳务品牌提升质量,培育打造“冬虫夏草”等劳务品牌,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精准落实就业援助“两优惠、三补贴”政策,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

  【相关链接】两所学校建设正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施三江源民族中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果洛海东中学,玉树河湟中学年内实现招生。如今,两所学校建设得怎么样了?

  果洛海东中学建在海东市乐都区,目前正处于主体施工阶段,已落实资金3亿元。2025年,省级层面将安排下达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支持学校体育运动场、附属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预计2025年底前将完成项目规划建设工程总量的85%,计划于2026年竣工投用。

  玉树河湟中学是根据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东市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加快推动玉树在海东办学工作协调机制。省级层面将安排下达建设资金1600余万元,支持学校附属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还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渠道为学校申报学生宿舍、食堂等建设项目,推动建设工程尽早竣工投用,保障学校年内实现招生。

推荐阅读
吴晓军:奋力谱写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玉树篇章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24年度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公告
【我从基层来】改革新潮涌 奋楫新征程
西宁:联合检查保障节前农贸市场安全有序
24H热点
【两会特刊·会内会外·两会热议】石榴花开别样...
【聚焦全省两会·两会看点】办好民生实事 擦亮幸福底色
【聚焦全省两会·两会连线】西宁为何连续两年上榜全...
【聚焦全省两会·两会连线】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
【数读报告】增长23.2%的“青海步伐”
【两会特刊·人民心声】城乡融合发力 奔赴美好未来
【两会连线】打响“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品牌
【聚焦全省两会·两会看点】青货出青放异彩
【两会特刊·美丽图景】实干笃行:班彦——感恩奋进...
【两会特刊·会内会外】一线见闻:改革为民,托起群...
热点图片
张灯结彩夜西宁
张灯结彩夜西宁
【新春走基层·文化中国年】春节将至 绣娘赶制新衣忙
【新春走基层·文化中...
两会影像
两会影像
【新春走基层】西宁:人民公园里“庙”趣横生年味十足
【新春走基层】西宁...
青海西宁:南川河上的野鸭越来越多了
青海西宁:南川河上...
【新春走基层】热闹过大年!近百场活动进基层添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热闹...
【我从基层来】护绿水青山 引生态向优
【我从基层来】护绿...
做活城乡融合“大文章” 下好区域协调“一盘棋”
做活城乡融合“大文...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聚焦全省两会·两会看点】办好民生实事 擦亮幸福底色

西海都市报
2025-01-23 08:1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聚焦全省两会·两会看点】办好民生实事 擦亮幸福底色

西海都市报
2025-01-23 08:1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聚焦全省两会·两会看点】办好民生实事 擦亮幸福底色

  • 2025-01-23 08:15:00
  • 来源:西海都市报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24年,青海民生事业在惠民利民中更有温度,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76%,年初确定的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城镇新增就业6.45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9.38万人次。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4万人次,青海拉面、青绣、互助家政、大通护工等49个特色劳务品牌发展壮大。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4%、7.1%,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

  实施学校建设项目902个,增加基础教育学位1.2万个,新增博士点4个、硕士点10个,建成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时隔66年青海再次获批2所本科高校,青海理工学院、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实现首次招生。

  ●2025年,青海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高原民生保障青海样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化“青海e就业”,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实施教育强省战略。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打造特色“大思政课”。实施三江源民族中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果洛海东中学,玉树河湟中学年内实现招生,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建设高水平健康青海。抓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每个市州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市州内医疗机构之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县域就诊率90%以上,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推医疗机构“无陪护”病房试点。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强残疾、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改造10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把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床边、身边。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以“小财政”办好“大民生”,高质量实施年度十大类45项民生实事,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各族群众笑容更多、心里更暖。老百姓的大事小事,都写在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连日来,如何办好老百姓的事儿,让学有所助、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成为会场内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  

