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标题头条

投入扶贫资金近21亿元 实施易地扶贫项目457个
青海26万人靠易地搬迁踏上富康路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孙海玲    发布时间: 2015-08-18 07:09    编辑: 丁海平

  青海新闻网讯 正值青海旅游旺季,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托勒村村民杨永贵开办的家庭宾馆几乎天天“爆棚”,每天晚上盘点过去想也不敢想的收入,杨永贵的心里别提多美了,这个时候他总是不由念叨:“这么好的光阴都是搬迁搬来的啊!”

  楼林立、树成行,溪水潺潺景色新。去年通过实施易地搬迁项目,祁连县央隆乡托勒村110户395人(贫困户)告别了原来没有电、行路难、居住分散的“山窝窝”,搬迁至县城中心地带的富康小区。搬到了好地段,村民杨永贵看到了旅游热带来的“挣钱机会”,在家门口办起了家庭宾馆,今年进入旅游旺季,他的家庭宾馆入住率几乎天天都达到100%。

  易地扶贫项目建设内容涉及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广电讯诸领域,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近年来,我省共投入易地扶贫项目资金近21亿元,在8个市(州)、39个县(市)实施了457个易地扶贫项目,搬迁安置近5.9万户、26万人。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三严重”(自然环境严酷、自然灾害严重、自然资源严重匮乏)、“三不通”(自来水不通、生活用电不通、硬化路不通)、“三不覆盖”(公共服务教育不覆盖、卫生不覆盖、广播电视和通讯不覆盖)、“三低”(生产效率低、经营效益低、群众收入低)地区的搬迁群众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

  为了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省各个方面十分注重对搬迁群众后续产业扶持。三年来,共安排省级财政扶贫资金近1.56亿元,积极扶持脱离原经营耕地、草场,在乡镇、县城集中安置的贫困群众发展后续产业项目75个,扶持近1.66万户、7.1万人。通过扶持后续产业,增强了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夯实了发展基础,拓宽了增收渠道,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改变了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输血型”扶贫方式,改善了住房条件、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了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扶贫理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了扶贫方式的根本改变。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