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图片头条

分享到:

牧民变股东 “造血式”扶贫带动下的新畜牧模式

来源: 青海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9-29 09:21    编辑: 丁海平

曲麻莱县藏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 朵海平 报道) 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北部,素有黄河源头第一县之称,县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为牧业县。其中草原面积5338万亩,2015年该县各类牲畜存栏量达44.09万头(只),有限地草场资源制约着生态环境恢复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牛羊在哪里,人就得在哪里。”这是以前曲麻莱县的放牧模式,传统的放牧对有限的草场破坏很大不说,同时还约束着劳动力,是一种比较低效的模式。“以前家里养着20头牦牛和50只羊,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必须每天都跟在牛羊屁股后面。”才仁多杰是曲麻莱县牧民,他对过去的放牧方式深有感触。

  “不过现在我把牛羊交给‘托牛所’代管,不仅酥油、曲拉等奶制品家里人照样能吃到,自己还经营了一家小卖店,妻子也在县城小学里打杂工,两个人还有额外的收入来源。”才仁多杰说。他口中的“托牛所”,是当地2015年成立的藏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牧民家中的牛羊及草场置于合作社统一放牧和管理,通过签订托管协议,实行按股分利,以帮助牧民向第三产业转移。目前合作社已吸纳45户牧民、超百人入社,集中管理和经营着1500头牦牛和2280只藏系羊。 

  “把牛羊放到合作社是合理的投资。以前分散放牧,牧民们治理草场特别困难,每隔一个多月就有牧民为牛羊吃的担心。现在合作社把牧民们聚集到了一起,不仅牛羊好管理,草场也变好了,收入有了保障,还避免了一些因放牧造成的草山纠纷。”藏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扎加告诉记者。

  扎加说:“目前该合作社已形成权、责、利共担的牧业管理体系,2015年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后,人均分红折价为每年5273元人民币。”

  据曲麻莱县县长尼玛扎西介绍,成立合作社的好处是统一了抗灾保畜、畜疫防治和经营管理,合作社会和每个牧民签订风险防控“合同”,如果有雪灾、疫情等发生,集体所养牛羊的一半收益会补偿给牧户,作为后续发展之用,另一半则属于合作社代管方。并且通过扶贫扶持资金,购买155头适龄母牛和208只适龄母羊纳入合作社,以此作为牧民牲畜集体风险防控经营,这样大大减小了牧民承担的风险。

  近年来,曲麻莱县突破了过去的“输血式”的扶贫方法,形成“造血式”扶贫,实施了结构为“4321”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其中发展成型的股份制经营管理型模式、能人代牧管理型模式、精准脱贫资产受益型模式以及养畜大户家庭牧场带动型模式等四个基本生产经营方式,帮助牧民向第三产业转移,为当地牧民带去了福利。

记者在合作社采访。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