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图片头条

分享到:

湟鱼洄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尹耀增    发布时间: 2019-07-13 08:26    编辑: 何继红

  保护湟鱼,就是保护家园。图为刚察县湟鱼家园。摄影:官群

  7月6日,在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里,湟鱼在洄游。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7月6日,在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里,一条湟鱼在洄游。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7月6日,在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里,湟鱼在跃起向上洄游。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7月6日,在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里,一只棕头鸥捕捉到一只跃起的湟鱼。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青海湖迎来湟鱼洄游季

  盛夏时节,在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中,湟鱼开始成群结队沿着入湖河流逆流而上,到上游淡水河产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新华社发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时下正是青海湖湟鱼洄游的季节。

  蓝天白云下,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畔的湟鱼家园游人如织,大家在观赏湟鱼洄游奇观的同时,纷纷为这个海滨藏城的生态美、和谐美点赞。

  而在刚察人眼里,更多看到的则是湟鱼洄游背后的专属生态命题。

  生态兴则文明行。多年来,刚察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经过悉心培育,刚察县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绿色发展意识已经觉醒,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保护青海湖生态、建设美丽家园正在成为全民自觉、全民行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从修建湟鱼通道、环湖生态保护,到让湿地与鸟、人与河相依相亲的举措,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刚察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战略,焕发出的发展智慧和创新勇气,欣喜地感受到根植于这里干部群众心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折射出的动人情怀。

  自然现象背后的社会影响

  7月10日,记者来到刚察县泉吉河,成群结队的湟鱼或奋勇向前或聚集在河水相对平缓的地方,积蓄力量,这就是青海湖湟鱼顽强的生命历程……

  在河道两岸,观看湟鱼洄游的游客摩肩接踵,拍照声不绝于耳,不时发生的鱼鸟大战让游客发出阵阵惊叹。

  在河道旁边的一顶帆布帐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杆大旗迎风飘扬,上书两个红色大字“渔政”。

  这是刚察县渔政管理局泉吉乡渔政检查站,站长洛藏站在河边,从他久久凝视的目光中,记者感觉到他对湟鱼的关切。好一阵后,他回过头来深情地说:“每年的湟鱼洄游我都在现场,但是每年的感触又是很不一样,过去担心有人捕捞,现在担心湟鱼不能顺利洄游产卵,不间断的巡逻就是为了给湟鱼洄游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站所有的工作人员只要发现搁浅的湟鱼就赶紧把它们救起来,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

  一群又一群湟鱼从眼前溯游而上,记者再次想起刚察县委书记拉科的话,“青海湖湟鱼洄游,展示的是鱼鸟共生的和谐场景,是展示青海湖流域实现生态功能恢复、自然生态系统走向良性循环发展的窗口,可以让人们真正领略到青海湖的人-鱼-鸟共生的和谐之音。现在湟鱼洄游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更是刚察县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要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大问题。”

  湟鱼洄游季,拉科书记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刚察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省委“一优两高”战略,要进一步借助中央媒体和省垣主要媒体对刚察的宣传报道,让更多人关注到刚察进一步做好湟鱼洄游背后生态保护的大文章。

  在吉尔孟乡,记者看到飞播种草的666.7公顷的草场牧草长势良好。

  看着眼前绿油油的草场,刚察县农牧水利科技局副局长杨德霖说:“在飞播种草之前,这里退化严重,地表裸露在外面,但是现在你看,绿油油的多好。”他小心翼翼地迈过20厘米深的草丛,指着远处说,省政府五次封湖育鱼,新闻媒体持续关注报道湟鱼洄游盛况,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片草原也见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好转。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省政府不断出台生态保护的政策措施,加上媒体的宣传,我们的发展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刚开始只盯着湟鱼到现在保护环湖草原,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等一系列措施,一篇篇保护青海湖大生态的文章全面展开。”刚察县副县长巴特说。

