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青海国防教育 > 国防要闻 正文
昨日满腔报国志 今朝扬帆正当时
发布日期: 2021-06-30 稿源: 西海都市报 编辑: 张玲

  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全力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在社会前行的时代大道上,他们的身份变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改变。像当知、多布吉、李欣、邵勇这样的一大批退伍军人,始终秉承着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恪守着“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誓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诠释了退伍军人的奉献与担当。

  李欣:从优秀士兵到技术能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我们工务段的职工李欣,还握手合影了。”这个消息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工务段迅速传开。

  “作为青海省唯一的代表,参加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成为受表彰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之一,还和总书记握手了。”

  李欣,西宁工务段海晏线路车间工区班长。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坦克车长,退役到铁路后以出色的表现先后荣获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技术能手”、青海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中国铁路总公司“全路技术能手”、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2003年,李欣从部队退役后,心中一直默念着指导员说的那句话: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牢记自己曾经是一名革命军人,继续保持吃大苦、耐大劳的优良品质。

  十多年来,他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先后在鸟岛、海晏等环青海湖线上斗严寒、战酷暑,只为确保线路设备稳定、行车安全畅通。

  凭借着在部队养成的顽强拼搏精神,李欣在工作中从线路的起、拨、改、捣,到曲线顺坡;从道岔的几何尺寸,到框架结构课题攻关,一步一个脚印学习、钻研。2011年,成为全工务段的攻关技术能手。脱下军装走出军营的他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飞跃。

  今天,皮肤黝黑的李欣面对各种荣誉证书,腼腆却坚定地说:“这些荣誉只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认可,当下我要做的就是作一名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忠诚践行者。”

  多布吉:守护烈士陵园的老兵

  多布吉,一名退伍老兵,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共产党员,一个朴实厚道的放牧老人,自觉承担起守护烈士陵园的光荣使命。

  每年的清明,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烈士陵园广场上,都会有一位佩戴党徽的老人。在纪念碑前,他向革命先烈鞠躬致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敬仰之情,寄托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这名老兵叫多布吉,1955年4月8日出生于刚察草原。1974年3月,担任沙柳河新海村民兵连副连长。1976年3月,参军入伍后在甘肃酒泉服役。1977年4月,转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康县服役,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4月,光荣退伍后回乡。退役后,他在刚察大草原上放牧大半辈子。1982年至1994年担任沙柳河新海村兽医一职,曾两次获得“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从多布吉无偿在烈士陵园做志愿服务那天起,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看护一次、打扫一次、清洗一次、整理一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对于多布吉来说,守护烈士陵园,是他的光荣,更是使命。他常说,要不是这些革命烈士,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这些革命烈士就是亲人,为亲人守墓理所应当。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多布吉开始守护烈士陵园的那天起,他就全身心投入到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他说,不仅要守护好陵园,还要做革命先烈精神的传承者,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当知:群众致富路上的好书记

  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党支部书记当知,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依旧保持着一名军人的工作作风,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老兵的可贵品质和崇高风范。

  出生于1958年的当知,1977年应征入伍后在黄南州军分区独立二连服役。两年后,成绩突出的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通过组织考核后由一名普通的战士,晋升为副班长、班长。

  三年后,当知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回到了故乡直岗拉卡村。1990年4月,他被群众公选为直岗拉卡村党支部书记。

  当知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依照村里的发展条件,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如何提高群众经济收入,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方案,并提交村民大会集中讨论,最终得以落实。

  有了目标,就会有干劲。在栽培果树、花椒种植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当知就骑着摩托车四处奔波,软磨硬泡地把相关技术人员请到村民的果园里,手把手地教技术。

  庭院经济,改变了村里传统的放牧和种植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赚到了第一桶金。然而,当知并不满足眼前的小富。他在借鉴外地各式农家院成功经验后,基于农家乐发展模式的“藏家乐”思路新鲜出炉。

  直岗拉卡村是前往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在当知的带领下,经过与尖扎县旅游局的多次协调,并由县相关部门牵头将立项的几十户农家加以升级改造。同时,联系相关部门对主厨人员开展资格培训认证工作。村民坐在家里就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藏家乐”的经营模式,让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直岗拉卡村也被命名为省级先进旅游文化村。针对村里无能力经营的家庭,当知又带领村干部,与县政府和相关单位多次协调,举办刺绣、电焊、泥瓦工等业务培训。

  今天,走进直岗拉卡村说起致富带头人当知,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位老班长,打心眼里感激这位好书记……

  

  邵勇: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羊

  邵勇和他创办的青海可可西里实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业内赫赫有名。

  51岁的邵勇曾是一名军人,创业二十多年来,他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邵勇生长在青海,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退伍后,他一直深思如何将青海的特色产业牦牛和青稞做大做强。经过前期的考察和调研后,于1996年创办了青海可可西里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这是青海第一家在牦牛产业上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牦牛肉精深加工基地。作为国家级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他认为助力脱贫攻坚是每一个企业家应有的境界和担当。在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分别建立了年产7000吨牦牛产品和年产36000吨青稞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多年来,邵勇的脚步从未离开过高原的田间地头和江河草原,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他遵循企业的发展之路,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