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省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青海正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连日来,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强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乔亚群代表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着眼构建体现海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盐湖资源开发、油气化工、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以标准提升、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等为抓手,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聚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依托丰富的光照、风能等资源优势,紧紧围绕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格局,牢牢把握柴达木沙漠基地建设机遇,实施好光伏、风电、光热、新型储能等项目,促进产业深度耦合,不断壮大装备制造、绿电制氢、绿色算力等新兴产业,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同时,推动未来产业落子布局,高质量建设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研究基地,抢先发展天文科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不断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
贠红卫代表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我们必须立足青海特点、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在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过程中,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模式。盐湖产业要加大力度推动锂电生命周期、绿色氢能循环利用、高端镁基材料、新型储能等四大产业发展,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不断提升盐湖产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竞争力。要持续推进资源开采、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绿色化标准体系建设,形成技术规范、标准管理、效能评价体系,以标准化倒逼产业优化升级。要全面深化科技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等制度体系改革,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用人自主权、课题确定权、奖励分配权等,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吸引更多资源要素聚集,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
王舰委员表示,推动清洁能源与绿色算力的融合创新发展,对于青海而言,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青海加速推进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更加高效、环保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将成为青海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助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青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日照充足、风力资源丰富,是发展清洁能源的理想之地。近年来,青海不断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提升绿色算力的应用水平,为清洁能源与绿色算力的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鉴于此,建议将青海打造成为清洁能源与绿色算力融合创新发展的试验区。这不仅是对青海既有优势的充分利用,更是对青海未来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通过这一试验区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探索清洁能源与绿色算力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清洁能源与绿色算力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示范。同时,这也将为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青海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