  据介绍,2008年以来,刚察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连续实施了4期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果。总投资5668.2万元,分别实施了工程固沙、封沙育林草、沙地灌木造林等沙漠化土地治理和湿地保护、生态林建设。经过10年的治理,全县植被盖度由32%提高到50%以上。综合保护改善了青海湖流域湿地、草原、森林的高寒生态系统,改善了湟鱼和野生动物栖息、生存、繁衍地的环境。

  雨后初霁,位于沙柳河畔的湟鱼家园宁静祥和,一队队湟鱼越过洄游通道逆流而上,该通道呈阶梯状,每个阶梯之间设置了一个高约15厘米的台阶和一个供湟鱼休息缓冲的小水池。

  “为了改善湟鱼洄游的环境,2015年,省政府投资3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拆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洄游通道,这样的话湟鱼洄游就不像以前那样困难了。”刚察县农牧水利科技局工程师冬曲说。

  漫步高原海滨藏城刚察,绿草如茵,花开满地;青海湖边碧波荡漾,水天共一色,壮美的景色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吸引着每一位游客,让人流连忘返。

  在采访中,我们不仅听到了很多保护湟鱼,保护生态的故事,也深刻感受到刚察正在开创一个新的绿色发展之路。

  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

  距离泉吉河两公里的泉吉乡新泉村曾经是一个出了名的打渔村,这里海拔3300米,自然灾害频发,过去以青稞种植为主但“十种九不收”。

  所以,全村老小都靠打渔为生。青海湖封湖育鱼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村里发展起牛羊养殖,不少人做起了拉面生意,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通过学习,看电视,我们深刻理解了保护湟鱼的重要性,我们很久以前就不再捕鱼了,很多村民都成了保护湟鱼的志愿者,打鱼已经成为历史了,现在我们多种经营,收入来源广多了。”新泉村村主任朱宝鹏开心地说。

  村民孙生珠曾经是专门捕鱼的,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带头不再捕鱼,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现在的他在泉吉河边上经营了一家鹤湾酒店,生意也是红红火火。

  提起以前打鱼的事情,55岁的孙生珠竟然羞红了脸:“那个时候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不得已才去捕鱼,现在知道保护湟鱼、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家园。”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已经成为刚察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

  畜牧业是刚察县的主业,如何做好保护生态和牧民增收是一个重大课题。

  青青草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安永魁正在和几个工人忙着给羊群喂食。“我们这个合作社是2011年建成的,起初只是传统的喂养,2013年我们开始搞高效养殖,今年6月份又出栏了500只羔羊,实现收益50万元,效益非常好。”

  “保护青海湖生态,退牧还草,走科学养畜高效养殖之路,2012年开始,我们把传统养殖变成分群饲养和放牧加补饲的方式,缩短了母畜的生理周期,更重要的是减轻了草山的压力,对保护生态环境有极大作用。”刚察县农牧水利科技局畜牧师李文志说。

  李文志介绍,刚察县高效养殖技术推广近7年来,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高,目前全县共有高效养殖专业合作社25家,为刚察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做好畜牧业文章的同时,刚察县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旅游业。

  每年一度的湟鱼洄游无疑已经成为刚察县的一张金字招牌,每年到刚察县观看湟鱼洄游盛况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湟鱼家园景区,游客王先生看着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原、清清的河水说,湟鱼洄游非常壮观,非常美!周边环境也非常漂亮,真的是感觉到了人间仙境。

  据湟鱼家园负责人介绍,近两个月每天来这里观看湟鱼洄游的外地游客就有近500人,省内游客近千人。

  刚察县旅游局的信息显示,从2015年至今,赴刚察观鱼旅游的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6%,2019年截至6月,共接待省内外游客高达59.31万人(次),同比增长17.9%。经济旅游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保护生态,加速“一优两高”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刚察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呈现良性发展。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2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04元,同比增长9.16%,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夏日的刚察草原,天蓝地净,一派祥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伴随着每年一度的“湟鱼洄游”尽情地铺展开来,充满希冀……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