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先到乌南的两口井挤井口?好,没问题,半个小时就能出厂。我争取中午2点前从井上返回,到资产库装好水泥后就往南翼山赶。”正爬在车底查看传动和刹车分泵的赵义军突然接到调度临时派活。此时是8月7日早9点半,青海钻井固井工程技术公司短途灰罐班班长赵义军,正在修理厂认真检查车辆的每一个部位。
8月6日下午4点从乌南区块返回车场的赵义军,在检查车辆时发现过桥轴承散架,就立即开到修理厂进行修理。7日早7点半就来到修理厂,他说必须自己过遍手才放心。“乌南往返一趟140公里,南翼山往返240公里,380公里的总路程倒是不长,就是去南翼山的路全都是盐碱地、磋板路,跑一趟能把人巅散架。”
有着11年党龄的赵义军今年已经52岁了,他带领的灰罐班共有18人,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也已经40岁了,光50岁以上的人员就有8个,是青海钻井公司基层班组中有名的“老年班”。
将水泥安全送到井,是固井施工的“最后一公里”。而“老年班”就是以最及时的响应、最安全的行车,努力确保“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赵义军2001年开起了灰罐车,2002年因为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被班组全员推选为班长,这一干就是16年。16年里他得到的最大“实惠”就是把难跑的井都留给自己。今年,40905钻井队施工的碱石2井远离花土沟基地,200多公里的路程中有20公里是纯土路,路况差,赵义军在分配任务时,主动把这口井留给了自己。6月初,这口井进行表层套管施工,赵义军一大早就出车,至到晚上11点多才返回花土沟。“全是浮土,看不清路,只能慢慢开。”回调度复命时,赵义军轻描淡写地说道。
2018年过年再次留守岗位,赵义军说记不清是第几次在岗位过年了。柴达木的寒冬气温低、风沙大,每一次上井都伴随着困难与危险。赵义军却说,再难跑的路,跑完后都有一种完成使命的幸福感。
年后调休结束,4月17日赵义军就返回岗位了,至今再未休息。“董成的孩子要结婚,人生大喜事,他得回去张罗;张志刚的孩子今年考大学,他得好好陪陪……”说起班组成员的家事,他都如数家珍,唯独到自己总是呵呵一笑,“我的儿女都工作了,没什么牵扯,在花土沟多干干不碍事。再说我又是党员,哪能计较这些。”
“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正是赵义军以一贯之的责任和担当,把这个“老年班”带出了拧成一股绳的“团结班”。今年6月20日,灰罐车司机田易彬在去尖北井队的路上,距井队40公里处时车辆“趴窝”了,和他一同前往尖北的司机杨建勇卸完自己车上的水泥后,又返回将田易彬车上的水泥倒到自己车上送到井队,确保了井队油层套管固井顺利进行。由于尖北区块距离花土沟基地近300公里,当时又是夜晚,修理工要到第二天才能到位。为了车辆安全,田易彬直接住在了车上,杨建勇给他送去了面包、水等食物。
赵义军说像这样的事例在他们班数不数胜,一个车组就是一家人,互帮互助工作才能干得更好。今年截止到7月底,这个“老年班”跑遍了柴达木盆地各油区,安全行车281396公里,比去年同期多跑1018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公路“动车组”。
赵义军爱喝茶,尤其喜爱普洱茶。出完车回到宿舍,把班组同事“吆喝”上一起喝茶聊家常。赵义军说大道理他也不会说,就是大家坐在一起,互相交流跑车心得,缓解工作压力,班组感情也增进了,团队向心力也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