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  >  青海国防教育  >  国防知识
“新体制时间”,联合人才如何培养?
发布日期: 2016-09-20稿源:解放军报编辑:周羚源

  随着改革强军进入“新体制时间”,打破常规,特事急办,实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专项工程”,加紧培养一批“懂作战、通联合、精指挥”的新型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队伍,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适应战争新形态、指挥新体制,着力搞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军队变革转型,人才首先要转型。战争演变成一体化联合作战模式,军队改革重塑指挥新体制,均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从顶层进行宏观思考、全面论证、通盘考虑、总体设计、逐步实施。

  在更新思维理念上求突破。培养适应新体制要求的联合作战指挥专业人才是新事物,不能“按套路出牌”,需要注入新理念来一场“头脑风暴”。要始终以强敌为参照,对联合作战基本形态、作战样式、主导因素、制胜关键、必备能力等,进行前瞻性、预研性的研究,从中获得对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准确把握,推动理论创新、思想转型,进而强化超前培养、优先培养、联合培养、开放培养和全程培养的新理念。通过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和联合文化的不断培塑磨合,确立联的价值取向,培养联的思维方式,使联的“因子”深深扎根,逐步形成联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破解重难点问题上求突破。适应新体制新挑战,既要转“身”,又要换“脑”。战区涉及各军种专业、涵盖战斗力各要素,目前机构、人员、设备等“硬件”逐步归到一起了,但思维、意识等“软件”也需要跟上趟,指挥与管理、建设与运用、作战与保障等关系“要件”尚需进一步理清楚。要在钻深悟透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基本规律和手段运用的基础上,清理与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相符的思想观念和行动做法,找准破解制约战区融合训练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口”。

  在搞好顶层设计上求突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专业化、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队伍,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战略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要在准确把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本质特征、层次与分类、素质能力结构和岗位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指导原则、目标体系、培养渠道、实施步骤、奖惩措施等关键环节进行超前设计、超前预置,建立责任主体和监管平台,探索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院校培训与指挥机构实践衔接、岗位轮换交流与大项任务历练并重、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新格局。聚焦融合推动联战联训,提高联合指挥人才能力素质

  军队指挥,执战争之龙头,系战力之引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应该既是精通某一作战指挥专业的“专才”,又是通晓三军作战指挥、军兵种知识的“通才”。当前,在缺少战争实践的情况下,应围绕军兵种知识融合、作战思想互通、岗位经历复合、指挥能力集成,走开战区联合育才路子。

  抓岗位历练打牢联合“基础”。通过编印普及联合作战知识读本、实施远程网络教育、组织专题宣讲、举办骨干集训、开展竞赛活动、立足岗位大练兵,促进人员学军种专业、学作战技能。依托部队重大活动、联合处置突发情况训练等,丰富指挥干部联合作战知识、强化联合意识、培养联合思维、提高联合作战行动能力。应充分调动指挥干部主动性创造性,变被动接受联合知识向主动创新训练模式转变,探索推广理论学习、敌情分析、专业训练、要素演练、战术作业、指挥演习、联合评估等内容配套的“博弈式”全程对抗训练方法,逐步形成联的意识、联的自觉、联的行动。

  抓接力磨炼提升能力“复合”。遵循联合人才成长规律,打破战区、军种、院校、部队的围墙之“隔”,特别是打破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使用上的政策“隔断”,按照军官职业发展路径和不同阶段能力生成要求,区分不同层次、类别,细化明确交流任(代)职的对象、方式和范围,系统规划各级指挥干部的成长“路线图”。打通轮岗交流、交叉任(代)职的通道,进行军政、指技岗位互换,通过多个岗位、多个机构历练,锻造联合作战指挥行家里手。

  抓实战锤炼积蓄联合“底气”。要依托部队实兵演练、中外联演联训、国际维和、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国际救援、战略战役集训等活动,锻炼培养实际指挥能力。依托战区指挥席位锤炼联合指挥的战位能力,按照实战要求,立足未来作战中最困难、最复杂局面,突出设难局、险局、危局甚至败局演练,提升指挥干部快速决策和应变能力。走开自主对抗、随机导调、全要素全过程对抗演练、精确评估的训练路子,在近似实战环境中提高各级指挥员驾驭联合战争的能力。

  抓创新训法激发联合“活力”。以培育联合意识、精练专项技能、提高实训能力为主线,积极开展学、练、战一体化训练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开发“作战清单”培训模式,借鉴“标准化+智能化+清单化”的作业样式,实施人机联动作业。通过制定统筹全程、整体联动、涵盖每个指挥席位和指挥人员的作战清单,提高自我进化和基于信息系统的联合作战指挥效能。

  创新构建配套机制,促进联合指挥人才培养健康发展

  积极适应战区对人才、官兵对成才需求,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协作机制、培养机制、调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创新中寻求新思路、研究新对策、解决新矛盾。

  加强组织领导。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适应战争新形态、指挥新体制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要落实党委统揽和“主官工程”要求,搞好统筹计划,理清责任主体,检查督促工作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持续抓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整体合力。

  明确用人导向。要根据联合作战的要求,确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标准,建立以能力、业绩为依据,由政治素质、科技素质、军事素质、联合素质等要素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使选拔任用人才有科学依据,并明确年度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晋升比例不得低于其他类干部。

  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建设。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特殊数据库”,按照分职级分类别,掌握到具体人头,实施动态管理,确保需要时联合人才能够找得到、调得出、补得上。利用该综合信息系统,对优化联合人才资源配置实施政策引导,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进、出、升、训、调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早提醒、早预警、早纠治,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解放军报》2016年09月20日06版)(作者:陈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