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青海国防教育 > 高原军旅 正文
驰骋在巴塘草原的玉树独立骑兵连
发布日期: 2015-07-31 稿源: 青海日报 编辑: 许娜

  以“流光溢彩”来形容夏季的巴塘草原,是毫不为过的。

  农历小暑时节,正值高地玉树最美的季节。夕阳下,站立当代山俯瞰四野,满目青翠,百花吐蕊,巴塘、结古两条清澈的河流恰于小镇中段无言相遇,一座美丽的草原新城,就在雪域腹地的这方水色滟滟的三角地带拔地而起……

  省军区玉树独立骑兵连,这个在全国已属不多的拥有编制的骑兵连,几十年如一日于高处的玉树草原扎下营盘,稳若磐石。

  多年来,玉树独立骑兵连紧贴高原特点,着力锻造具有血性军人的“高原铁骑”和能打胜仗的“拳头”部队,官兵用忠诚托起使命,用青春书写奉献,用激情创造辉煌,连队先后3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和集体三等功,多次被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和维稳先进单位,连续6年被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1999年,被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荣誉称号,2010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沉甸甸的荣誉与奖牌,展示着这支横刀立马、驰骋高原的独立骑兵连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雄风神威。

  7月5日,我们抵达玉树首日,便赴地处巴塘草原的独立骑兵连驻地采访。

  车抵营地,正是阳光炽烈刺目的下午三时。透过车窗,远远便望见骑兵连的战士们正在进行惯常的训练,双刀劈刺、控马卧倒、乘马越障、野外骑乘等骑兵战术的一一操练,显露出人与马之间默契的配合,更显露出他们平日里毫无懈怠的训练成果;当他们用单刀劈刺的架势从远处吼叫着突奔而来,疾速而过,记者手握相机,竟然被一种气势所震撼,惊呆了的人坐在草地上,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因长期饱受高原风雪与紫外线磨砺,这些来自陕西、河南、江苏、广东等地的年轻人,大多嘴唇青紫,面膛黝黑,训练间隙,他们牵马在草地上随意走动,下意识里对马鬃的抚摸,透出他们对身边这无言“战友”的无尽关爱。

  指导员马帅,是一名笑意温暖、敦厚朴实的尕小伙。三年前深秋的一个下午,记者曾走近独立连,与马帅有过一次短暂的会面。当时的小马,还一脸稚气,满目羞涩,如今,成长为骑兵连指导员的马帅,言谈之间,运筹帷幄,操练当中,有条不紊,在战士们稍事休整的工夫,当记者说起三年前对他的印象,小伙子顿时露出亲切的目光,一股亲人相见的温暖,在彼此眼神里尽情流露……

  “坚守雪域高原,就是坚守‘精神高地’,就要坚守忠诚信仰、坚守理想信念、坚守奉献牺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如今的指导员马帅,对于坚守玉树,有着深切的感悟和清醒的头脑。采访中,他告诉记者,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玉树,是连接西藏、四川的交通要道,不但自然条件十分艰苦,而且民情社情也非常复杂。要经受住生存条件的挑战和复杂环境的考验,就必须铸牢官兵“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打牢官兵“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激励官兵“安心在高原、吃苦在高原、奉献在高原、建功在高原”。

  班长赵雪超,可谓独立骑兵连的骑术骨干,中国的骑兵精神已经深植这位年轻军人的血液骨髓,他坚毅的目光和温和的笑容,在记者归来后的许多时日里,还清晰如昨,令人动容。

  雪超的坐骑,是一匹毛色发亮的叫小龙的棕色马驹,午后的草原上,他与小龙演练起控马卧倒、横刀立马等项目,可用“水到渠成”来形容人与马的高度默契。说起与小龙的渊源,雪超就像聊起了自己的孩子。他说,小龙刚到连队时,年纪小,不懂事,脾气还犟,动不动就踢人,我就每天傍晚牵着小龙出去溜一溜,和它说说话。“小龙爱吃西瓜,有次我们吃瓜,它竟然过来抢着吃!”说这话时,雪超的眼里,满是疼爱……记者问他:“小龙不听话的时候,你打不打?”“我从没对它动过手,舍不得!”

