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2025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在两会图片报道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带着“生命之花”走向世界舞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牛玉娇
发布时间:2025-03-12 07:58:39
编辑:何继红
刺绣让农村妇女大放异彩。牛玉娇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4日,记者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见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朱二奴时,她正在和丈夫一手打造的河湟刺绣传承基地内忙碌。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朱二奴家中也受了灾,但她并没有因此停下作业的“脚步”,而是继续招聘绣娘,继续输出河湟刺绣文化。

  朱二奴从小就喜爱刺绣,虽然没上过学,更没出过省,但这位农村妇女很小就能将花鸟、熊猫等刺绣样子画得惟妙惟肖,按她丈夫邓西银的话来说:“有点天赋。”

  后来,出嫁抬针线(女子出嫁时要将自己准备的嫁妆,包括衣服、佩饰、鞋袜等向众人展示,展现技艺和才能)时,朱二奴的绣品画样精致、色彩鲜艳,让人眼前一亮,很快,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官亭镇先锋村有个很会刺绣的姑娘。

  尤其是后来被命名为《生命之花》(又称《阿咪之花》)的作品,让朱二奴“一举成名”。朱二奴说:“这件刺绣作品是由蝴蝶、凤凰、牡丹花等图案组成,原本是民和土族妇女肚兜或者坎肩上的纹饰,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珍爱生命的表达。”

  婚后,朱二奴和丈夫创办了刺绣协会,还四处奔走寻求赞助,通过举办展览让更多人知晓民和土族刺绣。很快,民和土族刺绣终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各部门都开始重视挖掘传统文化,要将其发扬光大。”

  邓西银说出了朱二奴说不出的话,而这位朴实的女性,带动民和县无数农村妇女实现了“身份转变”。

  2008年成立刺绣协会,并举办民间刺绣展;2009年筹办培训班,让无数妇女找到赚钱出路,其间前往北京、深圳等地参展;2011年至2014年间,成立公司,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申报成功;2016年至2017年,脱贫攻坚期间打造扶贫车间,吸纳当地脱贫户实现致富……

  到现在,前后有70多位农村妇女尤其是灾后重建地的妇女在朱二奴和丈夫的帮助下,实现了增收,有的甚至开办了工坊,打造了品牌。其间,去国外参展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我们去过新加坡、奥地利、新西兰、日本等很多国家,我们青海农村的刺绣产品很受欢迎。”说起国外的参展经历,朱二奴笑靥如花。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时,正在陕西出差的朱二奴第二天就买了火车票回到民和。

  安顿好家人后,朱二奴和丈夫开始制作《生命之花》刺绣礼品,并送给了前来救援的人们。此刻,“生命之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象化,地震之殇已过去,朱二奴和丈夫谋划着新一年的打算,决心让河湟刺绣继续发扬光大。

  走出“闺阁”的河湟刺绣,已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它承载着民和妇女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承载着河湟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还让民和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推荐阅读
青海代表团继续审议各项决议草案
青海代表团召开工作总结会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2024年青海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公示
西宁市教师(名师工作室)获得国家及省级殊荣
西宁老旧管网改造为何迫在眉睫
24H热点
【两会特别报道】援青干部讲述“三江源”的故事
【两会特别报道】两会视界
两会视界
发展向前 民生向暖
【京青一家人】“我对玉树亲人的真情断不了!”
【两会特别报道】乘长风破万里浪 扬劲帆向涛头立
【全国两会特刊·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青海重点交...
【两会特刊·青报观察】高原大地绘就城乡共美新画卷...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绿水青山涵养生态文旅“好成...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攀登人生的第一座雪山”
热点图片
祁连山的守望
祁连山的守望
【两会特别报道】共赴春之约 共绘新蓝图
【两会特别报道】共...
【两会特别报道】两会视界
【两会特别报道】两...
【两会特别报道·京青一家人】希望的种子,在“第二个家”盎然生长
【两会特别报道·京青...
【两会特别报道】青海:数字浪潮下的“融合”之道
【两会特别报道】青...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洛哇村,日子越过越“得劲儿”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扎根“沃土” 开出“繁花”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小村庄的“十有”幸福清单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带着“生命之花”走向世界舞台

青海日报
2025-03-12 07:5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带着“生命之花”走向世界舞台

青海日报
2025-03-12 07:5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带着“生命之花”走向世界舞台

  • 2025-03-12 07:58:39
  • 来源:青海日报
刺绣让农村妇女大放异彩。牛玉娇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4日,记者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见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朱二奴时,她正在和丈夫一手打造的河湟刺绣传承基地内忙碌。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朱二奴家中也受了灾,但她并没有因此停下作业的“脚步”,而是继续招聘绣娘,继续输出河湟刺绣文化。

  朱二奴从小就喜爱刺绣,虽然没上过学,更没出过省,但这位农村妇女很小就能将花鸟、熊猫等刺绣样子画得惟妙惟肖,按她丈夫邓西银的话来说:“有点天赋。”

  后来,出嫁抬针线(女子出嫁时要将自己准备的嫁妆,包括衣服、佩饰、鞋袜等向众人展示,展现技艺和才能)时,朱二奴的绣品画样精致、色彩鲜艳,让人眼前一亮,很快,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官亭镇先锋村有个很会刺绣的姑娘。

  尤其是后来被命名为《生命之花》(又称《阿咪之花》)的作品,让朱二奴“一举成名”。朱二奴说:“这件刺绣作品是由蝴蝶、凤凰、牡丹花等图案组成,原本是民和土族妇女肚兜或者坎肩上的纹饰,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珍爱生命的表达。”

  婚后,朱二奴和丈夫创办了刺绣协会,还四处奔走寻求赞助,通过举办展览让更多人知晓民和土族刺绣。很快,民和土族刺绣终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各部门都开始重视挖掘传统文化,要将其发扬光大。”

  邓西银说出了朱二奴说不出的话,而这位朴实的女性,带动民和县无数农村妇女实现了“身份转变”。

  2008年成立刺绣协会,并举办民间刺绣展;2009年筹办培训班,让无数妇女找到赚钱出路,其间前往北京、深圳等地参展;2011年至2014年间,成立公司,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申报成功;2016年至2017年,脱贫攻坚期间打造扶贫车间,吸纳当地脱贫户实现致富……

  到现在,前后有70多位农村妇女尤其是灾后重建地的妇女在朱二奴和丈夫的帮助下,实现了增收,有的甚至开办了工坊,打造了品牌。其间,去国外参展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我们去过新加坡、奥地利、新西兰、日本等很多国家,我们青海农村的刺绣产品很受欢迎。”说起国外的参展经历,朱二奴笑靥如花。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时,正在陕西出差的朱二奴第二天就买了火车票回到民和。

  安顿好家人后,朱二奴和丈夫开始制作《生命之花》刺绣礼品,并送给了前来救援的人们。此刻,“生命之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象化,地震之殇已过去,朱二奴和丈夫谋划着新一年的打算,决心让河湟刺绣继续发扬光大。

  走出“闺阁”的河湟刺绣,已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它承载着民和妇女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承载着河湟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还让民和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作者 牛玉娇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