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  >  青海国防教育  >  后备力量
学员直接走向战场,不懂现役装备不行
发布日期: 2017-07-05稿源:中国军网编辑:周羚源

  “训练引进现役装备,让学员毕业就能上战场”,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为军校大门如何对接营门、对接战场,蹚出了一条新路。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让学员毕业就能上战场

  当下,正进入毕业季。

  今年,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改装现役轰炸机后将送走第二批学员。2014年,空军军事训练改革的“前哨战”率先在哈尔滨飞行学院打响。空军党委决定让现役轰炸机进院校,而这一光荣使命任务的受领者就是这个旅。

  2016年8月,该旅首批轰炸机学员顺利毕业,成绩优秀率100%。在毕业很短时间里便成长为真正的战斗员,其中有10名学员已经飞上我军最先进的“战神”轰炸机,该旅也被空军评为“飞行训练红旗单位”。而这个旅的现任旅长,当年毕业3年多才飞上现役装备。

  “训练引进现役装备,让学员毕业就能上战场”,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为军校大门如何对接营门、对接战场,蹚出了一条新路。

  强军必先强校。军校是干什么的?毫无疑问,是打造“战争大脑”,锻造“军之脊梁”,培养打仗人才的。如果军校学员毕业后还要到部队适应一段时间,甚至在打仗理念、装备运用、技术储备上落后于部队,无疑会影响军事斗争准备的进程。明天打什么仗,今天毕业的学员就该适应什么战场,这才是军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我军军事院校,必须突出打仗型人才培养,按照战争学院的模式来建,做到“源于部队、高于部队、用于部队”,而不能把“从这里走上战场”仅仅当作一句口号。

  事实上,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军事学院一直是按照战争学院的模式来建的。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的学员直接可用于战场。连我们的对手日军冈村宁次都声称:“宁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抗大办学9年,先后为抗日根据地输送了20多万优秀军政干部,他们中既有能征善战、统领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也有披坚执锐、带头冲锋的基层指挥员。今之国防大学就是昨天的抗大。该校提出“从这里走上战场”的办学理念,目的就是为了赓续抗大血脉,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指挥员。

  然而,目前我军少数军事院校的建设仍缺少战争学院的味道。有的缺少与部队信息化装备、实战化训练的对接,教育训练脱离部队、脱离实际、脱离战场。还有的只注重纸上谈兵,不注重沙场点兵,重学习、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结果“样样都学过、样样都不精”。诸如此类,军校大门自然难以对接一线战场,军校学员也难以成为能打仗的战斗员。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面临严峻复杂的安全威胁;我军正处于强军兴军的加速推进期,履行使命的严峻考验期,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期,既要适应新体制,又要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迫切需要大量新型军事人才充实到作战部队。培养能直接走向战场的军事人才,应成为我军院校必须解决好的一项使命性课题。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懂打仗、会打仗的教员才能培养出能打仗、打胜仗的学员。当前,我军院校教员参加过战争、懂得现代战争的,数量还很有限。只有充分走开人才交流的路子,大量引进作战部队一线优秀指挥员担任教员,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又懂实践的军校学员。

  学员直接走向战场,不懂现役装备不行。纵观我军院校使用的装备,很多都落后于作战部队,有的甚至是我军淘汰的装备。对装备而言,原理不同,使用必然不同,学了机械化装备还得从头学习信息化装备。这就要像哈尔滨飞行学院那样,把现役装备引进院校、引进教学。如此,才能实现装备与人才的最佳结合,让毕业学员分到作战部队能很快驾驭信息化装备,真正实现“不让装备等人才”。

  “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只有借着军队院校改革的东风,找准面向战场的路径,真正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才能培养出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才,让今天的学员成为明天战场上的儒将而不是“儒生”。

  (作者李小平单位:河南省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