  这铁骨铮铮的男儿,因着一腔赤诚而远离故土卫戍高原,因着满心柔情而人马相融深谙马语。那一刻,高原的太阳呈现一派慈眉善目的姿态,那一刻,我们不禁肃然起敬,冲他与小龙竖起了大拇指……

  行走玉树结古,先于军分区下榻。

  地震后新建的军营,四处绿树成荫,一派勃勃生机。

  与军人们相处几日,深深感受到他们驻守雪域高原的艰苦卓绝——单就海拔来说,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高度,而他们常年在此地驻扎,在记者心目中,他们个个都是英雄。

  玉树军分区宣传干事谢鹏与记者说起骑兵连的故事,真格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他说,恶劣的高原环境时刻检验着官兵的心理和生理承受极限,也处处考量着官兵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从浙江台州入伍的班长王彬瑞,高中毕业后就做起了老板,年收入10多万元,家庭条件十分富裕。2010年12月,他毅然放弃优越条件选择了穿上军装,并写申请要求到最艰苦的青藏高原接受锻炼。入伍两年多,他刻苦训练、勤奋学习、不畏艰险,很快成长为一名骑术精湛、军事技能过硬的优秀士兵,他多次带领战士出色地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玉树临风,功垂三江——近年来,连队先后有23名官兵立功受奖,19人(次)受到省军区以上单位表彰,6人提干或考入军校,5名官兵及其家属子女为雪域高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特大地震后,通往30多公里外的巴塘机场的道路、通信全部中断,机动车和摩托车无法通行,机场是否受到地震破坏全然不知。军分区迅速派出两名骨干,骑马前往机场探明情况,往返仅用40分钟,就将可以正常通航的信息报告给临时指挥部,为上级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启动空运伤员的正确决策赢得了宝贵时间。很快,首条空中抢救生命的救援线在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开启……

  近年来,连队组织官兵在雪域高原先后探索总结出雪地侦察、草地伪装、快速出击、乘马围追堵截、水中抗眩晕及野战生存等25种训法战法;全连官兵熟练掌握了乘马超越高宽障碍物、乘马射击、乘马斩劈、控马卧倒等实战需要的8项高难度动作和技能,确保了“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平时训练过得硬,应急处突显神威。谢干事告诉记者,近5年来,连队先后20多次出色地完成上级赋予的急难险重任务,5次扑灭草场山林火灾,7次参加抗洪抢险,抢救受灾群众4000多人。

  在连队荣誉室,陈列着几样看似平常普通却满含深情挚爱的珍贵礼物:

  藏族同胞敬献的376条洁白的哈达,每条后面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倾诉着牧民群众永世不忘骑兵连官兵的救命之恩;

  87面锦旗书写着官兵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舍生忘己的无私情怀和人间大爱;

  178名身上流淌着官兵血液的藏族群众,从四面八方寄来的祝福贺卡和千纸鹤,见证着官兵义务献血挽救生命的血浓于水之情……

  玉树军分区政委高明告诉记者,骑兵是一支有着传奇般历史的英雄连队,在战争年代立下过赫赫战功。如今,随着军队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骑兵渐渐被视为落伍,日益成为一种将要淘汰的兵种。在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目前仅剩最后的几支骑兵部队,青海省玉树军分区独立骑兵连既为其中的一支。常年驻守在平均海拔4320米的玉树军分区独立骑兵连以高超和过硬的骑术本领活跃在千里草原,为促进驻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被当地牧民群众亲切地称赞为“草原吉祥鸟”和“高原守护神”。

  草原有情,骑兵有爱。在青海玉树,独立骑兵连依然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的“拳头”力量,在雪域高原上发挥着其他兵种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面对各种急难险重工作,还是在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中,都始终焕发出了当代军人的锐气与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