王辉(左二)和社区居民在一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会场内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着危重婴儿一天天长胖,健健康康出院。”说起工作,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副院长、新生儿科主任周万萍眼里透露着喜悦和幸福。

  她说,去年接诊的危重症新生儿大约400名,每一名患儿的情况都是紧急且复杂的,凭着医护人员的经验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救回了一个又一个“小天使”,孩子的家属热情拥抱,流下感恩的泪水,那一刻,医务人员的辛苦是值得的。

  “我们新生儿科成立于2016年,科室不仅承担着海南州患病新生儿的救治,同时还为玉树、果洛等周边地区的患病新生儿提供急救服务。目前,危重症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胎龄在28周、出生体重在1100克左右的低出生体重儿取得较高的成活率。”周万萍说。

  科室有了如此快的发展,周万萍说,这都得益于党和政府对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江苏对口援青的力量,科室不仅有了先进设备,还有了软实力。

  “为了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在江苏省帮扶下,本地医护人员有了跟岗进修的机会,外地知名专家也常来州上传经送宝,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患儿家庭可以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节省了看病成本。”周万萍说。

  周万萍回忆起前一阵发生在医院的事情。一名兴海县的牧民带着一面锦旗来到了科室,满含泪水地感谢救活他孩子的医护人员,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一般危重症患儿救治费用很高,现在新生儿就可以参加医保,大大减轻了患儿家属的负担。”周万萍计划着,医院今年将再购进一批设备,再送出去一批医护人员提升技能,回到家乡为更多患儿服务。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会场上,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办公室主任王辉讲到了一位10年如一日,支持社区、街道工作的老党员。

  “2014年,一名老党员的党关系转到我们社区,他是一名非常乐意支持社区工作的居民,大小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后来,工作调整到了街道办事处,热心的叔叔又通过微信找到了我,时常分享着身边的事情,有时候还会推送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王辉说,基层治理和服务越来越精细,辖区居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芳华学社”“幸福小厨”“四点半课堂”……一老一小的问题都解决在基层。“今年,我们计划打造两个高品质养老社区,重点关注半失能老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王辉早早计划着今年的工作,她说,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辖区居民记得她。

周万萍(左)正在抢救患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会场外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事

  会场外,西宁市城中区饮马街道办事处就业专干付万鹏总结着“人才夜市”就业新模式带来的好处。

  “我们街道位于大新街夜市,当传统招聘会受到地域和时间约束时,我们想到了依托夜市商圈的人流量推介就业岗位。”有了想法,付万鹏就和同事们行动起来,第一期大新街“人才夜市”效果很好。

  “大新街这边有很多餐饮商铺,一到旺季人手就会短缺,为了提高用工匹配度,去年举办了烹饪技能培训班,有46名居民获得初级厨师证,有了专业的培训,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付万鹏说。

  今年,饮马街道办事处将提前谋划,发挥“人才夜市”“零工市场”的招聘主力军形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业,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全省各级就业部门谋划着各类公共就业活动,抓住节后用工热潮,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提供服务。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深化“青海e就业”行动,持续做大“青海拉面”等特色劳务品牌,引导家政、护工等服务型劳务品牌提升质量,培育打造“冬虫夏草”等劳务品牌,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精准落实就业援助“两优惠、三补贴”政策,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

  【相关链接】两所学校建设正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施三江源民族中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果洛海东中学,玉树河湟中学年内实现招生。如今,两所学校建设得怎么样了?

  果洛海东中学建在海东市乐都区,目前正处于主体施工阶段,已落实资金3亿元。2025年,省级层面将安排下达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支持学校体育运动场、附属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预计2025年底前将完成项目规划建设工程总量的85%,计划于2026年竣工投用。

  玉树河湟中学是根据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东市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加快推动玉树在海东办学工作协调机制。省级层面将安排下达建设资金1600余万元,支持学校附属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还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渠道为学校申报学生宿舍、食堂等建设项目,推动建设工程尽早竣工投用,保障学校年内实现招生。

作者 莫青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